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金融科技行业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金融科技行业研究)2021 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保险出台一系列新规,蚂蚁集团相互宝已于 2021 年 12 月 28 日宣布关停,互联网保险行业合规性进一步提升。2021 年 6 月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向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 人贷款产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内,并给了 1 年用于清理超标的存量贷款,头部助 贷平台均在切实压降产品利率。对照看: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 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不得在支 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以默认开通、一键开 通等方式销售贷款、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是对“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 的不当连接”的明确要求。2021 年 9 月 30 日,央行正式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宣告中国金融数据 治理领域的核心监管规则正式落地,给出了“断直连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预计整改接近尾声,监管压力边际缓和监管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政策变化驱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金融科 技行业行稳致远的基础。这一轮监管政策变化,使金融科技公司回归金融属性的同时,加 速了产业出清。对监管政策的理解和前瞻性判断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监管框架日渐 明晰,头部公司的整改具有样板效应,有望更早实现合规经营,且更有余力寻求差异化竞 争道路,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金融科技领域的整改自 2020 年 11 月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开始,2021 年 4 月 29 日 13 家重点平台被约谈后全面展开: 1. 2020 年 11 月 2 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一次对蚂蚁集 团进行了约谈。 2. 2020 年 12 月 26 日,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 5 条重点业务领域整改要求。 3. 2021 年 4 月 12 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 约谈蚂蚁集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明确了蚂蚁集团的具体整改方向和内容。 蚂蚁集团亦回应将全面对标监管要求,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4. 2021 年 4 月 29 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 13 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包括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 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 数科、新浪金 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
在监管指引下,头部平台整改工作有序落实。2021 年 9 月 7 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 在答记者问时针对 13 家平台约谈情况表示“目前,网络平台企业正积极对照法律法规和 监管要求,深入自查并制定整改方案,有序落实整改。在完善公司治理、防范资本无序扩 张、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业务、推动小贷和消费金融公司合规展业、规范发展互联 网保险业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
对照看: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 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不得在支 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以默认开通、一键开 通等方式销售贷款、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是对“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 的不当连接”的明确要求。
2021 年 9 月 30 日,央行正式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宣告中国金融数据 治理领域的核心监管规则正式落地,给出了“断直连”的最后时间表。
2021 年 6 月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向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 人贷款产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内,并给了 1 年用于清理超标的存量贷款,头部助 贷平台均在切实压降产品利率。
2021 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保险出台一系列新规,蚂蚁集团相互宝已于 2021 年 12 月 28 日宣布关停,互联网保险行业合规性进一步提升。
滴滴赴美上市后,2021 年 10 月 29 日网信办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 求意见稿)》;2021 年 12 月 24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 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 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2 年 4 月 2 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加强境内 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 完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监管框架。
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布,互联网 平台在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受到更多约束,包括蚂蚁集团等头 部平台均出台了自律公约。2021 年蚂蚁集团升级了《恶意营销处罚细则》,引导 平台商家规范经营;蚂蚁集团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 度,持续完善“事前审查”机制;蚂蚁集团还发布了《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 对财富、保险消费者建立适当性管理制度,推出理性消费工具,完善产品体验, 加大金融投教等。
中央文件定调,预计整改接近尾声,监管压力边际缓和。
2022 年 3 月 16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稳妥推 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整改工作”。
2022 年 5 月 12 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表 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 全部纳入了监管”。
对行业的监管态度正在从“规范”为重,转向“规范”与“鼓励”并重,行业所面临 的监管压力大幅减轻。在疫情冲击之下,平台经济作为支持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的重 要的市场力量,其受重视程度正在提升。加速整改措施落地,符合经济发展大局。
部分整改措施尚待监管审批。以蚂蚁集团为例,还有三件决定公司商业模型的监管事 项需要落地:一是,消金注资。蚂蚁消金增资处于暂缓状态。二是,征信牌照。钱塘征信 目前处于批筹状态,“断直连”和助贷模式重塑有待明确,由于过渡期还有一年左右,各 平台均处于落实准备阶段。三是,金控牌照。两大头部平台作为金控的最大增量,其牌照 申请尚未获得监管受理。目前三家申请设立金控集团中的两家已经获批,分别是中信金控 和北京金控。
以蚂蚁集团为例,金控牌照将对资本金构成约束:
蚂蚁集团未来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将根据最新监管规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本 金的约束。根据监管 2021 年 4 月 12 日约谈时提出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须整 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 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蚂蚁集团并表、注资尚待 4 号令的三个配套制度落地。根据 2020 年 11 月 1 日 实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4 号令”),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的企业,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 50 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直接所控股金融机构 注册资本总和的 50%。根据最严口径,蚂蚁集团旗下控股或实际控制金融机构注 册资本约 399 亿元,则蚂蚁集团当前最低资本不得低于 200 亿元(预计蚂蚁消金 增资成功后为 619 亿元,则蚂蚁集团最低资本不得低于 310 亿元)。2021 年 9 月 30 日,蚂蚁集团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已增至 350 亿元。另外需要考虑,蚂 蚁消金承接小贷业务后,二者杠杆率差异带来的注册资本变动的可能影响。更重 要的是,蚂蚁集团具体如何并表、所需注册资本规模到底如何,尚待 4 号令的三 个配套制度——并表管理、资本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落地后进一步明确。
数字支付:场景分流值得重视,国际业务是重要增量国内行业增速放缓,进入存量用户争夺阶段
网络支付用户基数突破 9 亿,进入存量用户争夺阶段。根据 CNNIC《第 49 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末,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9.04亿,同比仅增长5.8%, 渗透率 87.6%。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2022 年 3 月末,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中支付结 算渗透率达到 75.5%,同比增长 5.5%,相较于其所依托的电商、即时通讯、短视频等场 景可提升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国内支付行业用户已到天花板,进入存量争夺阶段。
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增速放缓,仍主要由移动支付驱动。根据易观分析,2021Q4 第 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 97.19 万亿元,环比增长 7.6%,同比增长 14.9%;2021 年全 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 3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5%。增量仍然主要由第三方移 动支付驱动。2021Q4 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83.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3%,单季增 量占第三方综合支付的 87%;2021 年全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310.3 万亿元,同比 增长 22.5%,年增量占第三方综合支付的 89%。移动支付内,线下扫码支付增速也在放缓,2021Q4 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 14.2 万亿,同比增长 26%;2021 年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 模 54.0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
新玩家加速布局场景分流,但两巨头仍具明显优势
流量分配格局松动,有场景的新玩家加速布局。在监管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下,流量分配出现了松动。部分生态同盟加紧搭建自身支付场景,以期在用户粘性和数据 沉淀上获取更大优势。目前,除快手的老铁支付和哔哩哔哩的 Bilibilipay 尚未正式上线外, 绝大多数主流平台均已上线自有支付渠道,在自有场景中培育用户心智,为后续业务发展 做准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加速扩容,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推广运营。
2021 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 808.51 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 2.61 亿个, 交易金额 875.65 亿元。2017 年央行正式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2019 年启动大 规模试点。2022 年 3 月末,央行宣布在现有试点基础上增加天津、重庆、广州、 福州、厦门和浙江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和张家口在冬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 点地区。
银行掌握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流量入口,微信、支付宝、美团等代表性互联网平台 作为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场景推广建设中。从运营体系看,数字人民币中心化 管理和双层运营体系已较为完善,9 家银行作为直接运营层均已积极开展业务, 而微信、支付宝、美团等代表性互联网平台作为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场景推广 建设中,丰富平台用户和商户体验的同时,强化自身支付生态建设。数字人民币 钱包能否通过数字人民币带动 C 端用户重回银行体系,还有待场景丰富的提高和 运营能力的提升,我们将持续跟踪观察。
蚂蚁集团:2017 年以来,蚂蚁集团主要在数字人民币钱包运营、技术交流 合作和消费场景开放三个方面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目前网商银行是数 字人民币 9 家指定直接运营银行之一,也是首家获准的民营银行。截至 2022 年 5 月,支付宝上线数字人民币搜索功能,并支持一站式使用数字人民币首 付款、转账和银行卡管理功能。截至 2022 年 5 月,在消费场景上,已有近 600 万个数字人民币子钱包被推送至支付宝服务的商户。
美团:2021 年 9 月在北京等 9 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启动碳中和公益主题 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2021 年底实现对全国“10 1”试点地区的全覆盖。 2022 年 1 月实现数字人民币对外卖订单可支付,后宣布为平台全部消费场 景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通道,并上线消费补贴。2022 年 4 月,广州、天津、 重庆等新试点城市均可在美团 APP 领取数字人民币消费礼包。截至 2022 年 6 月初,约 700 万个数字人民币子钱包被推送至美团 APP,超过 510 万 用户在美团用数字人民币消费。
以合众支付为代表的部分场景出现明显分流,但两巨头竞争优势依然明显。由于易观 和艾瑞均不再公布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我们通过各支付机构披露的客户投诉相关数据来 衡量市场集中度。按 2021 年数据,财付通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 6.11 万件,涉及交易笔数 占比小于千万分之一,推测 2021 年微信支付日均交易笔数 16.7 亿笔;支付宝交易类客户 投诉事件 3.06 万件,涉及交易笔数占比小于千万分之 1.1,推测 2021 年支付宝日均交易 笔数 7.6 亿笔。合众支付是除财付通、支付宝外,交易类客户投诉和服务类客户投诉均过 万的支付机构,合计总数仅次于两大巨头。2020 年 9 月,合众支付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字 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2021 年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为 2.5 万件,而 2018-2020 年分别为 59/31/56 件。
跨境支付政策利好,头部公司加速布局
跨境支付受多项利好政策支持,第三方支付迎来新的增量市场。2020 年 4 月,国家 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外汇管理 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简化外 汇业务办理流程,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2020 年 5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 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便利外汇业务办理,强化跨境贸易竞争 优势。根据易观分析数据,2021 年第三方跨境支付规模 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增 速高于行业整体。2022 年 6 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 币结算的通知》,其中支付机构展业范围扩展至经常项下,此外多处放宽监管细则要求, 第三方支付迎来跨境支付增量市场。
蚂蚁集团战略投资步入收获期,继续加速海外布局。
战略投资步入收获期:2013 年至今,国际化在蚂蚁集团的战略重要性逐步提升。 2015 年以来,蚂蚁集团通过合资设立和战略投资等方式,在日韩、东南亚等地 区投资多个本地电子钱包以及核心支付场景(外卖、电商等)。2021 年末,蚂蚁 集团投资的海外本土电子钱包覆盖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 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地。2021 年内,印度外卖平台 Zomato、印尼电商 Bukalapak、韩国支付平台 Kakao Pay 及印度支付平台 Paytm 先后成功上市,蚂 蚁集团录得大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此外,蚂蚁集团出售了 Paytm 约 5%股份, 获得一次性收益约 60 亿元。未来,随着上述平台逐步壮大,其持股价值也将体 现在蚂蚁集团估值上。
海外布局步入“解决方案时代”:一方面,Alipay 主要提供创新的全球跨境移动 支付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接入多种数字支付,连接全球商家和亚洲消费者。截至 目前,Alipay 服务已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多地线下商户。2021 年 11 月, 新加坡数字支付 NETS 宣布在其平台上部署 Alipay 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以 WorldFirst(万里汇)为核心,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收、付、管、兑、贷服 务。2022 年 2 月,蚂蚁集团和全球第四大支付和贸易服务商 Worldline 合作再升 级;2022 年 4 月,以战略投资方式和东南亚支付平台 2C2P 达成深度合作;2022 年 6 月,蚂蚁集团旗下星熠银行在新加坡开业,海外布局在不断加速。
微贷科技:疫情和监管之下,市场加速出清居民杠杆率提升,行业增速趋近 M2
互联网信贷规模~6 万亿元,竞争格局已高度集中。我们所指的中国的零售信贷市场 主要包括:一是,个人经营贷,是指企业主借入的贷款;二是,狭义个人消费贷款,是指 除住房抵押贷款外,个人为一般消费目的借入的贷款。根据央行数据,2021 年个人经营 贷规模达到 13.6 万亿元;狭义个人消费贷规模 16.6 万亿元;若剔除信用卡后规模 8.0 万 亿元。若根据艾瑞数据,2021 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达到 5.8 万亿元。而可比口径下的狭 义个人消费贷的实际渗透率已经接近美国现有水平,未来几年在经济增速承压及行业供给 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消费信贷渗透率还是线上化率提升空间均有限。随着市场规模步 入稳定增长阶段,互联网平台在线上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市场份额~55%。而在互联网 渠道内 Top 5 市场份额已超过 80%,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增速预计将 逐步趋近于 M2 增速。
严监管叠加疫情因素,供给侧加速出清
利率上限下调,第二梯队平台竞争压力上升。2021 年 6 月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向辖 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产品年利率降至 24%以内,并给了 1 年期 限,用于清理超标的存量贷款,即 2022 年 6 月为窗口调整期限,重点平台及其合作机构 均已对增量部分做出了整改,24%以上存量业务需要等待到期后退出。而随着高风险产品 受限,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定位进一步趋同,特别是此前行业第二梯队及以下平台被迫舍弃 部分高风险用户以实现风险收益匹配。而在低利率产品区内,银行和头部互联网平台具有 明显竞争优势,第二梯队平台的业务空间明显承压,因而加速市场出清。
疫情之下,由于重点平台韧性优于同业,叠加监管收紧,加速市场出清。由于 1Q22 上海等地区遭遇新一轮疫情冲击,叠加自去年开始的压降费率等措施,互联网信贷行业无 论从业务增速还是资产质量上都遭遇较大挑战。头部平台,特别是监管划定的 14 家重点 平台,无论从合规性角度还是业务韧性角度均明显胜出,在未来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由于蚂蚁和微众没有公开数据,我们以美股上市的数家互联网信贷平台业务数据为样 本,可以看出头部重点平台业务韧性好于同业。14 家重点平台内的陆金所和 360 数科信 贷余额均录得相对健康增长,第二梯队的信也科技也自 P2P 整顿后业务逐步恢复;资产质 量上看,陆金所和 360 数科相对稳定。
陆金所:差异化收紧信贷政策,应对疫情带来的运营挑战。基于对当前城市封控 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的谨慎判断,以及经济增速下行周期多领域中小企业高度承压 的现状,公司瞄准更高质量客户,差异化收紧信贷政策,提供更多定制产品,以减轻采用更高标准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失;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实现风险缓释。1Q22 公司贷款 C-M3 迁徙率为 0.6%(vs 4Q21 0.5%);截至 2021 年 3 月末,DPD 30 为 2.6%(vs 2021 年末 2.2%),DPD 90 为 1.4%(vs 2021 年末 1.2%),资产 质量虽略有下滑但业务仍显示出较强的韧性。
360 数科:提升用户质量,资产质量整体有所提升。1Q22 360 数科进一步降低 产品定价,优化风控模型并获取更多优质新增用户,借款人整体风险状况显著改 善。D-1 拖欠率下降至 5.2%,M1 回收率小幅下降至 86%,DPD 90 为 2.4%。
但另一方面,中腰部平台在内外因冲击下业务明显承压。
趣店:1Q22 借款人 260 万,新增放款额 21 亿,环比下降 30%,同比下降 52%; 信贷余额仅 15 亿元,环比下降 41%,同比下滑 63%。相应,趣店 1Q22 收入仅 2.02 亿元,归母净亏损 1.43 亿元。
整改措施仍待落地,下半年有望提速
目前尚处于推进状态的事项包括:
“断直连”与征信整改: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结合“断直连”要求,平 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 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 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整改期限至 2023 年 6 月。 目前重点平台均已开展前期工作,但尚未有一家平台整改方案实质性落地,助贷 平台所积累替代性数据及风控能力的采集和所有权归属也尚待厘清。
助贷模式重塑:与“断直连”相关联的即为当前多数互联网平台采用的助贷模式 重塑问题。由于上述问题无法落定,导致互联网平台是否持有征信牌、非持牌机 构与征信机构间如何合作、若直接与金融机构合作可交互信息和方式如何确定等 问题都存在变数,符合监管要求的助贷模式尚待进一步确定。
持牌机构增资:目前仅少数平台持有消金牌照,多数持牌均为网络小贷牌照。一 方面,持有消金牌照的重点平台,如蚂蚁集团,存量业务过大,需要增资以支持 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后, 明确要求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不低于 50 亿元,但目 前正式稿尚未出台,监管也未签发任何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但包括字节跳动/ 腾讯/美团/京东/360 数科/度小满/苏宁等互联网平台均对旗下小贷公司进行了增 资,为牌照申请做准备。
预期下半年断直连有望出现实质性推进,新助贷模式将更加明晰。我们预期,在高层 定调后,金融科技领域的整改有望取得实质性推进,而作为整改核心领域的消费金融的整 改措施落地有望提速。综合考虑重点平台整改已超一年,预期整改方案已趋于成熟,在窗 口期前尚需根据落地实际情况进行反馈调整,我们认为 2022 年下半年包括征信整改、“断 直连”以及新助贷模式的落定都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行业在模式调整后,有望重回稳健 发展的主基调。
财富管理:当前最佳赛道,头部极化效应明显财富管理是金融科技当前最佳赛道
财富管理是金融科技当前最佳赛道。在支付行业增速放缓,国内业务转向存量博弈; 信贷行业处于整改阶段,商业模式有待重塑,受疫情冲击业务转向谨慎;保险科技天然低 频,自去年下半年严监管以来保持稳健发展的当下,互联网财富管理板块成为金融科技最 佳赛道。
净值化标准品转型方向明确,公募基金销售是最佳赛道。当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财 富市场,“存款搬家”叠加非标转标,行业净值化转型方向明确。根据麦肯锡预测,2025 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可达 332 万亿元,其中基金和股票规模达到 70 万亿元。根据我们在 《非银行金融行业财富管理系列报告—选择兼具效率和品质、治理结构完善的平台型公司》 (2021-08-23)中构建的三个场景假设(保守情景资产配置结构不发生变化,中性情景存 款搬家金融资产结构改变,乐观情景减配房地产全资产配置结构改变)下的分析框架,结 合 2021 年末公募基金行业数据,测算居民持有的权益类二级市场基金规模至 2025 年增量 在 4-15 万亿元。在财富管理用户年轻化,产品标准化背景下,拥有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在 用户触达上具有天然优势。得益于过去 3 年头部平台在营销 内容 服务 运营等方面的大 量创新和投入,“渠道为王”在互联网理财领域更加凸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竞争格局极化效应明显
短期受市场行情影响增速出现波动,但长期逻辑清晰。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1Q22 以来新发基金持续低迷,公募基金规模出现环比下滑。2022 年 3 月末公募基金规模 25.08 万亿元,环比下滑 2%;其中股票 混合型基金规模 7.52 万亿元,环比下滑 13%,主要原 因是市场下跌带来的净值缩水。1Q22 新发基金 386 只,发行份额 2738 亿份,分别环比 下滑 25%和 57%。随着市场转暖,2022 年 6 月开始新发情况基金数开始出现回升,2022 年 5 月末公募基金规模也已回升,并超过 2021 年末的水平,但由于股市反弹力度有限, 股票 混合型基金规模较 2021 年末仍下滑 16%。
第三方渠道占比快速提升,渠道内极化效应明显。
第三方头部互联网平台天然具备用户流量优势,同时在服务体系和中台能力方面 投入更多,具备先天基因优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 1Q22 销售 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 Top100,第三方渠道增速明显高于银行和券商渠道。 2021 年权益型基金增量 48%由第三方渠道贡献。根据《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 盈利洞察报告》(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截至 2021 年 3月末,景顺长城、富国、交银施罗德三家基金公司的所有客户中,62.93%来自 第三方渠道,说明线上化空间仍然广阔。
第三方渠道内极化效应愈加明显。渠道内的蚂蚁集团、天天基金和腾安基金,依 托于生态、品牌和平台背书,已经赢得用户心智。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公布了 1Q22 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 Top100,渠道内集中度,第三方 显著高于银行和券商。1Q22 权益型基金第三方及其他渠道 CR1/CR3/CR5/CR10 分别为 40.3%/76.0%/82.9%/93.5%,非货基第三方及其他渠道 CR1/CR3/ CR5/CR10 分别为 42.9%/72.9%/85.2%/94.6%。
营销合规性受到重视,投顾能力仍待提升
营销创新步伐趋缓,合规性逐步提升。经过 10 年发展,从互联网理财营销角度看, 主要平台在产品梯队建设、费率价格比拼、投教内容服务以及渠道触达等方面,均已达步 入成熟阶段:
产品梯队:由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年金保险受限,私募产品门槛较高,信托 产品信用风险频发,互联网理财平台所提供的产品越来越趋同,在产品端难以拉 开差距。
费率价格:基金销售费用基本降至 1 折,银行和券商也被迫降低申赎费率,目前 各渠道费率已基本拉齐。渠道端费率差异化难度加大。
投教内容服务:随着投教内容、财富号、AI 客服、理财直播、基金投顾等逐步健 全,互联网平台在内容陪伴和营销形式上已趋于成熟。
渠道触达:头部平台先发优势明显,已在一定程度上占领用户心智,其他机构弯 道超车的可能性在下降。
2021 年 12 月 31 日,《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从营销宣 传内容、宣传行为、合作行为等方面强化网络营销规范。2022 年 2 月,支付宝基金销售 榜单排名中中欧基金葛兰的产品的进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后,蚂蚁财富回应称将予以优化, 强化工作的细致严谨性,改进投资者服务和权益保护工作。2022 年 4 月《关于加快推进 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要求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积极拓展持续营销, 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2022 年 5 月,蚂蚁发布基金金选 2.0 版本, 与天相投顾合作,在细化基金分类的基础上,用量化指标将金选标准透明化、公开化,通 过改版切实回应舆论质疑,提升营销合规性,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位。
头部平台深耕用户持营,但投顾能力仍有待提升。
蚂蚁基金:1Q22 末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 6142 亿元,较年初减少 1136 亿元,环 比-16%,同比 7%,TOP100 样本占比 10.4%,市占率 8.3%;非货基保有规模 11971 亿元,较年初减少 1014 亿元,环比-8%,同比 35%,TOP100 样本占比 15.2%,市占率 8.0%。固收类基金保有规模 5829 亿元,较年初增长 122 亿元, 环比 2%,同比 83%,TOP100 样本占比 29.5%,市占率 7.7%。渠道拥有风险 偏好较低的庞大的类固收客户群体,但权益型产品的提升尚待投顾服务能力的逐 步提高。
天天基金:1Q22 末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 4639 亿元,较年初减少 732 亿元,环 比-14%,同比 24%,TOP100 样本占比 7.9%,市占率 6.3%;非货基保有规模 6175 亿元,较年初减少 564 亿元,环比-8%,同比 43%,TOP100 样本占比 7.8%,市占率 4.1%。固收类基金保有规模 1536 亿元,较年初增长 168 亿元, 环比 12%,同比 168%,TOP100 样本占比 7.8%,市占率 2.0%。得益于公司 2B 和 2C 业务并举,2B 带来的固收类基金增量抵消了权益型基金下跌对非货基 保有量的部分负面影响。
保险科技:多因素下行业增速放缓严监管下,行业合规性已大幅提升。2021 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配套 及补充文件,出台相关细则,对监管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021 年 8 月,银保监会在 行业内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2021 年 8 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1 年 9 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2021 年 10 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 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经过近一年的严监管,行业合规性已大幅提升。
居民消费意愿受到抑制叠加疫情因素,保费增速放缓。进入 2022 年互联网保险 APP 活跃度显著下行。据易观数据,2022 年一季度末保险行业 APP 活跃用户 8869 万人,环 比出现负增长。互联网保险的主要险种健康险、信用保证保险、退运险受疫情管控和消费 意愿下滑等因素影响,增速普遍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典型互联网险企众安保险 2022 年 前 5 个月保费 83.81 亿元,同比增长 8.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