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内第4次外出考察反映出为民情怀(每一个奋斗的你)

国内第4次外出考察反映出为民情怀(每一个奋斗的你)“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要一一进行观察、记录,甚至每一株辣椒的开花时间、坐果节位,都要准确掌握。”李朝森坦言,搞农业科研的基本都是“一根筋”,自己一天不到地里看看,连睡觉也不踏实。2007年开始,李朝森和辣椒新品种研究“杠”上了。15年间,他和团队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无法陪伴家人是常态。李朝森是农业科研人,也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民的关怀与生俱来。从事农业工作32年,他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挥汗于农业科技推广一线,为农民增收致富“护航”。1990年,李朝森从浙江台州农校毕业,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他成了一名农业科研人员,主要从事花卉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由他引进的切花菊品种“寒菊”“神马”“舞风车”等,目前仍是当地花农创收致富的主栽品种。李朝森展示培育中的幼苗。 徐敏供图

国内第4次外出考察反映出为民情怀(每一个奋斗的你)(1)

李朝森在检查丝瓜生长状况。 徐敏供图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衢州7月28日电(张斌 傅飞扬 徐敏)“我们正在尝试太空育种,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辣椒新品种,需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这些‘太空苗’。”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的东湖科技创新基地,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李朝森忙着为“太空苗”采种、晒种,准备秋季的播种。

李朝森是农业科研人,也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民的关怀与生俱来。从事农业工作32年,他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挥汗于农业科技推广一线,为农民增收致富“护航”。

1990年,李朝森从浙江台州农校毕业,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他成了一名农业科研人员,主要从事花卉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由他引进的切花菊品种“寒菊”“神马”“舞风车”等,目前仍是当地花农创收致富的主栽品种。

国内第4次外出考察反映出为民情怀(每一个奋斗的你)(2)

李朝森展示培育中的幼苗。 徐敏供图

2007年开始,李朝森和辣椒新品种研究“杠”上了。15年间,他和团队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无法陪伴家人是常态。

“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要一一进行观察、记录,甚至每一株辣椒的开花时间、坐果节位,都要准确掌握。”李朝森坦言,搞农业科研的基本都是“一根筋”,自己一天不到地里看看,连睡觉也不踏实。

汗水和付出换来累累硕果。

2011年至2020年间,李朝森和团队培育的“衢椒1号”“玉龙椒”“衢椒3号”相继通过新品种审定。如今,“衢椒1号”已成为中国国内白辣椒的主栽品种,推广范围从浙江省内辐射至广东、江西、福建、湖北等地。

在李朝森眼里,农民的笑脸是他最大的动力。

2017年,李朝森作为衢州市科技特派员下派至该市衢江区杜泽镇。工作中,他得知当地曾以优质丝瓜闻名的下溪村,出产丝瓜品质却一年不如一年——漂亮的外形不再,口感大不如前,产量也直线下降。

是种植问题,还是种子问题?从此,李朝森成了下溪村的常客。

经调研,李朝森找到了“病因”。“原始的留种方式、落后的栽培技术、随意引入不同类型的丝瓜品种等都导致丝瓜品质下降。”他说。

发现问题后,李朝森和团队开始了“丝瓜提纯复壮计划”,他们通过田间筛选得到了12个单株,又通过3年的筛选、淘汰,在2020年确定了名为“下傅丝瓜”的新品种,下溪村的丝瓜得以重获丰收。

李朝森介绍说,近年来,“下傅丝瓜”用上了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品质、产量均有所提高。据了解,目前下溪村丝瓜种植面积近500亩,年产值超1000万元,当地瓜农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一米宽的菜畦,辣椒、青菜、西红柿长得生机勃勃;菜畦之间,用红绿砖块砌起的小径交错有序……眼下,在衢州农村的房前屋后,类似的“一米菜园”不在少数。美丽的风景线背后也有李朝森和团队的辛勤付出。

如何让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发挥作用,成为美丽乡村的好风景?近几年,在农业科研上“闲不下来”的李朝森又开始探究起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引进筛选等项目……

据统计,近10年来,李朝森累计参与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30多万亩,为菜农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李老师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像我们的兄长。”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青年农艺师张婷说。(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