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重点科技项目(两千多万撬动1.8亿搞基础研究)
广州重点科技项目(两千多万撬动1.8亿搞基础研究)投入资金超2亿元,补助生物医药创新推动基础研究,人才是关键。此次发布的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也提出,将全部面向35岁以下的博士青年科技人员,预计将支持不超过2000名青年博士在穗开展基础研究工作。2270万元撬动1.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此次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也聚焦基础研究。据了解,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为全国首创“市财政资金 自筹经费”的市科技计划项目,主要支持与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3所高水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11家高水平医院联合设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市科技局每年对每家共建单位投入不低于140万元,各共建单位每
3月15日,广州市科技局首批集中发布三个科技计划项目指南,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和基础研究。
记者获悉,“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21年)”拟投入财政支持总额超过2亿元; 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预计将支持不超过2000名青年博士在穗开展基础研究工作;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将通过2270万元的投入引导,撬动在穗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医院投入1.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科技局建设的“广州科技大脑”将首次服务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工作。与传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相比,广州科技大脑在转变科技创新服务、搭建“数据仓库”、引入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实现革新,为广州创新资源配置赋能。
广州珠江新城。
2270万元撬动1.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此次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也聚焦基础研究。据了解,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为全国首创“市财政资金 自筹经费”的市科技计划项目,主要支持与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3所高水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11家高水平医院联合设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市科技局每年对每家共建单位投入不低于140万元,各共建单位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通过这一举措,2023年市财政将通过2270万元的投入引导,撬动在穗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医院投入1.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
推动基础研究,人才是关键。此次发布的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也提出,将全部面向35岁以下的博士青年科技人员,预计将支持不超过2000名青年博士在穗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投入资金超2亿元,补助生物医药创新
生物医药也是此次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聚焦的领域。为加快推动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21年)将对该领域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项目、器械产品、机构进行补助,鼓励新药和医疗项目研究。
据了解,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2021年)主要分4个类别对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政策性补助,拟投入财政支持总额超过2亿元,单个事项最高补助可获得3000万元。
四个类别分别有:新药临床研究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获得750万元的补助金额;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补助,单个器械产品最高获得500万元的补助;机构认证补助,投入使用的机构最高可获得400万元的补助;研发及临床试验补助,本地GCP机构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的补助。
记者留意到,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首次增设“视同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内容,由开展新药临床研究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研究项目的机构推荐1名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视同其承担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该举措将为相关科研人员在申报广州市各类人才政策、办理职称认定提供便利条件,免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积极性。
“广州科技大脑”首次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科技局建设的“广州科技大脑”将首次服务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工作。与传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相比,广州科技大脑主要有三大革新。
广州科技大脑。图源官网
传统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关注的是“遴选—立项—结题验收”的过程管理,“大脑” 除了过程管理功能外,更像是一位“AI助理”,实现了从科技项目管理到科技创新服务的转变,可随时响应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所需,包括科技政策精准推送、企业投融资对接、办公场地查找、科技中介服务优选等。
强大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服务能力是“广州科技大脑”的另一项革新。“广州科技大脑”专门搭建了“数据仓库”,大幅增强数据信息的交互性、复用性运用,从而大幅减轻科研人员项目申报填表负担,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自动调用,也可以实现一次填报多次复用。
此外,“大脑” 通过数字化技术,革新了业务办理流程。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部分补助项目的自动核定,免去企业和个人项目申报环节,实现政策兑现的“免申即享”;利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网上签订,彻底免去科研人员跑腿盖章的烦恼,同时强化了项目合同的防篡改能力。
相比传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广州科技大脑”引入互联网、区块链等多项技术,通过数字化赋能,大大增强了便捷性,让广州创新资源配置有了“最强大脑”。
奥一新闻记者 冯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