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三十六计分析(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
兵法三十六计分析(兵法三十六计实战应用之)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兵不厌诈”是军事斗争的突出特点,中国历来都很讲究军事斗争的谋略,自古就有各种兵法书籍。其中,《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时期,属于较晚的一部,所以是集大成的一部。《三十六计》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共分为六套计策,分别代表不同的战场态势。今天我们要讲的“假痴不癫”是“并战计”中的一计,这里的“并”字代表兼并吞并的意思,与胜战计、攻战计相比,并战计更偏重于策略性。
《三十六计 • 并战计 • 假痴不癫》曰:“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其意思是说:“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筹划而不露声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而未发一样。” 假痴不癫,作为一种政治权术,意指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表面上装疯卖傻,碌碌无为,以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觉。用于军事斗争,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能而示之不能,知而示之不知,直到时机成熟时再行动,也就是《孙子兵法》上讲的“兵者,诡道也。”
1805年,拿破仑带兵同第三次发法联盟作战。他乘胜追击俄军至奥尔莫乌茨时,沙皇亚历山大认为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已经调来,应当同法军进行决战,而富有战略眼光的库图佐夫认为俄军目前仍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必须继续退却,避免决战,拖延时间,以待普鲁士军队最后决定投入反法战争。这时,拿破仑猜到俄军司令部里所发生的两种意见,他生怕库图佐夫说服沙皇,这样法军将陷入不利的持久战。于是,拿破仑突然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前哨后撤,向对方请求罢战媾和,并立即派代表同俄方谈判。拿破仑像演员一样,把自己装扮成张皇失措、软弱无能、尤其害怕决战的人,正好使沙皇亚历山大坚信:现在已是消灭法军最有利的时机,像拿破仑这样不可一世的傲慢皇帝,如果不是逼得走投无路,他是不会主动求和的。于是,亚历山大以自己错误的判断,否定了库图佐夫的意见,贸然回师与法军决战,结果钻进了拿破仑的圈套,被法军打得落花流水。
“假痴不癫”在军事上的应用并不罕见,以上仅举一例。所谓谋出于智,成于密,败于露。聪明的指挥员,为了掩盖某一计谋的政治或军事企图,也常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耳目。在军事斗争中,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所以,古人认为,当战机未到时,要沉着镇定如同发呆,否则就会暴露我军企图,上敌人的圈套,这就是“假痴不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