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弟弟X票票显示的价格:国庆宅在家,和弟弟想着去看场电影,于是就打开X票票开始看场次。结果就发现弟弟和我同样是88vip,他权益优惠是14元,我的权益优惠是8元,连活动优惠都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就把我锁的座位解开了,让弟弟下单。没想到这一波操作下来,间隔了10分钟,两张电影票价格就涨了6块钱?这一手真是绝了!有点离奇▽19楼网友@西里西啦

同一场电影

同一个条件下

两个手机显示的价格竟然完全不一样

19楼网友最近遇到的这个事儿

有点离奇

19楼网友@西里西啦

国庆宅在家,和弟弟想着去看场电影,于是就打开X票票开始看场次。结果就发现弟弟和我同样是88vip,他权益优惠是14元,我的权益优惠是8元,连活动优惠都是不一样的。

于是我就把我锁的座位解开了,让弟弟下单。没想到这一波操作下来,间隔了10分钟,两张电影票价格就涨了6块钱?这一手真是绝了!

弟弟X票票显示的价格: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

我的X票票显示的价格: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2)

10分钟后,弟弟X票票显示的价格: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3)

10分钟后,我的X票票显示的价格: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4)

看到楼主的帖子后,19楼帮帮团第一时间联系到楼主确认情况。楼主说:

弟弟本来两张票64.8,十分钟后变70.8。我本来两张票69.8,十分钟后变76.8。

我们两个都是88vip,结果权益优惠价格是不一样,看他比我优惠得更多,我就解锁让他下单。结果10分钟后,我们两个的价格都比之前涨了6块钱。本来是我买票69.8,最后他买票却反而是70.8…

根据楼主反映的情况,帮帮团首先联系到了UME影城紫荆天街店,得到的回复是: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5)

关于楼主和弟弟优惠的不一样,是因为楼主没有开通影城卡。而弟弟应该是有影城卡的,如果没有的话,他的页面就会出现开通影城卡的提示。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6)

关于十分钟后涨价,我已经和x票票客服联系了,他会帮客人去找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去和客人协商解决这个事情。

随后帮帮团再次联系到楼主,了解到了后续。楼主说,X票票和影城分别打电话过来了,说是后台问题。这6块钱的差价,下次去的时候,打个电话可以来一杯可乐。

但是显然网友们对于“后台问题”的解释并不满意:怎么后台老出问题?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7)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8)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这种情况还算正常,以买飞机票来类比,当然是越早买越便宜,在系统的设置里,可能不同时间就会自动跳到不同的价格。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9)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0)

于是志玲也在微博上搜索了关键词,发现遇到和楼主相似问题的网友还不少: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1)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2)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3)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4)

新闻多看点

其实之前在19楼论坛就出现过不少关于“杀熟”的吐槽,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手机和帐号上显示的价格就不一样,有时候身为会员反而要花更多的钱:

19楼网友@晚风去冰五分甜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我和我朋友准备在饿了么上点同一家外卖的同一个饭,我跟朋友牢骚两句说“这家香锅有点小贵,单人套餐要20多了”,朋友说“我前两天刚点过,只要18啊”。诶?我愣了,马上跟朋友一起掏出手机。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身为88vip的我竟然比不是88vip的朋友要花更多的钱?图上这个单人锅套餐,在没有使用红包/奖励金的情况下,我需要花22.9,而我朋友只需要花18?那我想请问一下X宝/饿了么,是88vip站的还不够高吗,我花88块开一个88vip不仅不能省钱还要多花钱是凭什么呢?

当事人就是非常生气,空口无凭,直接录个视频:

接着上图:我的提交订单界面:22.9元。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5)

我朋友的提交订单界面:18元。

手机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电影票(杭州姑娘买电影票)(16)

相差22.9-18=4.9元

在帮帮团介入后,楼主根据平台客服的要求将具体截图上传至平台,而平台反馈给楼主的信息一直都是:会如实记录并反馈相关工作人员,但对于为什么88会员价格更高,平台暂时并没有做出解释。

类似的“大数据杀熟现象”近两年并不鲜见。多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表示:同一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的行为,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商家应该及时调整价格表。

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按照这一定义,“大数据杀熟”显然违反了《规定》,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你遇到过杀熟的问题吗?

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19楼(my19lou)综合整理自19楼论坛、新浪微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