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检察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关注智慧检务办案辅助体系
打造检察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关注智慧检务办案辅助体系1.在现场勘验阶段。利用卫星遥感图片、3D全景影像、地面全景等技术的结合,把整个案件现场搬到了检察官的桌面,轻点鼠标就可以便捷地从远空、近空、地面三个维度,全方位查看案件现场,便于办案人员从不同角度详细了解案件现场的全貌和细节。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运用,实现现场3D数字化建模,检察官能够根据办案的需求,对高度、长度、面积等数据进行实时快速测量,为及时了解各种数据提供便捷。同时,开创点面结合“联合勘检”新模式,将全景体系和快速检测结合起来,将快速检测的“点”和现场整体情况的“面”有机结合,全面将现场完整向检察官呈现。【体系特色】“昆检慧视”案件勘检办案辅助体系探索并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先进科技,满足了办案需求。为积极应对当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存在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鉴定评估难三大难题,云南省昆明市检察院以办案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将新兴科技融入办案实际,成立了“昆检慧视”工作室,建立了一套
编者按
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中的技术检测及鉴定在调查取证中居于初始性、基础性地位,对于发现线索、形成案件和判准诉讼请求具有决定性作用。公益诉讼技术取证,既是辅助办案,也是直接办案、专业办案,是检察技术工作在新时代施展作为的广阔舞台。在此,选登昆明市检察院、宜兴市检察院二则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前沿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以资各地检察机关办案借鉴。
“昆检慧视”:新兴科技融入办案
图为“昆检慧视”之勘验数据管理平台示意图
为积极应对当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存在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鉴定评估难三大难题,云南省昆明市检察院以办案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将新兴科技融入办案实际,成立了“昆检慧视”工作室,建立了一套融合多科技、覆盖全流程的案件勘检办案辅助体系,切实把推进现代科技应用作为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效、化解办案难题的重要方法。
【遇到的问题】公益诉讼成案的基础在于建立一套以确认公益损害事实为目的的证据体系,其中需要用勘验数据说话,办案检察官需要从现场地理位置、污染现场等信息中核实是否具有环境损害事实,但现阶段办案中使用无人机取证,得到的照片和视频不仅数量多且仅能反映现场的局部片段,检察官在使用这些数据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和查找,很难直观、全面、灵活地为办案人员构建和重现一个全方位的案件现场。
【思考】检察办案对科技的需求本就不是对某一项高科技的单向需求,而是对科技综合运用的全面需求,将不同领域的科技点与检察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才能让科技转变成“为检所用”的技术优势。
【体系特色】“昆检慧视”案件勘检办案辅助体系探索并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先进科技,满足了办案需求。
1.在现场勘验阶段。利用卫星遥感图片、3D全景影像、地面全景等技术的结合,把整个案件现场搬到了检察官的桌面,轻点鼠标就可以便捷地从远空、近空、地面三个维度,全方位查看案件现场,便于办案人员从不同角度详细了解案件现场的全貌和细节。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运用,实现现场3D数字化建模,检察官能够根据办案的需求,对高度、长度、面积等数据进行实时快速测量,为及时了解各种数据提供便捷。同时,开创点面结合“联合勘检”新模式,将全景体系和快速检测结合起来,将快速检测的“点”和现场整体情况的“面”有机结合,全面将现场完整向检察官呈现。
2.在案件办理阶段。融入信息化及移动终端技术,建立从委托、受理登记、审批、勘验文书生成、法庭示证全流程覆盖,并且关联了派车申请、公务出差等环节的勘检数据管理平台。检察官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便捷地进行勘检业务的委托和审批,技术人员通过扫描流程二维码就可打印受理登记表、现场勘验笔录等文书。
3.在案件讨论和出庭阶段。只需一键导出,便可生成离线版统一示证平台,方便在不同场景使用。检察官可以在一个界面上调取和查看需要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办案人员在使用体系数据时的便捷性,也使出庭示证效果统一而明晰。
【应用及效果】2018年6月,该体系首次在“阳宗海管委会相关部门对赵某等人经营的位于汤池街道办辖区内30余处煤炭堆场怠于履职监督案”的办理中进行了运用。由于涉案煤堆较多,分布广且零散,办案人员只是查看完所有现场就要花几天时间。“昆检慧视”体系的运用,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堆场的现场勘验和证据固定,检察官第一次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快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查看、讨论及案件办理。2018年6月26日,宜良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截至2019年10月20日,摆衣河沿岸32家煤炭堆场已全部取缔,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已全部恢复,一举解决了长达40余年的污染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汤池片区的空气质量和摆衣河入阳宗海水源的污染情况。
2019年,先后办理了“宜良东山片区大气污染案”“老昆曲公路嵩明至军马场沿线烂菜叶倾倒案”“石林县土地矿产储备中心临时利用收储土地违法履职案”等一批涉环保类公益诉讼案件,“昆检慧视”体系的运用,让现场勘验的结果既可“视”又可“测”,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也保障了办案质量,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变成一种全新的办案模式。
目前,“昆检慧视”办案辅助体系已在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也在刑检部门案件办理中得到了运用,2018年底协助办理的“8·30”专案,对案件现场地理位置、犯罪路径等使用全景影像进行了示证,取得良好庭审效果。
【展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昆检慧视”办案辅助体系和快速检测工作站为两个科技支点,打造“三位一体”的服务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优质科技产品,并积极探索依托检察工作网的区块链及全景视频技术的运用,同时深入开展与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多方位合作,将更多实用新兴科技融入办案第一线,让科技力量成为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
(作者为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绪伟)
“点哪儿看哪儿”,境况一目了然
图为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技术人员正在对涉案矿区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2020年5月,曾因邓某等3人非法采挖石矿而遭到破坏的采矿区域已恢复原状,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曾经的那片绿又回来了。
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办案,主动采集“同步存证”数据,通过无人机巡航,建立“生态影像数据库”,实现历史影像“点哪儿看哪儿”,环境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取得良好效果。
【案情】2018年4月15日至5月12日,邓某、王某、陶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经事先共谋,至宜兴市西渚镇篁里村石门组附近非法采挖石矿共计2200余立方米,矿石量5900余吨,价值人民币21.5万余元。宜兴市检察院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程序。案件审查过程中,邓某辩称其仅在5月有过短暂非法开采行为,之前现场已有人开采过,对侦查部门认定的采石量不认可。
【需要查明的事实】(1)如何确定非法采石量?(2)邓某的辩解是否有依据?(3)侦查机关提交的《邓某等人非法采矿鉴定报告》是否精准?
【调查取证】为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检察官委托该院技术部门同步介入调查。该院技术部门对涉案现场进行无人机航拍,全面了解山体被破坏情况,同时进行三维建模,通过立体模型测算结果,预估开采量。同时,该院技术部门对公安机关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查,发现涉案采石量认定报告中,对于非法开采量估算采用的标准顶点标高来源于2017年5月2日的航拍资料。该院技术人员认为,本案标准参数的适用前提条件是2017年5月2日至案发前顶点标高未发生变化,该事实可通过调取2017年5月2日至案发前涉案矿区卫星遥感图片来核实。
随后,该院通过最高检“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检察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委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调取了2018年1月至6月间,涉案矿区在4个不同时间节点上的8张卫星遥感影像图,并收到了《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
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3月间,该涉案矿区仍有植被覆盖处于未开采状态,4月至5月间该矿区植被被移除,图像变白变平整,动态呈现了矿区受损过程,否定了犯罪嫌疑人辩解,确定了采石量。同时,报告出具的每张数字正摄影像图都附有哈希值(SHA1),已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认证,确定了图像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为后续诉讼阶段举证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办案结果】2018年12月10日,《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情况报告》随案移送至法院,法院经审查采纳了报告中通过区块链证据收集、固定的数据,认定邓某等3人非法开采行为造成开采区域地质环境及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宜兴市检察院与被告人达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协议,由3名被告人支付矿产资源损失及修复费用共计57.6万元。同年12月19日,3名被告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被判处拘役五个月至六个月不等。
【经验总结】非法采矿等资源破坏类案件往往有时间持续性,传统依靠犯罪嫌疑人供述及销赃数额来定量定损的方法,很难还原资源及环境被破坏的客观情况,不利于对生态环境资源修复。宜兴市检察院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 “三维建模”技术、区块链和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公益诉讼调查,借助“空天地”一体化办案模式,确保了被破坏矿山实际损毁情况的客观呈现及后续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办理此类案件中,检察官往往只能对案发后的客观现状进行取证,无法准确了解案发时的客观原貌,而“卫星遥感 区块链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持续拍摄,动态还原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变化,促进了公益诉讼案件取证“事后取证”向“同步存证”理念的转变。
硬核——快速检测实验室来袭
图为安徽省六安市检察院办案人员利用快检室进行氨氮等指标检测。
为更好地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解决公益诉讼中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损害修复难等问题,安徽省六安市检察院成功建设了针对水质、土壤等领域检测鉴定的快检室。
目前,该快检实验室配备的设备主要有:(1)水质检测仪:该检测仪可对预处理完成的水样进行测定分析,并直接显示测定结果。(2)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该检测仪适用于果蔬、副产品等,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甲醛等多种项目。(3)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这是一款可满足于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初步筛查、判明办案方向、辅助取证的检察技术设备。(4)复核气体分析仪:该设备可对多种气体进行连续监测。(5)多功能声级计:该仪器可广泛应用在环节保护、劳动卫生等领域。(6)扬尘测定仪:该设备可监测空气环节质量、作业场所等场合的粉尘浓度等。(7)土壤重金属检测仪:该设备可测定土壤、肥料、食品、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属含量。
实验室的建立,为有效开展公益诉讼办案线索初核、提高立案效率和检察建议制发精准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促使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实现了以最小的司法投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调查 ”平台,撬动取证难痛点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以刚需为引领,开发了“调查 ”公益诉讼智慧调查取证平台。该平台将手机应用程序、调查取证设备、证据仓库、行政机关、检察外脑以及指挥中心连接起来,使公益诉讼案件的调查取证迈入智慧化、信息化的应用管理阶段。
远程指挥,只是智慧调查取证平台的功能之一,利用该平台,检察官的取证方式已从传统的相机拍照取证,延伸到应用取证勘查箱、移动指挥车、无人机、单兵执法仪等高科技设备。检察官要使用这些设备时,只需在平台上申请即可。现场取证所获取的照片、音频等可以即时传输到证据仓库,避免现场调查中所遇到的证据灭失风险和电子证据在复制、存储过程中的灭失与损坏,真正做到证据固定即时化。
打开调查取证平台案件办理页面,可以看到案件的线索初查、立案、调查审批、调查设备申领、调查设备使用、现场调查等阶段全部跟踪记录于管理平台,使调查工作案件化管理成为可能。
为更好地助力调查取证,平台上嵌入了“地球在线”“天眼查”等第三方应用,可以实时查询和准确定位。该平台还开辟了专家意见板块,可以在办案过程中提供在线咨询帮助。该平台借助科技智慧,撬动公益诉讼调查难这一业务实践痛点,为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