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平海镇有几个村靠打鱼为生(这个莆田小渔村的青年渔民)
莆田平海镇有几个村靠打鱼为生(这个莆田小渔村的青年渔民)对于渔民来说,生物钟是跟着潮水和风浪走的,大风大浪过后,潮涨潮落之间,蕴藏着他们行动的指南。假如你不是一个渔民,根本就抓不到什么海货,这些海螺和螃蟹,不单有它的各种习性,也要看潮水。主人公是一位福建莆田小渔村的青年渔民,阿烽。如今,拥有200万粉丝的阿烽每次赶海,都有搭档拿着录像设备随时跟拍。阿烽:
他是渔人阿烽,是短视频平台上拥有两百多万粉丝的网红大V,也是这个莆田小渔村里唯一的年轻渔民。
虽然学历只有初中毕业,但他每天发布的赶海视频都能获得七八十万的点击量。
这个腼腆害羞的普通渔村青年为何爆红?
01 走进乡村网红渔民,用短视频记录和传播农村生活1月3日,CCTV13的《新闻调查》报道了扎根乡村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拍摄,成为网红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福建莆田小渔村的青年渔民,阿烽。
如今,拥有200万粉丝的阿烽每次赶海,都有搭档拿着录像设备随时跟拍。
阿烽:
假如你不是一个渔民,根本就抓不到什么海货,这些海螺和螃蟹,不单有它的各种习性,也要看潮水。
对于渔民来说,生物钟是跟着潮水和风浪走的,大风大浪过后,潮涨潮落之间,蕴藏着他们行动的指南。
26岁的烽已经做了7年的职业渔民,两年前,他意外地成为了一名网红,每天分享自己赶海的小视频,短短几个月,就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200多万粉丝。
记者: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网友喜欢你?
阿烽:
我也不知道。对我来说,我懂得东西比别人要少,真的。
在他的视频中,他总是充实快乐的,对着镜头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网友们也跟着他一起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阿烽坦言,虽然网友看到的视频里,他大喊“发财”,但事实上,渔民的赶海生活里,充满里变数和莫测。对于阿烽来说,赶海不仅仅为了拍视频,这是他和家人的生计。
离开镜头的阿烽是腼腆害羞的,阿烽说不清为什么会有数量庞大的陌生网友喜欢他。
事实上,在同龄人纷纷涌向大城市打拼的当下,阿烽是被遗留在小渔村的留守青年,也是村里唯一的年轻渔民。关于留守,他有太多无奈,关于走红,他至今茫然无措。
时代在变,当人们不愿意在困守海边,过靠海吃海的辛苦生活时,渔民渐渐稀少。
福建的男孩子生来要强,如果不继续读书,他们通常十五六岁就外出打工,闯世界见世面学做生意。几乎成为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男孩子共同的成人礼。
因为留在家乡,阿烽默默承受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休渔期,阿烽只能靠靠钓鱼养活一家人,还常常被误认为是游手好闲。阿烽喜欢钓鱼,安静自在又充满期待,就像他留守渔村的生活状态。
短视频走红纯属偶然,前年一起钓鱼的朋友向阿烽建议,把赶海的视频发到网上,说不定还能增加收入。科技的便利和剪辑软件的快捷,让阿烽很快上了道,第一个视频就收获了40多万的点击量,拥有了近2000名粉丝。
最好的时候,阿烽一个星期就增长了17万粉丝。为了拍出更好的视频,他请了专业摄影师做搭档,此后,势不可挡。如今,阿烽的视频点击量越来越高,他们的收入也比从前翻了近2倍,日子越来越好。
渔民阿雄近50岁,是阿烽的好友。几个月前,在阿烽的带动下,他也拍起了短视频,妻子就是他的摄影师。
这个连话都不愿意讲的农村妇女,拿起简易的设备,从开关学起,到推镜头摇镜头,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设备了。
到现在,阿雄也积累了40多万的粉丝。
对于阿雄和阿烽来说,平凡的生活被更多人看见了,短视频拍摄点亮了他们的生活。
阿烽:
没想到,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可以用短视频,受到这么多网友的喜欢,我真的很开心,很自豪。
目前,中国有越来越多像阿烽这样的留守青年,生活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他们不再背井离乡,主动选择留在乡村生活,他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事业与乡村的命运相连接。
02 赶海等三农细分内容,直击田园情结从短视频到全网关注,阿烽的走红其实并非偶然,而是越来越多用户对于赶海内容偏好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观察,这类赶海视频达人的活跃粉丝中,有的透露出对于童年无忧生活的怀念,有的出于漂泊异乡人的浓浓眷恋,有的则是对于大海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今日头条上,各具风格的新农人川子、老四赶海、渔小仙等三农赶海创作者也备受关注,分别收获数十万到百万粉丝不等。一位粉丝曾在评论分享:“这些内容,是我已经彻底失去了的回忆,也是我如今生活里的奢侈品。”
反映在百度指数上,近三年来,关键词“赶海”的数据呈现攀升态势,究其原因,这类短视频内容切中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人群的乡村主义情结,或者说是田园牧野情绪。
长期生活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忽然发现,原来有一群人在“五环外”过得很快乐、很有趣、很充实、很幸福。
03 全网涌现"新线青年"创作者,加速三农信息流动从田间种植到乡村生活,从内陆到赶海,从质朴的生活记录到更多元素的融合。一众优质三农创作者不断开拓、耕耘细分内容方向,填补着网友的乡愁和精神世界。
除了渔人阿烽等赶海作者,自媒体上还涌现出一批独具风格的三农创作者。
比如“李子柒”,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而走红。同时,她在海外也有大批粉丝,海外社交平台上订阅者达741万。作为参照,美国主流媒体CNN在其上面订阅量是794万。
又譬如“乡野丫头”,这位侗族姑娘通过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分享当地特色美食、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这些新鲜、生动的内容,成为很多人“精神上的农家乐”。
很多用户像唠家常一样,在“乡野丫头”的头条号下面留言,聊酸杨梅、蕨菜和面食,还说“欢迎来我们这里做客”。
又如来自河南郑州的三农创作者:“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他们在头条上发表1000字左右的农业技术讲解文章,和两分钟左右的农业技术教学视频。
这些实用的些技术帮助到了很多人。有126万人阅读了如何用糖帮助黄瓜高产种植,有59万人观看了如何不用除草剂除草。他现在的短视频,已经火到了俄罗斯、菲律宾、泰国和非洲,不少海外华人农户向他们“拜师学艺”。
这些创作者在网络上展现着“新线青年”全新的面貌。
不同于选择前往城市务工的同龄人,这群“新线青年”扎根乡村,尝试网络短视频创作,积极传播当地风土民俗,以乐观向上、善良质朴的风格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6.3%,较2018年年底增长305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4%。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 End -
编辑:渔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