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结构图介绍(29个型号直升机结构剖面图)
直升机结构图介绍(29个型号直升机结构剖面图)UH-1(UH-1 Iroquois),是美国的贝尔直升机公司所设计制造的军用中型通用直升机,根据美军命名传统正式命名为"Iroquois"(为北美原住部族之一的伊洛魁部落名称),而贝尔直升机公司另起了一个绰号名为休伊,"休伊"这个名称更广为人知。UH-1直升机为多用途设计,其U代表通用(Utility),从运补作业皆宜到攻击任务。是美军批量装备的第一个搭载了涡轮轴发动机的直升机波音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英语:Boeing AH-64 Apache helicopter gunships)是现美国陆军主力武装直升机,发展自美国陆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先进武装直升机(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AAH)计划,以作为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后继型号。AH-64具备强大的反装甲、反坦克能力,被尊称为"坦克终结者"。一架阿帕奇最多能挂载16枚地狱火导弹,理论上每
本文共分成4节,分开发,第一节《喷气战斗机攻击机》第二节《直升机教练机》第三节《一战二战螺旋桨战机》第4节《运输机轰炸机》,创作不易呀,评论两句和加个关注吧
昌河武直-10(英文:CAIC Z-10,中方代号:霹雳火 Fiery Thunderbolt)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RDI,又称602所)进行研发,并由哈尔滨飞机公司负责设计规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专业武装直升机。武直-1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法国海豚直升机的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
米-24雌鹿武装运输直升机(Mi-24),是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也是世界的第一代武装加运输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机。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到2014年为止总产量约2000架。可以载8-10名士兵,但它在高原飞行时,速度很快,会使得坠落事件发生可能性增大。并且自身目标大,很容易被敌军防空武器击落
AH-1"眼镜蛇"直升机,是由贝尔直升机公司于60年代中期为美陆军研制的专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直升机。由于其飞行与作战性能好,火力强,被许多国家采用,几经改型并经久不衰。
MH-47G型是CH-47F型“支奴干”直升机的特种作战机型。
(英语:Bell Boeing V-22 绰号:鱼鹰 Osprey)是由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系统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同时具备垂直起降(VTOL)和短距起降(STOL)能力的运输倾转旋翼机。
最新的米35M改装了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
波音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英语:Boeing AH-64 Apache helicopter gunships)是现美国陆军主力武装直升机,发展自美国陆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先进武装直升机(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AAH)计划,以作为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后继型号。AH-64具备强大的反装甲、反坦克能力,被尊称为"坦克终结者"。一架阿帕奇最多能挂载16枚地狱火导弹,理论上每次出击最多能消灭16辆坦克
UH-1(UH-1 Iroquois),是美国的贝尔直升机公司所设计制造的军用中型通用直升机,根据美军命名传统正式命名为"Iroquois"(为北美原住部族之一的伊洛魁部落名称),而贝尔直升机公司另起了一个绰号名为休伊,"休伊"这个名称更广为人知。UH-1直升机为多用途设计,其U代表通用(Utility),从运补作业皆宜到攻击任务。是美军批量装备的第一个搭载了涡轮轴发动机的直升机
欧洲虎式(英语:Eurocopter Tiger,法语:L'Eurocopter Tigre,欧直编号EC-665)是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德国戴姆勒宇航和法国马特拉宇航(1992年合并为欧洲直升机公司)生产的四旋翼、双发多任务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将制空作战纳入设计思想并付诸实施的武装直升机。虎式除了法国和德国使用外,现已外销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两国,名称拼写在使用各国稍有不同,在德国是Tiger,在法国和西班牙则是Tigre。
NH90是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五国于1985年9月起共同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当时号称是"欧洲最大的直升机项目"。NH是"北约直升机"(NATO Helicopter)的英文字头缩写。1986年11月,NH90完成了最初14个月研究阶段的工作。1995年11月首架原型机首飞,2000年6月30日开始批量生产
EH101是由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研制的三发多用途直升机,也已被选为美国总统的新座机。EH101多用途直升机1980年1月开始进行全面的研制工作,1984年3月签定了设计与发展合同。1994年11月取得英国和意大利民用适航证书,并同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批准。EH101主要由英国与意大利厂商合作,主要负责的是英国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和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联合研制。EH101可载两名飞行员和3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今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的A109是一种高性能直升机,该机是同等级直升机中最成功的机型之一。第一架A109原型机于1971年8月4日首飞。1975年6月1日被授予目视飞行规则合格证,1974年开始正式生产,1976年年末向用户交付首架飞机
波音CH-47"支奴干"(英语:Boeing CH-47 Chinook)是一种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多功能、双发、双旋翼、全天候运输直升机,其双旋翼采用纵列布局。该型直升机于1956年研制,CH-47A型于1963年开始装备美军,后又发展了B、C、D型。截至2012年,CH-47是美军服役的直升机当中载重量最高的型号之一。CH-47的主要任务是士兵运输、火炮吊运与战场补给
"鹰"(HAWK)式教练机是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为英国空军设计的一种中/高级喷气教练机,可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该机用以取代"喷气校长"、"蚊"和"猎人"式等第一代喷气教练机。"鹰"的原公司编号为HS.1182,后霍克·西德利公司和英国飞机公司合并,称英国航宇公司(BAE)。该机出口到多个国家,是美海军舰载机部队专用舰载教练机(编号T-45)。
PC-9是瑞士皮拉蒂斯飞机公司在PC-7基础上发展的高性能涡轮螺桨中/高级教练机,1982年5月开始设计。PC-9的外形与PC-7相似,但只有10%的结构与之相同。与PC-7相比主要改动包括:装一台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双座“梯级”串列弹射座椅;装一机腹减速板;修改翼型;重新设计副翼、背鳍加长;选用高压大机轮,重新设计了主轮舱门。第一架于1984年5月7日首次飞行,。PC-9的第一个客户是缅甸空军。订购4架;1985年9月26日,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订购30架。
“
意大利马基飞机公司MB-326原型机于1957年12月10日首飞。该机型授权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AT-26 Xavante,授权南非阿特拉斯(丹尼尔)公司生产Impala I/Ⅱ。各型MB-326教练机共计制造了736架。
S.211是意大利SIAI-马歇蒂公司研制的轻型、低成本中级教练/轻型攻击机。1979年开始制造,于1981年4月首飞。生产型于1984年11月开始交付。S.211操纵容易、反应灵敏、适应性强、不易进入尾旋,设计中特别重视飞机飞行与操纵特性,以便学员迅速掌握。学员在一个学期内即可独立驾驶教练机。为提高使用效能,
L-39,绰号"信天翁"(Albatro),是由捷克沃多乔迪(Aero Vodochody)航空公司研制一种高中级教练机,也可作为轻型攻击机使用。在教练机中,L-39的名声并不小。苏联空军曾把它作为主力教练机,至 1993年底L-39各型别已生产2800多架,并出口到世界上15个国家。
L-29(英文:AERO L-29,代号:Delfín,海豚)教练机,是捷克斯洛伐克AERO公司研制生产的喷气式教练机,该机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曾被苏联和华约国家大批装备。中国1968年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L-29初级喷气教练机,当时中文名称为勒-29教练机
T-33教练机是1947年从P-80/F-80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原本的设计编号为TP-80C/TF-80C,后来更改为T-33。他的机身较F-80延长约3英呎以增加第二个驾驶座位与操控仪器的空间,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设计都与F-80相同。
初教-6(中国代号:HAIG CJ-6 ,工厂代号:PT6 ,英文:Nanchang CJ-6),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长期服役于中国空军及地方航校,是中国空军初级教练机主力机型。初教-6于1958年7月27日首飞,1962年1月定型并生产5架原型机,后交付部队。初教-6教练机初期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里斯-B"发动机和配套螺旋桨。初教-6批量生产型号改用中国活塞-6(HS-6)发动机,额定功率198.5千瓦,配"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 。初教-6截止1986 年底,共生产各型飞机 1 796 架 (外媒报道,CJ-6/CJ-6A总产量超过2 000架 )
歼教-5(代号:JJ-5),是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132厂)在歼-5甲的基础上试制和生产的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用以替代苏联乌米格-15,是中国空军航校的高级教练机 。歼教-5自1964年初开始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1966年4月出厂并进行静力载荷实验;1966年5月第二架原型机首次试飞。1966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歼教-5定型投产,至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除装备中国空军、海军外,还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
歼教-6(代号:JJ-6),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简称:沈飞)在歼-6超音速歼击机基础上改型研制的喷气教练机。这是在歼教-5装备部队之后,中国教练机首次进入超音速飞机阶段
歼教-7(代号:JJ-7,英文:Guizhou JJ-7/FT-7)教练机,是中国在米格-21教练型基础上发展的双座高级教练机,由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代号:011基地)负责研制。1981年起贵州航空集团以歼-7II战斗机为原型开始研制工作 。歼教-7于1985年7月首飞,1987年定型。该机装备部队后作为歼-7、歼-8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 。歼教-7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没有高级教练机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