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孩子的学习机器人(为了教会爸妈用智能手机)
13岁孩子的学习机器人(为了教会爸妈用智能手机)胡羽兮设计了一份笔记,把小小的手机页面放大在纸上,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圈出各个按键,并标注使用说明。如此一来,老胡一步步照着笔记做,不仅能找到孙女、用微信收款,还能在微信上看新闻、群聊天等。今年5月初,胡羽兮给爷爷老胡买了智能手机。“打开这个绿色的,点这儿,按这儿,说话,松开手指……”老胡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学会了如何在微信跟孙女说句话。接着,老胡学其他功能,胡羽兮又教了很久。由于缺少使用机会,老胡只记得怎么和孙女发语音,转头就把其他的忘得精光。她试着把教程做成浮窗的形式,再研制一个智能机器人。老人按照机器人出现的位置,一步步点击,就能完成手机操作。以电话功能为例,接电话、挂电话、打电话、存号码、改铃声……年轻人不用学就会这些操作,但对于刚接触智能手机的长辈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入门考试。刘丽亚欣喜的是,周围的长辈们很适应这个学习方式。她建了一个选题库,头脑风暴式地罗列了比较大众的手机软件中可能涉及
上个月,25岁的刘丽亚在社交网站上新建了一个名为“教爸妈玩手机”的小组。短短一个月,6800多人拥入小组。小组里,有人抱怨教学难度大,有人分享过程中的趣事,也有人尽力寻找着适合爸妈们用手机的方法。他们有个共同的心愿:教会爸妈玩转手机。
2017年,刘丽亚将父母的老款手机升级到了智能手机。帮他们安装好常用软件后,她从微信聊天开始教爸妈使用手机。这个场景让她回忆起,父亲教幼年时的她写“2”。一开始,刘丽亚画得像“乙”,不久之后,父亲没了耐心训了她一顿。如今长大了,她教父亲玩手机时双方角色变了,但结果没变,父亲才学了5分钟差点又训她一顿。
后来,刘丽亚想到可以把教程做成图文的形式。父母用这个教程时,翻了两三页就关掉了页面,原因是他们嫌节奏慢。她又把教程做成了一个个一两分钟的视频,可这个速度又太快,他们看了几遍还是记不住。
去年夏天,刘丽亚的父母去医院就诊,出示健康码这第一步就难倒了他们,让他们在太阳下暴晒了半个多小时。刘丽亚无法每时每刻陪在父母左右,而她也不忍父母被现代科技抛弃。
她试着把教程做成浮窗的形式,再研制一个智能机器人。老人按照机器人出现的位置,一步步点击,就能完成手机操作。以电话功能为例,接电话、挂电话、打电话、存号码、改铃声……年轻人不用学就会这些操作,但对于刚接触智能手机的长辈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入门考试。刘丽亚欣喜的是,周围的长辈们很适应这个学习方式。她建了一个选题库,头脑风暴式地罗列了比较大众的手机软件中可能涉及的操作,粗略估计,里面有超过3000项需要编写成教程的。从一开始的图文,到后来的视频,再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前前后后的调研、试错等,刘丽亚已经花了近10万元。如今,她干脆辞去工作,和几个小伙伴以此创业。
教程做成了浮窗的形式,还有一个智能机器人指引。受访者供图
小组成员胡羽兮教爷爷玩智能手机是因为他有刚需——收款。老胡年逾古稀,但不服老,还延续着干了大半辈子裁缝小生意。有意思的是,近来找老胡来缝缝补补的年轻人变多了,他们大概发现了复古手艺和追逐最新的电子产品都是一种“潮”。当老胡把改完服装交还给年轻人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问:“扫哪儿?”年轻人出门不带现金,可老胡的铺子里不设收款码。
今年5月初,胡羽兮给爷爷老胡买了智能手机。“打开这个绿色的,点这儿,按这儿,说话,松开手指……”老胡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学会了如何在微信跟孙女说句话。接着,老胡学其他功能,胡羽兮又教了很久。由于缺少使用机会,老胡只记得怎么和孙女发语音,转头就把其他的忘得精光。
胡羽兮设计了一份笔记,把小小的手机页面放大在纸上,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圈出各个按键,并标注使用说明。如此一来,老胡一步步照着笔记做,不仅能找到孙女、用微信收款,还能在微信上看新闻、群聊天等。
刚摸到这份笔记的时候,老胡看了几眼就合上了。后来,和老胡住在一起的姑姑告诉胡羽兮,老胡有事没事就会翻开笔记看看,对这份笔记爱不释手。胡羽兮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家里,以老胡为代表的长辈们学会操作手机后,新问题出现了。有报道称,老人因为用手机被诈骗了很多钱;还有人截图已付款页面,专门欺骗不熟悉手机的老人。胡羽兮家里有了不让老胡用手机的声音。再后来,胡羽兮和母亲因为手机问题而冷战,母亲还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主题为子女长大不孝顺的推文。“她是最近才学会转发的。”这让她又好气又好笑。
老胡虽然接触智能手机了,可听收音机的习惯没改。年轻时,老胡成天拿着一个收音机。很多年过去了,砖头一样的收音机换成了便携式的,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口袋里。现在又有智能手机了,手机里的应用软件足够覆盖所有的广播频道,可老胡不习惯用手机听收音机。在裁缝铺的时候,他在手边放一个收音机,按了开关手动校准到自己喜欢的频道。胡羽兮也想通了,长辈对新事物的不信任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打消家人的疑虑,胡羽兮打开了爷爷手机里的语音提示,还调大音量,最后千叮咛万嘱咐:“手机一定要放在自己听得到的地方。”一来,付款成功与否就能立马知道,自己想找爷爷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得到。
胡羽兮给爷爷手绘的教程。受访者供图
10月初,胡羽兮在逛豆瓣APP的时候加入了“教爸妈玩手机”的小组,还把自己为爷爷画笔记的事情分享给了其他组员。很快,这份帖子被列为“精华”。
“教爸妈玩手机”小组成员里,像刘丽亚、胡羽兮这样能够好好跟长辈说话的占比不多。不少组员似乎有着同一款父母,他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哎呀,记不住。算了,不弄了”。还有组员也道出心声:“很多人觉得,父母当初不厌其烦地教导懵懂无知的我们,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引导父母。但是以前我们学不会拿筷子、学不会吃饭,是要被打的。”
日前,上海一家互联网企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发布了《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报告指出,数据也反映了不少老年人正如愿以偿在数字化大潮中自由冲浪,可当长辈们向子女请教手机使用方法时,往往不欢而散。72.94%的老年人将这种情况归因于“子女工作太忙”;对于提升手机上网能力这件事,65.13%的老年人最盼望的解决方式是来自子女的耐心教导,其次才是社区课程、老年大学等解决方案。
教爸妈玩手机是个技术活,甚至这个过程和结果多少透着点吃力不讨好的味道。每每小组里讨论这样的话题,刘丽亚总会鼓励组员们,适老化不止于把图标放大、文字放大,弥合数字鸿沟不止于教会手机,还在于陪伴。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来源:作者:郑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