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
东莞数字化智能制造系统(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该平台采用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市场化运作原则,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开展多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为东莞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平台已经累计为各类用户完成679次服务。设备涵盖生物医药、电子电气、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包括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大型热真空试验系统、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工业CT等一批高精尖仪器。9月28日,一场特别宣讲会在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举办,参会方包括凯金新能源、科隆威智能装备、华技达精密机械等20多家企业,其中东莞倍增计划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企业实力突出。会议主要宣讲东莞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解读相关业务流程及“莞仪在线”平台操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共享设备、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等合作方向。近期,这样的培训会密集举行,背后是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加速搭建和使
前不久,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轻量型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需要进行一系列专业测试。然而,李群自动化没有相应的测试设备和条件。他们将机器人送到东莞市质检中心,利用质检中心的专业设备,很快就完成了测试,拿到了产品认证。
创新成果的产生离不开科研设备的支撑。为盘活设备资源,提高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成本,东莞于2020年11月上线成立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于近期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4700余台套科研设备上线“设备超市”,为撬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支撑点。这也是东莞发挥以松山湖为代表的创新引擎带动作用,彰显“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最新实践与缩影。
多层次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搭建起产学研合作新桥梁
9月28日,一场特别宣讲会在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举办,参会方包括凯金新能源、科隆威智能装备、华技达精密机械等20多家企业,其中东莞倍增计划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企业实力突出。会议主要宣讲东莞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解读相关业务流程及“莞仪在线”平台操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共享设备、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等合作方向。
近期,这样的培训会密集举行,背后是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加速搭建和使用。
“这就像一个‘设备超市’,或者说‘设备电商平台’,将全市科研设备资源集中到一起,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设备需求自主下单,打通设备资源共享的堵点。”东莞市科技局实验室与平台基地科科长盛永明介绍,目前该共享平台已汇集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等79个单位,约4700多台套科研仪器设备。
设备涵盖生物医药、电子电气、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包括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大型热真空试验系统、MRI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工业CT等一批高精尖仪器。
该平台采用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市场化运作原则,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开展多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为东莞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平台已经累计为各类用户完成679次服务。
近期,东莞又出台了《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助管理办法》等一揽子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配套政策,从创新链条各环节入手,解决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
李群自动化总经理助理陈诗雨就表示:“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很多测试设备非常昂贵,是中小企业无法单独承担的。”为此,上述《管理办法》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共享”模式,让有限的仪器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高精尖”设备挂上网
真金白银降低创新成本
近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借助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莞仪在线”,与越来越多莞企建立联系。
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是针对材料设计、制备、加工、表征、测试、模拟,建设的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用户开放平台,可为粤港澳周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提供通用性技术服务。
“我们将实验室的高精尖设备挂在‘莞仪在线’平台上,东莞企业就像逛超市的客人,可以在付费前提下向我们提出使用申请,如此一来,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就惠及了全东莞市的科技企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研究员胡伟说。
此次出台的政策之一《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助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释放“莞仪在线”平台的活力,给予绩效评价良好及以上的管理单位奖励,给予符合要求的用户单位科研经费方面的补贴。
胡伟表示,上述管理办法是一项惠及管理单位和用户单位双方的政策,对管理单位来说,政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管理单位年度奖励,优秀为100万元/年,良好为50万元/年,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而对用户单位而言,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能减轻科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不仅如此,对于符合要求的用户单位,政府还将给予科研活动实际产生费用20%的资助,同一单位年度资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该政策的受益者,自开始使用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莞仪在线”之后,拓斯达每年在购置科研设备的支出上减少1000万元开销,且能用较少资金撬动使用高精尖设备。
“东莞此次出台的科创相关政策力度很大,措施很实。”胡伟表示,在政策出台之前,东莞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多次来科研机构和企业走访,了解科创一线的声音,帮助科研机构和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惠及科创一线,胡伟认为,政府需要为设备管理单位和用户单位更频繁的牵线搭桥,促使双方深度合作交流。
优势科研力量对接知名企业
带来更多产学研合作机会
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是东莞理工学院推动产学研合作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项目范围覆盖智能制造、中子散射、微纳技术、食品工程与大健康、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3D打印、激光应用等前沿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院购置了价值4.3亿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其中,单价100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仪器52台套,10万-100万元的重大设备仪器162台套,并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世界第四条多物理谱仪,已于2021年下半年开放运行,正面向全球用户征集课题。
过去,研究院的仪器设备主要面向东莞理工学院的校内科研教师、相关合作企业开放和使用。随着今年东莞市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正式上线,研究院内大量高精尖设备广泛向社会开放,华为、长盈精密、拓斯达等东莞市知名企业、规上企业均是平台服务的受益者。
“过去我们也为校内产学研项目合作企业开放设备,如今能借助政策利好来推动全市仪器共享,这件事会变得更有意义,影响覆盖面也会扩大。”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亚东表示,研究院内众多共享检测设备价格及后续维护使用和保养成本都很高,对企业而言,仪器共享将极大降低研发和验证成本。
研究院设备主要聚焦智能制造领域,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及应用全链条环节。同时,研究院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的科研师资力量支撑,设备配有专业检测人员,协助使用单位深入分析检测数据。
另一方面,研究院既是共享仪器平台的设备管理方,同时也是设备使用方,双重角色让该院更深切体会到仪器共享的巨大优势。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就在研究院附近,如今在线上便能查找那里有哪些我们需要的设备,预定和使用都很方便。”魏亚东表示,以往东莞理工学院校内教师由于在东莞周边找不到、不知如何向相关单位申请设备,需奔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完成实验。如今在平台上可直接查找和预定东莞市内共享设备,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同时,线上平台也为研究院带来更多产学研项目的合作机会。
以硬件为媒拓展技术服务
让创新资源充分流动
实际上,对于这个庞大的设备共享平台来说,其意义并不仅限于仪器设备的对接使用。设备管理方,通常也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通过硬件设备的需求产生链接,从而将相似领域的创新难题与创新资源实现对接,在更高层次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是该平台更大作用的体现。
“以设备共享为引,从平台设备服务,延展到科研课题攻关的技术服务,就可以构建起一个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快速创新圈,让创新软硬件资源充分流动起来。”盛永明表示,这对于设备管理方与使用方来说可以实现双赢。
“东莞全市有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存在有庞大的科研设备需求,然而目前平台注册用户仅100多家,还有很大推广空间。”盛永明表示,近期他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全市32个镇街(园区)高新企业进行地毯式培训推广,让更多企业能够了解到共享平台的运作模式及优势。
用户的扩大,可以为共享平台发展提供更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平台使用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对平台设备的不断扩容也是未来的工作重点。
“广深两地都有大量的科研仪器资源,并且在管理使用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未来条件进一步成熟,我们也考虑推动实现平台跨区域联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用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盛永明表示,未来平台还可能引入市场化第三方机构,借鉴吸收其成熟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为设备管理方及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体验。
【策划/统筹】黄少宏
【撰文】陈启亮 张莎 唐卓 吴擒虎
【图片】黄政正
【作者】 陈启亮;黄政正;张莎;唐卓;吴擒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