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打造课程精品落实全面育人)
聚焦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打造课程精品落实全面育人)第五初级中学探索建立“善美”课程,由“善为”课程和“成美”课程两部分组成。“善为”课程确定了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感恩等主题,“成美”课程确定了感受美丽、发现美丽、创造美丽等主题。南航附属初级中学探索建立“蓝天课程”,蓝天课程由“主体课程”、“特色课程”和“特长课程”组成,其内涵是尚书乐学、浸润文化、追梦航天、拓展视野。秦淮外国语学校建构了素质养成、个性选择、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水月秦淮”系列课程,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明显,深受学生喜爱。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打造以“适性多元”为特征的学校课程,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开发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化艺术、健康生活、综合实践等系列课程。一中初中部围绕“养真气、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开发了入学课程、晨会课程、爱心课程、社团课程等德育课程。第十八中学以科技、艺术、体育教育为示范引领,建设“圆梦”校本课程体系。
通用技术课程基地活动——全国教学年会
刘海林老师在辅导学生
学生在进行生活中的生物实验探究
落花生文学教育课程基地乡愁诗歌社活动
课程建设,是办好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建构学校课程,是贯彻立德树人、落实全面育人的需要,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秦淮区教育局李海岩局长一直倡导中学推进“三课”(课程、课堂、课题)的品质化建设。他不仅强调课程建设的规范管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更突出强调“要持续推进区域课程品质化建设”。
近年来,在秦淮区教育局李海岩局长的倡导下,秦淮区各中学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六大领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建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精心编制学校课程规划,落实全面育人在秦淮区教育局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秦淮区各中学按照全面育人的总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立足学校的教情和学情,建构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开发的课程,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七类:德育类、人文类、知识类、科技类、艺体类、生活类和社会实践类。
各中学加强课程领导与管理,落实学校各部门开发课程的职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参与的机制。做好课程规划与评价,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的提升。编写课程纲要,开发课程教材,丰富课程资源。重视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色发展。重视拓展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秦淮地方文化的课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初级中学探索建立“善美”课程,由“善为”课程和“成美”课程两部分组成。“善为”课程确定了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感恩等主题,“成美”课程确定了感受美丽、发现美丽、创造美丽等主题。南航附属初级中学探索建立“蓝天课程”,蓝天课程由“主体课程”、“特色课程”和“特长课程”组成,其内涵是尚书乐学、浸润文化、追梦航天、拓展视野。秦淮外国语学校建构了素质养成、个性选择、特色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水月秦淮”系列课程,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明显,深受学生喜爱。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打造以“适性多元”为特征的学校课程,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开发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化艺术、健康生活、综合实践等系列课程。一中初中部围绕“养真气、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开发了入学课程、晨会课程、爱心课程、社团课程等德育课程。第十八中学以科技、艺术、体育教育为示范引领,建设“圆梦”校本课程体系。行知实验中学以“行动文化”为核心导向,建立学校“立行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的课程文化。
规范实施学校课程方案,培育核心素养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潘春雷主任认为,规范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保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的基本抓手,有利于推动核心素养与课程深度融合。为此,秦淮区严格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促使校本课程融合核心素养目标,保证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地生根。全区各学校公布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面向全体的统修类课程(如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个体的选修类课程(如音乐欣赏、旅游文化、3D打印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开设的各种校本课程都由学校排入课表,确定授课教师和学习地点,组建临时班级,确保实施到位。
教师认真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精心备课,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效益。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分析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总结交流,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在实施校本课程中,各校积极探索与学科教学整合,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与信息技术融合,力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南航附属高级中学以培养“携梦飞翔的人”为育人目标,实施航空特色课程,编辑出版了“航空航天科技教育读本”,与物理等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被授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钟英中学以学生为本,实施了许多学生自主参与的课程,如戏剧脸谱课程、定向越野课程、生活中的生物课程、PS图片处理课程等。文枢初级中学实施“民乐”课程,成立了“小凤凰”民乐团,是南京市第一个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要成员的中学生民乐团,学校聘请区文化馆人员担任指导老师。郑和外国语学校实施了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挖掘学科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示学生特长,陶冶生活情操。中华中学初中部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互联网 ”的特点,开设了微课课程和跨境交流课程。文枢高级中学在“让你充分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实施文化艺术素养课程、兴趣特长素质课程和职业技能素养课程,凸显了课程的鲜活与生长。
着力打造学校课程精品,建设课程基地以评促进推进课程建设。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秦淮区教育局开展了全区中学分管校长的专题培训,进行观摩学习和交流研讨,开拓思路、集中智慧、共同发展。组织开展秦淮区中学校本精品课程评比,激励学校不断改进课程实施过程,推动全区中学课程建设再上台阶。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区已培育出一批学校课程精品,涌现了一批学校课程建设的骨干,建设成一批省级课程基地。
参与课程评比成绩斐然。比如:在南京市首届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建设与评比中,秦淮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水月秦淮文化行”、第一中学初中部校本课程“中国节·中国风”、郑和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霓裳华服——中华传统文化”、南航附属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心海导航——心理健康教育”、三中文昌初中校本课程“浪漫风景彩铅绘”和“折纸中的数学”等,荣获市一等奖。
学校校本教材连续出版。郑和外国语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被推荐为南京市使用的地方教材。第五高级中学编写的校本教材“文学家的摇篮”和“高中生影视鉴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目前6所高中,四所四星级高中校校有省级课程基地。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和三中文昌初中江苏省无线电课程基地,以无线电科技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注重无线电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培育。建设高标准的业余电台操作室,满足学生通信技术的动手实践。建立电子科技实验室,践行“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开展无线电科目的综合实践活动,2016年暑期学校举办了江苏省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学校有大量志愿者参加活动,深感无线电科技的魅力。学校业余电台的负责人王龙老师在课程基地建设中得到发展,荣获南京市首届素质教育贡献奖。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的江苏省落花生文学教育课程基地,利用文学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挖掘与拓展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文化艺术课程与活动,陶冶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近年来语文组开发了14项校本课程,语文组和艺术组又联合开发了12项微型特色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成立了“落花生文学社”“乡愁诗歌社”“青曼戏剧社”和“影视赏析社”,社团活动缤纷多彩。依托课程基地建设,促使“落花生”朴实、有用的精神在校园里落根生花。五中已成为南京市中学生文学总社基地校,被评为南京市书香校园。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的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基地建设,开展江苏省重点课题研究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邀请国家技术教育专家顾建军教授进行引领和指导。学校建成了“现代农业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技术设计室”、“技术制作室”等一批国内领先的通用技术教室,开发校本教材6本。学校将名师工作室建在基地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课程基地负责人刘海林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名师。
南航附属高级中学以课程为主体课题研究不断深化。以规划课题为载体,不断提升课程实施品质。南航附属高级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荣获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依托课题研究,成功创建了南京市体育课程基地和2017年度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基地。
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要进行新的探索,学校课程建设任重道远。秦淮区中学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在全面育人的征途上,服务学生成长,成就学生人生,创造秦淮教育的美好明天。
转自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