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在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下,公司通过夯实业务,推 进产品研发,采取精益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各项财务指标增长。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05 亿 元,同比增长 43.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 1.31 亿元,同比增长 92.05%;实现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33.35%。受益于公司 订单的持续增长,伴随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与扩产,永磁铁氧体、软磁材料等产品有望不 断放量,拉动企业业绩增长。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48 亿元,同比增长 11.19%;归母净利润 5676.89 万元, 同比下降8.67%;扣非归母净利润4720.93 万元,同比下降 19.97%。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收 入规模扩大,原辅材料价格上涨。1.3 业绩持续增长,增长态势良好公司现有 7 个生产基地、5 个销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邮证券,李帅华、张亚桐)

1 全球领先的永磁铁氧体生产商

1.1 双向驱动:永磁湿压磁瓦和软磁

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永磁铁氧体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 为国内最大的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生产企业之一。基于在永磁铁氧体产品的技术积累和创 新延伸,公司正在全力打造软磁产业链,软磁粉料、磁粉芯、电感器件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公司将聚焦永磁及电机部件、软磁及新能源器件两大业务板块,实现双轮驱动,高质量发 展。

1997 年,公司前身安徽金寨将军磁业有限公司成立;1998 年,安徽龙磁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成立; 2003 年,上海龙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04 年,安徽龙磁被认定为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且通过 ISO/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 年,德国金龙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成立;2011 年,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量达到 1 万吨;2012 年,安徽龙磁年产 2 万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原料工厂建成,安徽龙磁通过 ISO14001 环境体系认证;2013 年, 上海龙磁贸易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安徽龙磁精密器件有限公司及南通龙磁电子有限公司成 立;2014 年,龙磁科技 SM-10 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2015 年,公司成 功登陆新三板,证券代码 832388;2016 年,龙磁科技(越南)有限公司成立,高性能永磁 铁氧体湿压磁瓦产量达到 2 万吨,龙磁科技 SM-12 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 段;2018 年,将军磁业全自动永磁铁氧体生产线建成;2019 年,龙磁科技(越南)有限公 司正式投产;2020 年公司在创业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 300835,龙磁日本株式会社成立, 安徽龙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金属磁粉芯;2021 年,安徽龙磁新能源技术有 限公司成立,主营电感生产。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

公司现有 7 个生产基地、5 个销售公司。7 个生产基地分别为母公司(龙磁科技,位于安徽庐江),全资子公司将军磁业(位于安徽金寨)、上海龙磁、南通龙磁、龙磁精密(位 于安徽庐江)、常州龙磁和越南龙磁;其中,龙磁科技生产预烧料和湿压磁瓦,将军磁业、 上海龙磁、南通龙磁、常州龙磁、越南龙磁生产湿压磁瓦,龙磁精密生产换向器。 公司根据市场分布,在安徽合肥,上海虹桥,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墨西哥圣路 易斯波托西设立了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近距离的优质服务。

1.2 优化股权结构,助力公司发展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熊永宏、熊咏鸽兄弟。截至2022年6月30日,熊永宏持有公司28.54% 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任公司董事长,熊咏鸽持有公司 10.66%的股份,系熊永宏兄弟, 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二人系兄弟关系,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 39.2%的股份。 目前公司旗下有 10 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将军磁业、龙磁电子、金龙科技、龙磁贸易、 龙磁金属、龙磁精密、越南龙磁、日本龙磁、龙磁新材料、龙磁新能源。将军龙磁、龙磁电 子和越南龙磁主要从事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的生产、销售业务,金龙科技和龙磁贸易 分别从事磁铁和磁材的销售业务,龙磁精密主要从事电机换向器的生产业务,日本龙磁主要提供磁性材料方面的服务,龙磁金属主要从事金属磁粉芯业务,而龙磁新能源和龙磁新材料 作为近两年新设立的子公司,起到了优化软磁产业链、发挥公司磁性材料原料制备的优势。 公司及将军磁业、龙磁电子、龙磁精密等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多 次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创新、科技攻关项目。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2)

1.3 业绩持续增长,增长态势良好

在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下,公司通过夯实业务,推 进产品研发,采取精益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各项财务指标增长。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05 亿 元,同比增长 43.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 1.31 亿元,同比增长 92.05%;实现归 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133.35%。受益于公司 订单的持续增长,伴随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与扩产,永磁铁氧体、软磁材料等产品有望不 断放量,拉动企业业绩增长。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48 亿元,同比增长 11.19%;归母净利润 5676.89 万元, 同比下降8.67%;扣非归母净利润4720.93 万元,同比下降 19.97%。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收 入规模扩大,原辅材料价格上涨。

磁瓦产品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比将近达到 80%。2021 年磁瓦、换向器及其他、外 包加工、预烧料的营收分别为 6.31 亿元、0.69 亿元、0.59 亿元、0.46 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 78.41%、8.55%、7.39%、5.65%,其中磁瓦产品作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比增长 31.88%, 同时也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2021 年湿压磁瓦毛利率达到 38.61%,但是 2022 年上半年毛利 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原辅材料上涨,毛利率为 32.46%。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3)

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明显。2022 上半年,期间费用总计为 0.51 亿元,期间费用率为 11.41%。具体来看,销售费用为 0.21 亿 元,同比下跌 18.11%,主 要系疫情影响;管理费用为 0.27 亿 元,同比下跌 16.81%;财务费用为 0.03 亿元,同比下跌 34.95%,主要系汇兑损益减少所致。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0.29 亿元, 同比增长 67.39%。目前,公司湿压磁瓦 SM-9 及 SM-12 高性能指标及大弧度、高拱高磁瓦成 型技术等处于行业前列。

2 永磁及电机部件:深耕永磁铁氧体

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指的是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实用中,永 磁材料工作于深度磁饱和及充磁后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常用的永磁材料分为铝镍 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等。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4)

永磁铁氧体又称为硬磁铁氧体,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它只需外部提供一次充 磁能量,就能产生稳定的磁场,从而向外部持续提供磁能。永磁铁氧体是以 SrO 或 BaO 及 Fe2O3 为原料,通过陶瓷工艺(预烧、破碎、制粉、压制成型、烧结和磨加工)制造而成, 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功能性材料。永磁铁氧 体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烧结和粘结两种方式,烧结分干压成型和湿压成型,粘结分挤出成 型、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 永磁铁氧体的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条件简单、过程可控且产品的抗侵蚀性强。 此外,永磁铁氧体材料仅在离子取代过程中掺入少量的 Co、Ni 以及昂贵的稀土元素,故成本 相较于前者大大降低;且具有单位磁能积的价格低,具有耐腐蚀、适合于恶劣工作环境等优 点。正因如此,永磁铁氧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永磁材料,在生产和应用已经占据主体地位。 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机械、运输、医疗及生活用品等各领域。

微特电机,全称微型特种电机,简称微电机,是指直径小于 160mm 或额定功率或具有特 殊性能、特殊用途的微特电机。微特电机常用于控制系统中,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 解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或用于传动机械负载,也可作为设备的交、直流电源。 永磁铁氧体行业发展与微特电机行业的发展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工业自动化、家庭 自动化、汽车智能化的进程加快,全球对微特电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永磁铁氧体 行业也保持了快速发展。据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 年我国微特电机产量为 139 亿台。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5)

2.1 汽车

随着汽车动力与环保技术、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新技术的发展,永磁铁氧体直流电机由于 具有温度适应性好、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已大量应用到汽车发动机、底盘和车身三大部位及 附件中,如启动电机、电动天线电机、雨刮器电机、摇窗电机、空气净化电机、电动座椅、 ABS 电机、风机电机等。据统计,每辆经济型汽车配备 20 台以上小电机,高级轿车配备 50 台以上小电机,豪华型轿车配备近百台小电机。

2022 年 9 月 26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 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举措将继续鼓励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 年,全球和国内汽车销量分别为 8132.5 万辆和 2627.5 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 4.7%和 3.8%;其中,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70 万辆,渗透率达到 8.3%。 随着汽车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单车永磁铁氧体直流电机数量将大幅增长,由此带来 了巨大的永磁铁氧体磁瓦增长空间。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6)

2025 年全球汽车领域的永磁铁氧体全球需求量为 61.4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10.0%。假设:1)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台微特电机的铁氧体使用量约为 50g;2)据统计,每 辆经济型汽车配备 20 台以上小电机,高级轿车配备 50 台以上小电机,豪华型轿车配备近百 台小电机;3)随着汽车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单车永磁铁氧体直流电机数量将大幅增 长,尤以新能源汽车更为显著。

2.2 家用电器

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瓦产品是变频空调、变频冰箱与变频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直流变频电机的重要组件。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 2020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定频空调产品全面淘汰,高效能的变频空调成为市场主流,而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作为变频空调直 流电机的核心材料,未来需求将大幅增长。 家用和商用电器产品节能效率已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器产品时的关注重点,变频技术可解 决家电产品节能的问题,如变频空调、变频冰箱与变频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随着变频技术的 应用和普及,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作为直流变频电机重要的功能部件,将在节能环保 的产业升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频空调渗透率突破 90%以上。新能效标准出台后,2021 年,空调产量为 19267.71 万 台,同比增长了 2.7%,其中,变频空调产量为 18227.26 万台,同比增长了 83.7%。2021 年变 频空调的市场渗透率为 94.6%,同比 2020 年大幅上涨了 41.7pct,并且可预见,未来变频空调 的渗透率仍将继续上涨,逼近 100%。我国已成为全球空调业第一生产大国,空调品牌产量占 全球的 76.5%。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7)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1 年我国家用电冰箱产量为8992.1 万台,同比下降 0.3%, 变频冰箱渗透率约为 60%。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民对于冰箱产品的需求已从刚需转 变为了替换需求,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产量的下降,但预计未来几年,伴随经济回暖,居民 生活稳步改善,对冰箱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2025 年全球家电领域的永磁铁氧体全球需求量为 20.1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6.2%。假设如下,变频空调方面:1)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台变频空调压缩机的铁氧体使用 量约为 0.6kg;2)国内家用空调销量以每年 3%的增速稳定增长;3)到 2025 年,国内变频空 调渗透率逐步增长至 98%。变频冰箱方面:1)单台变频冰箱的铁氧体使用量约为 0.6kg;2) 国内家用冰箱产量以每年 3%的增速稳定增长;3)到 2025 年,国内变频冰箱渗透率逐步增长 至 80%。变频洗衣机方面:1)单台变频洗衣机的铁氧体使用量约为 0.5kg;2)国内家用洗衣 机产量以每年 3%的增速稳定增长;3)到 2025 年,国内变频洗衣机渗透率逐步增长至 78%。

2.3 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运用小容量电动机或电磁铁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工作,具有携带方便、操 作简单、功能多样、安全可靠等特点。 电动工具应用广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动工具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市场规模 不断增长。研究机构 EVTank 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 (2022年)》,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达5.8亿只,同比增长19.0%; 市场规模增长到 636.9 亿美元。EVTank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电动工具出口量同比增 长 26.7%达到 4.3 亿台,对应的出口金额达到 969.3 亿元。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8)

2025 年全球电动工具领域的永磁铁氧体全球需求量为 19.9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8.8%。假设:1)据相关资料表明,电动工具行业对永磁铁氧体行业的需求为每百元产值 中永磁铁氧体成本约占总量的 4%;2)据 EV Tank 预测,2022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和市场 规模预计分别为 5.1 亿台和 571.9 亿美元,同比 2021 年分别下滑 12.6%和 10.2%;同时我们假 定后续电动工具行业以稳定的增速增长。

2.3 竞争格局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永磁铁氧体行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日韩、欧美等国家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高、产品开发能力强,以生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为主, 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优势,主要企业有日本 TDK 和韩国双龙等。随着国际制造产业的转移和 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永磁铁氧体行业逐渐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际竞 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永磁铁氧体的主要生产企业有龙磁科技、领益智造(江粉磁材)、横 店东磁等。

我国永磁铁氧体年产量超 50 万吨,位于世界首位。根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统计,2017 年到 2021 年期间,我国永磁铁氧体的产量都保持在 50 万吨以上,整体呈现先涨后跌,其中 2018 年产量达到了该期间的峰值,产量为 54.54 万吨,随后稍有回落,到 2021 年产量为 51.6 万吨,同比增长 2.4%,产量居世界第一,预计未来几年永磁铁氧体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 势。 国内铁氧体永磁材料企业普遍较小。截止 2019 年,我国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有 340 余家,其中年生产能力在 1000 吨以下的企业占 45%左右,1000-3000 吨的企业占 25%左右, 3000-5000 吨企业约占 21%,10000 吨以上的企业仅有几家,约占 9%,行业集中度较低,企 业规模普遍较小。 随着近些年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出台,行业面临着洗牌,大量的小企业因为环保要求不合 格而退出,供给端大部分公司无新增产能规划,产品升级淘汰落后产能,随着国内企业技术 的进步,进口替代、高端国产化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目前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永磁铁氧体的生产大国,但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 一定的差距.国内仅少数企业能够生产相当于日本 TDK 公司 FB9 及以上水平的高性能铁氧体产 品。多年来,公司秉承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的理念,形成了涵盖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主 要生产环节的 8 项核心技术及 10 项非专利配方技术。公司自主生产的 SM-9 和 SM-12 材料性 能与日本 TDK 公司的 FB9 及 FB12 系列水平相当,为国内性能领先的磁瓦材料牌号。

3 布局软磁“三位一体”

金属软磁粉芯最大限度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可突破传统软磁材料的应用领域。金属软磁 粉芯是通过将金属或合金软磁材料制成的粉末与绝缘添加物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复合软磁材 料。由于铁磁性颗粒小,又被非磁性绝缘介质隔开,因此,金属软磁粉芯电阻率比金属及其 合金要大的多,涡流损耗小,适用于较高频率。同时,由于颗粒尺寸小,基本上不发生集肤 现象,磁导率随频率变化的稳定性好。金属软磁粉芯具有损耗低、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强度 高、电阻率高、优良的磁和热各向同性、工作频率范围较宽等特点,克服了铁氧体饱和磁感 强度较低以及金属软磁合金高频下涡流损耗大的缺点。 按照金属软磁粉芯的组成和性能特点主要分为铁粉芯(Iron)、铁硅铝磁粉芯(Sendust)、高 通量磁粉芯(HighFlux)、钼坡莫磁粉芯(MPP)、非晶及纳米晶磁粉芯(APH&APM)。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9)

此外,金属软磁粉芯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异形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特殊使用场合。 金属软磁粉芯由于具有上述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电讯、雷达、电视、电源等技术中作为电 感滤波器、调频扼流圈及开关电源主振铁芯。进入 21 世纪,电力电子器件向高频低损、高功 率密度、微型化、EMC 的方向发展为软磁粉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目前已逐步形成软磁粉料,金属磁粉芯,高频磁性器件(电感)三位一体全面推进 的良好的格局,软磁及新能源器件板块将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点。

目前软磁粉芯在产品主要为铁硅铝、铁硅系列等。铁硅铝磁粉芯在金属磁粉芯当中具有 最佳的性价比,铁硅铝磁粉芯的功率损耗要远低于铁粉芯,而其价格又远低于高磁通磁粉。 铁硅铝磁粉芯不仅能提供环状产品,还能提供 E 形、块状以及罐型产品以供选择使用。铁硅 磁粉芯中含 93.5%wtFe-6.5%wtSi,由于不含金属镍,因而价格低廉。铁硅磁粉芯在高温条件 下使用不会出现类似铁粉芯的热时效老化现象,铁硅磁粉芯的功率损耗也要低于铁粉芯的功 率损耗,而且铁硅磁粉芯同高磁通磁粉芯一样具有优异的直流偏置性能。

3.1 光伏和储能

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装置,光伏逆变器的市场规模随着光伏市场的强劲增长而不 断扩大。光伏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受太阳光照射时产生 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送入电网,即光伏发电并网。在光伏逆变器中,有两个核心关键的 电感元件,分别是 Boost 升压电感和 Inverter 逆变电感,前者将光伏电池板发出的不稳定的直 流电升压成稳定的直流电压的电路中,后者将稳定的直流电压通过逆变电路转换成 50Hz 正弦 波交流电输入电网。这两种电感元件的磁材料基本上采用高性能的铁硅类粉芯材料,已经成 为世界光伏逆变器设计的标准设计。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0)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渗透率继续升高,使得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进一步抬升。光伏逆变器 主要分为集中式、组串式和集散式。在工作原理方面,集中式逆变器是将若干个并行的光伏 组串连接到同一台集中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后,再统一并网;组串 式逆变器对数串光伏组件单独进行最大功率追踪,在经过逆变单元后并联入交流电网。组串 式光伏逆变器中多采用金属软磁粉芯,因其具有优异的交直流叠加稳定性且耐受大电流环境。 由于储能逆变器主要产品与光伏逆变器同源,大部分光伏逆变器厂家已布局光储一体化 路线,参与储能逆变器市场的竞争。因此,公司依托光伏领域已积累的大量优质客户在储能 逆变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金属磁粉芯产品在储能领域主要应用在储能模块(充放电及逆变模块)电源中。储能技术 是新能源发展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储能具有消除电力峰谷差,实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平滑 输出、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等作用。随着储能成本的逐年下降,储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 到重视。据上证报统计,目前已有超 20 个省份要求或建议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配置比例约 10%,配置时长约为 2h。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 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根据 IEA 公布数据,2021 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量达到 175GW, 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54.88GW,同比增长 13.9%。 根据 CPIA 预测,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 330GW,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的驱动下,发电侧储能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 年国 内锂电储能总出货量达到 37GWh( 110%),其中电力储能出货 18GWh,贡献最大增量。展 望 2026 年,国内储能出货有望达到 330GWh。未来随着新能源应用规模加大,可再生能源将 加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分布式电站、充电桩、微电网等衍生新型生态系统的应用,储能下游 三大应用端将迎来对金属软磁材料不同程度的新增应用需求,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驱动。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1)

2025 年全球光伏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9.3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19.0%。假设:1)根据公司生产及行业经验数据,在目前的控制水平下,单位千瓦装机容量 平均所需铁硅合金软磁材料 0.38KG;2)根据 CPIA,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 330GW;3)渗透率: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预计从 2020 年的 67%缓慢上升至 2025 年 的 74.0%。 2025 年全球储能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0.8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19.7%。假设:1)根据相关研究,单位 GW 装机容量平均所需铁硅合金软磁材料 250 吨;2)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储能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 19.9GW。

3.2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动汽车用电源变 换器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合金软磁粉芯制成的电感分别应用于 AC/DC 车载充电机和车载 DC/DC 变换器中 PFC、BOOST、BUCK 等电路模型。

在众多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生力军。根据EV Tank发 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达 670 万 辆,同比增长 102%,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 9%左右,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2240 万辆;根据中汽协数据,2017-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 76.8 万辆增长至 354.5万辆,四年 CAGR 达 46.6%,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具体来看,2021 年我国 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294万辆;插电混动汽车的销量为60 万辆,占比分别为83.0%和17.0%。 纯电动汽车(BEV)电池容量大,在充电环节只包含 OBC,无需升压电感,通过串联即可达 到 450 伏的电压,BEV 每单台车用软磁粉芯约为 0.6 千克,随着 EV 向高压化(800-1200V)发 展,单车金属软磁粉芯的用量有望逐步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动力电池的容量较 小,只有 48V,串联电压不足,在充电环节需要升压电感,对金属软磁粉芯的需求量较大, 以比亚迪超级混动 DM-i 为例,每台混电车的软磁粉芯的用量约为 3.5 千克左右。

充电桩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装置,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行 业高速发展将大力推动充电桩相关产业的发展。合金软磁粉芯制成的高频 PFC 电感等应用于 充电桩的充电器上,起储能、滤波作用。 根据充电联盟公布的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截至 2022 年 7 月, 2022 年 1-7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136.2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 199.2%,随 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 390.1%。截止 2022 年 7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 累计数量为 398.0 万台,同比增加 97.5%。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增量比为 3.4:1;中汽协预测, 2022 年的车桩增量比为 2.9:1,充电桩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未来有望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 的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2)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3.0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42.3%。假设新能源汽车:1)BEV 未来市占率稳定在 80%左右;2)BEV 和 PHEV 的金 属软磁粉芯单车用量分别为 0.6kg 和 3.5kg,且 BEV 软磁粉芯用量会随高压化而增多;3)全球 新能源汽车销量到 2025 年将达到 2240 万辆。 2025 年全球充电桩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1.3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44.4%。假设充电桩:1)假设到 2025 年车桩增量比逐步降低到 2.5:1,预计 2025 年全球充电 桩数量为 896 万台;2)每万台充电桩使用的软磁粉芯为 14 吨。

3.3 变频空调

公司合金软磁粉芯应用于变频空调变频器上的高频板载 PFC 电感中,在变频空调输入整 流电路中,起到电源输入功率因数的调节、抑制电网高次谐波的储能升压电感的作用。目前 我国电网的电压为 220V、50Hz,在此环境下工作的空调被称为定频空调;而变频空调是指可 根据环境温度,通过变频器改变压缩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进而通过压缩机转速的 快慢调节制冷量,从而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的空调。与传统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具 有快速制冷(制热)、节能、温度精准控制、电压适应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国家大力鼓励 发展节能环保产品的社会大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符合一级能效标准的空调才能获得市场准入,变频空调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渗透率 进一步提升。2020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 GB2144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 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该标准首次统一变频定频空调能效评定体系。在新的能效标准体系下,原三级能效的定频空调、变频空调以及原二级能效标准的单冷式定频空调都不符合市场准入 门槛。 变频空调渗透率突破 90%以上。新标准出台后,2021 年,空调销量为 15430 万台,同比 增长了 9.1%,其中,变频空调销量为 14596.8 万台,同比增长了 95.0%,近乎翻倍。2021 年 变频空调的市场渗透率为 94.6%,同比 2020 年大幅上涨了 41.7pct,并且可预见,未来变频空 调的渗透率仍将继续上涨,逼近 100%。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3)

2025 年全球变频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3.4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1.9%。假设:每台家用变频空调平均所需铁硅合金软磁材料 0.2KG;2022-2025 年空调销量稳 步增长,至 2025 年全球家用空调销量增至 1.7 亿台;变频空调渗透率稳中有升,维持在 97% 左右。

3.4 UPS 电源

UPS,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 源保护设备。主要应用于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他电力电子设备,为其提供不间 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 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 UPS 实质是充当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的功能,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时,UPS 立即将机 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为 220V 交流电,以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 不受损坏。公司合金软磁粉芯制成的 UPS 电感应用于高频 UPS 电源中,实现储能、滤波、稳 压等功能。 UPS 电源系统从产生至今已经有超过 40 年的历史,UPS 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独的电 源系统,已成为集不间断电源、电源管理、散热、电力电缆和数据布线为一体的全套电源供 应与管理解决方案。这就极大的利于用户的选购、安装、维护和扩容,一方面降低了日常管 理和维护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对整个网络中的硬件设备、运行程序和数据以及数据的传输 途径进行全面保护,使之成为不间断供电网络。此网络还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智 能化监控及防雷击等功能。所以,UPS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府、制造行业以及 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根据 QY Research 数据,全球 2020 年 UPS 市场规模约 860 亿元,同比增 长约 19.1%。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4)

2025 年全球变频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5.4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5.0%。假设:1)单位金属软磁粉芯的价格为 4.5 万元/左右;2)电感元件占 UPS 电源总成本 的 3%左右,软磁粉芯占电感元件总价值的 70%左右;3)2021-2025 年,全球 UPS 电源以 5% 的增长率增长。

2025 年全球各领域的金属软磁粉芯全球需求量为 23.1 万吨,2021-2025 年的 CAGR 为14.2%。其中,光伏领域需求量最大,约为 9.3 万吨,占比总需求约 40.3%;其次是 UPS 电脑 领域,占比 23.3%。

4 加深产业链一体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4.1 不断技术创新,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湿压磁瓦处于业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 引进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核心技术已涵盖主要生产环节,特别是原料制备、磁 路优化、成型和烧结技术等。公司湿压磁瓦 SM-9 及 SM-12 高性能指标及大弧度、高拱高磁 瓦成型技术等处于行业前列。凭借工艺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实现 了快速高效的产品开发,及时满足市场“高质量、标准化、一致性”的产品需求。 公司及将军磁业、上海龙磁、龙磁精密等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多 次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创新、科技攻关项目。公司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打造并不断优化研发平台,充分发挥 研发对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驱动作用。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模式,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同销售部门相互配合,根据市场技术 变化或客户产品需求情况,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研发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策划和研发,并 持续跟踪小试、中试和批量生产时客户的反馈情况,及时对产品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 研发与市场、客户需求相匹配。公司一直重视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高度关注上下游技 术变革,并依托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实现产品的技术更新,具备对下游需求良好的前瞻性、 快速响应能力及产品开发能力。

4.2 积极推进扩产,打造规模效应

公司是永磁铁氧体行业内迅速成长的企业,目前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仅次于横店东磁,全球前五。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人工和动力成本较低的安徽金寨、庐江,越 南胡志明等地,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凭借规模的快速扩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稳定优质的订单,保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不断扩大。 推进永磁铁氧体产能扩张,力争全球领先。2022 年越南二期 4000 吨湿压磁瓦项目投产 后,公司的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为近 4 万吨;到 2024 年,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规模达到 6 万吨,在规模上赶超日本 TDK 的同时,技术也做到接近或达到 TDK 的水平。

龙磁科技发迹史(龙磁科技研究报告)(15)

目前公司金属磁粉芯已形成 4000 吨/年产能,到年底公司金属软磁粉芯产能将达到 5000 吨;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 6000 吨/年,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光伏和车载类电感项目一 期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视客户开发进度投放产能,二期已于近期开工。

4.3 市场认可度高,服务高端客户

公司重视市场开拓,在全球拥有 5 个销售中心。公司始终坚持市场领先战略,重视客户 的培养、开发和维护,拥有一支优秀稳定的销售团队,核心销售人员均具有 20 年以上的行业 经验,全面覆盖欧美、亚太、大中华区等主要市场区域。公司根据市场分布,在安徽合肥, 上海虹桥,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设立了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 近距离的优质服务。

客户是行业竞争关键壁垒。铁氧体湿压磁瓦行业具有定制化需求、认证周期长的特点, 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响应速度、技术支持等均有较高要求,认证周期最长可达 3-5 年,因而客户是行业竞争关键壁垒。 优质客户资源形成护城河,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通过持续 的自主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和专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 资源,在直流电机高端客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与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日本 电产,韩国 LG、三星,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依托上述研发模式,公司将研发方向与市场、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成功建立了市场和客 户需求分析—产品和技术开发—试样—批量生产—客户反馈的整套服务流程,以持续保持技 术的领先性,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形象。

4.4 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钢铁消费国,永磁铁氧体的主要原材料铁红、铁鳞为钢 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以年产 1 000 万吨钢铁企业为例,热轧工序产生的铁红、铁鳞 每年约 9 万吨。永磁铁氧体的主要原材料不但来源充足,价格低廉,而且还符合国家资源综 合利用的鼓励政策。原材料供应充足、价格较低且相对稳定,有利于永磁铁氧体行业健康稳 定发展。

5 盈利预测

收入预测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永磁铁氧体生厂商,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前五,技术水平位于行 业前列。 公司聚焦永磁及电机部件、软磁及新能源器件两大业务板块,实现双轮驱动,高质量发 展。公司同时推进多产品布局,扩大产能,打造软磁产业链,软磁粉料、磁粉芯、电感器件 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受益于下游如光伏、新能源、5G 应用等领域迅猛发展,拉动了永磁铁氧体、金属软磁粉 芯等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产能有望伴随需求释放。

对此,我们假设:(1)永磁铁氧体:公司扩产项目会持续推进,如期投产,预计 2022- 2024 年的金属软磁粉芯产能分别为 40000/50000/60000 吨,公司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占比将继 续提升,毛利率稳步增长,达到 33%-35%;(2)金属软磁粉芯:目前金属软磁粉芯产能为 4000 吨,已建成投产,到 2022 年底产能将达到 5000 吨,未来将继续增长;(3)软磁铁氧体: 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 6000 吨,预计 3 季度将投产,未来将持续放量。 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72/14.11/18.3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3.22%/31.65%/29.85%;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1.63/2.22/2.7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4.08%/36.37%/25.32%,对应 EPS 分别为 1.35/1.85/2.31 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