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的工科这几年发展得怎样:学霸们的脑洞在这成为现实
厦大的工科这几年发展得怎样:学霸们的脑洞在这成为现实推动基础科学纵深发展 实现校企园区多方共赢“研发团队不是在这里闭门造车,而是为了更好地捕捉实际社会需求,基于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快速实现由实验室作品到产品的转变。”胡天林介绍,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还与大疆创新科技、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进行共建,在人才培养与输出、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除了机器人队,厦大还有智能车队、工业自动化智能创新团队、虚拟仪器团队、无人机团队等科创团队入驻厦大科技园实践基地,每名队员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这里快速成长,力争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君宁 实习生 马茜敏 图/记者 张奇辉)一群姿态各异的机器人正在模拟的绿荫足球场上严阵以待,它们懂得团队协作,能准确辨别足球的方向,还能判断“局势”并做出决策及反应。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厦大科技园”)产学研合作中心五楼的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RCS创客空间见到的一幕
厦大科技园:学霸们的脑洞在这成为现实
园区聚焦产教融合,建立协调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中心
尚在调试阶段的四足机器人。
Nao机器人是一款人形机器人,它们可以相互来场球赛。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君宁 实习生 马茜敏 图/记者 张奇辉)一群姿态各异的机器人正在模拟的绿荫足球场上严阵以待,它们懂得团队协作,能准确辨别足球的方向,还能判断“局势”并做出决策及反应。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厦大科技园”)产学研合作中心五楼的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RCS创客空间见到的一幕。会踢球的仿人机器人、能上下坡并跨越绳子的四足机器人……这些都由厦门大学本科生科创团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作——这个团队从去年1月正式进驻厦大科技园,在这里按照新工科的理念进行学习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寻找社会需求点与产业化路径。入驻的团队由厦门大学教务处和航空航天学院组织与管理,团队成员来自全校,专业不限、年级不限。
厦大学生创新团队入驻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厦门大学机器人队的师生们正在研发室中忙碌,雕铣零配件的声音不时从加工室里传出;基地的另一角落,智能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奖状摆满了柜子。“我们培养的是具有高原创性和超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金字塔尖人才。”厦大航空航天学院高级工程师胡天林是机器人队的导师之一,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厦大机器人队成立于2008年11月,团队至今已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人才。
“研发团队不是在这里闭门造车,而是为了更好地捕捉实际社会需求,基于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快速实现由实验室作品到产品的转变。”胡天林介绍,厦大航空航天学院还与大疆创新科技、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进行共建,在人才培养与输出、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除了机器人队,厦大还有智能车队、工业自动化智能创新团队、虚拟仪器团队、无人机团队等科创团队入驻厦大科技园实践基地,每名队员都有相应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这里快速成长,力争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基础科学纵深发展 实现校企园区多方共赢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需要,厦大科技园联合厦门大学相关应用学科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联动机制的作用,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建立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中心。
如此一来,厦大科技园不仅为厦大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实习实践环境,同时建立起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科技园入驻企业将因此收获校企联手共同培养的优质人才,实现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厦大科技园将强化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厦大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厦大科技园作为厦门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国际化战略视角,依托厦大雄厚的资源优势,打造“科技 金融”创新发展生态。以政府指导、厦大主导、股东支持、政产学研商协同创新、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聚焦海洋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五大核心产业,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区。
不久的将来,科技园将搭建起科技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产业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定制化贴心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产业育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通过“海丝云创”这个平台汇集各环节生产要素,打通产、学、研、企各产业链条,推动基础科学向纵深发展,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园区四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