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然而,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过度的“共情”,那么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让负面的情绪一直干扰着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就如同案例中的小樱一样,邻居家妹妹的情况也会让她陷入到负面情绪中,为别人承担额外的悲伤。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适度的同理心培养可以让孩子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想法和情绪,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维系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情”指代的是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而“同理”这是两个人深处不同的环境,却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对对方抱有理解和尊敬的心理,也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心理学家ElaineAron在研究发现:世界上大约有20%的人,擅长捕捉各种各样的情绪细节,对任何细微的外部刺激都非常敏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昨天和小樱妈妈聊天,她告诉我,小樱最近学会了共情,能够在幼儿园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然而,令她忧郁的是,孩子似乎有点过分“共情”,邻居家妹妹的小狗狗生病了,小樱看着妹妹伤心,自己也跟着伤心起来,回到家还是一个人闷闷不乐,谁劝也没有用,家长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好还是坏?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1)

同理心过度

其实,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不太陌生,典型的“同理心过度”。

同理心是心理学家用来形容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的一个心理,和“同情”是不一样的。

同情”指代的是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而“同理”这是两个人深处不同的环境,却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对对方抱有理解和尊敬的心理,也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2)

心理学家ElaineAron在研究发现:

世界上大约有20%的人,擅长捕捉各种各样的情绪细节,对任何细微的外部刺激都非常敏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适度的同理心培养可以让孩子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想法和情绪,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维系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过度的“共情”,那么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让负面的情绪一直干扰着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就如同案例中的小樱一样,邻居家妹妹的情况也会让她陷入到负面情绪中,为别人承担额外的悲伤。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3)

孩子为什么会“过度共情”?

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孩子来说,异常敏感和过度共情有可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和后期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具体表现在“危险性环境”和“严苛性环境”这两种情况。

01,危险性环境

在危险性环境中,家长和照料者的情绪比较敏感,他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情绪不太稳定,易怒爱发脾气,也经常会将这样的一种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

工作中稍微不如意,便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经常会处在焦虑和紧张的家庭环境中,无所适从,家长声音一大他们就习惯性的退缩,长期处在这样危险性的环境中,就会对家长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惹恼了家长。

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过度共情”的性格和心理,然而,这样的共情心理并非是处于对别人的理解和体谅,而是对于自身环境和安全的担忧。

“妈妈生气了,等会肯定要骂我。”

“到底是怎样惹她不开心了,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过度共情”心理活动也是对于危险性环境的一种条件反射。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4)

02,过分严苛的环境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过分严苛”而导致的过度共情,为了让妈妈开心,让自己过得很不舒坦。

回到家,每天都小心翼翼,知道家长辛苦,怕妈妈不开心,假装配合着家长的一切安排。

早上家长做好的饭菜和乌鸡汤,自己明明不想吃,但是心里怕家长伤心,于是强装好吃笑脸相迎,结果吃的呕吐,伤人伤己。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5)

剧中的英子妈妈就是一个过于严厉和苛刻的教育方式,用极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然而,这样的批评或者是惩罚对于孩子来说是“情绪暴力”。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回到家不开心也不说出来,只是在一旁瞪眼或者是叹气,孩子在旁边不知道家长何时要“爆发”,躲得远远的。

“她又不开心了,我做错了什么?”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她刚才叹气了。”

这样严苛式的环境中,很容易让孩子过度共情,让他们对于别人的话语异常敏感和多疑。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6)

怎样避免孩子“过度共情”

01,明白自己的情绪来源

如果家长想要让孩子减少过过度共情,就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于哪里。

如果是因为别人的遭遇和不愉快,导致自己联想到自己的不开心,那么就需要自我成长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仅仅是因为孩子和同伴关系好,因为小伙伴的遭遇而同情对方,那么就需要付诸于具体的实践中,安慰他或者是帮助他,而不是和对方一起悲伤。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也不用多分的自责。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7)

02,明白他人的情绪和自己无关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别人的负面情绪和自己是无关的,自己没有责任去替别人的坏情绪买单。

如果别人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可以去理解和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这样的心态没有错,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不是你造成的错误,那么就算你们的关系再好,也没有必要沉浸在别人的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

同时,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对别人的负面情绪做出直接的反应,因为这些不是自己可以承担的。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8)

3,增强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年轻人询问一位智者:“我心中有两匹狼一直在打架,一匹狼贪婪、凶猛、自私,另一匹狼勇敢、友爱、诚实,他们两个每天都在争执和打架,你觉得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智者回答说:“你喂食的那匹会赢”!

对于孩子来说,这一则寓言也是适用的,他们身上总是有两种力量在纠缠和抗衡,正面积极的力量和负面的情绪压力,你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一方面,他的哪一种力量就会占据上风。

在孩子的成长中,真正能够对他们起到促进作用的,必然是那些他生活中的挫折和小的失败,因为这些经历可以教会孩子更好的看待自己。

对待别人的情绪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那么可能会很少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所以避免过度共情,重要的还是在于孩子的内心。

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同理心过度(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