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厦门环保科技(厦门应用科技利器)
绿色智慧厦门环保科技(厦门应用科技利器)坚持创新引领 运用前沿科技亮点1将最新科技融入生态环保工作中,夯实智慧生态数字基座,创新打造独具厦门特色的智慧化环保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十三五”以来,厦门市全力推进“美丽厦门”和“智慧厦门”融合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环保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指挥调度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厦门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业务的跨域融合应用,按照建用结合、创新引领、指挥实战的思路,建成“1 1 1 3 N”的智慧环保平台架构体系,持续在全省生态云建设应用上走前列作示范,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棵“智慧树”拔地而起,五朵“金色花”绚丽绽放,有力支撑和点缀高颜值厦门的绿水青山。今日,通过三大亮点,记者带您看看生态“智慧树”上的这五朵“金色花”,是如何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添彩增色的。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图为五缘湾湿地公园。(本报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厦门不断探索,建成“1 1 1 3 N”的智慧环保平台架构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林涓涓)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作为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的践行者,厦门始终将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最新科技融入生态环保工作中,夯实智慧生态数字基座,创新打造独具厦门特色的智慧化环保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十三五”以来,厦门市全力推进“美丽厦门”和“智慧厦门”融合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环保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指挥调度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年来,厦门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业务的跨域融合应用,按照建用结合、创新引领、指挥实战的思路,建成“1 1 1 3 N”的智慧环保平台架构体系,持续在全省生态云建设应用上走前列作示范,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棵“智慧树”拔地而起,五朵“金色花”绚丽绽放,有力支撑和点缀高颜值厦门的绿水青山。
今日,通过三大亮点,记者带您看看生态“智慧树”上的这五朵“金色花”,是如何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添彩增色的。
亮点1
坚持创新引领 运用前沿科技
厚植一棵“智慧树”
敢闯敢试。早在2015年,厦门市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拉开序幕。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及建设,开始建设厦门智慧环保平台。基于“一朵云、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一张图”的建设原则,建成30项业务应用,成为全国较早启动智慧环保建设的地市之一。
由于各行业数据散乱,模块分隔,形成“信息孤岛”,这对于生态环境管理来说,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率先试水,运用前沿技术,创新打造数据资源中心和信息服务共享空间。
“数据资源中心,犹如智慧环保平台的基座和智库,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建立数据标准、共享基础能力,厚植一棵‘智慧树’,源源不断为智慧管理输送活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扎深“智慧树根”,他们以国家、省和地方生态环境政策和标准为依据,结合生态环境业务实际情况,规划生态环境信息资源顶层设计,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梳理形成数据资源目录。
其次,是立强“智慧树干”,即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建设厦门市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共享空间,将数据统一汇聚在共享空间,形成数据资产“水库”,并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做到数据查询、审批、调取全程线上办理。“数据像水资源一样,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快速交换和流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大气环境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为例,模块纵向融合国家、省、市、区四级大气环境各类数据,横向打通我市9个部门8个管理平台数据,真正打破部门数据壁垒。
盘活“智慧树枝”,也是重中之重。除数据为模块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外,还将通用能力封装成公共功能组件,通过共享空间注册成服务,其中包括200多个专题图层和13个功能插件。在新建业务应用模块时,部门申请成功后即可实行插件式模块建设,由原先的耗时耗力猛进到一朝即可搭建成功,实现业务模块搭建短、平、快。
亮点2
坚持建用结合 紧贴管理需求
开出五朵“金色花”
创新路上,脚步不止。2018年以来,厦门借力省生态云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举办的契机,坚持以用促建、建用结合,高位推进生态云和智慧环保应用典型案例建设,建用成绩全省领先。
“为营造全员使用氛围,生态环保系统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定期汇报机制、通报制度和总结提炼制度这‘三项机制’,在全系统营造人人重视、参与、推进生态云和智慧环保平台应用的氛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领导干部带头用、业务骨干示范用、干部职工全员用,已成常态。
同时,为推进项目建设,我市按照“深化一批、对接一批、新建一批、谋划一批”滚动推进环境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应用模块完善、打通、建设和常态化使用。针对新模块,建立“分管领导 业务处室 技术团队”的建设机制,全力协调打通各级各部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数据统计,应用模块从2018年初的15个,增加到如今的30个,汇聚的数据翻了近3倍,真正实现“全面开花”。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智慧环保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厦门在全国生态环境领域实现五个创新应用——五朵“金色花”模块全省领先推广。“我市紧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业务需求,在11个月时间内,就陆续建成完善了大气、水、机动车、涉重金属、‘三线一单’等5个生态云应用模块,做到了监管对象全要素覆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细数道,其中,4个案例在全省生态云应用典型案例比武中荣获3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连续两年在“数字生态”分论坛向全国展示、推广,在全省生态云建设和应用工作中走前列、作示范。
亮点3
坚持靶向治理 指挥攻坚实战
结出一串“生态果”
污染源判断模糊、排污取证困难、指挥联动乏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前,生态环保执法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往往收效不佳。为了解决人力所不逮,市生态环境局以智慧环保平台作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总抓手,实现污染从模糊判断向精准溯源转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联动出击,精心守护“厦门蓝”。“大气环境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成为有力助手。模块融合了国家、省、市、区四级大气环境各类数据,建成以超级站、空气自动站、大气微站、污染源在线监控为主的空气质量全覆盖监测网络。预警模型自动识别并发起预警,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生态环境部门与建设、执法等17个部门和26家大型企业、基层组织开展指挥联动,实现空气质量应急指挥从预警模型智能告警到多维分析研判,再到各部门落实反馈,直至响应降级或终止的全过程闭环运作。借力这一模块,全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2020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
守护碧水,也有专门的“利器”,达到精准治污。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模块,便是典型力作。模块创新性地将遥感影像水环境污染指标解译算法写入遥感软件、集成到智慧环保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找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和位置,并通过精准排查,生成污染源清单和精准治理措施,从快速发现问题到智能分析问题,再到精准解决问题,实现水环境管理的闭环。依托这一模块,我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从末端执法到前端管理,保卫净土,更加事半功倍。涉重金属企业监管模块,就担起此重任。通过在智慧环保平台接入物联设备,将涉重金属排放监管从末端前推,创新性地从生产环节启动监管,实现管控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同时,它还能将司法鉴定取证规范与标准前置到取证工具中,破解以往取证手段有限、证据能力不高、传统出证不够便捷的问题。模块接入物联网设备1502个,将企业生产的关键点位和末端排放的信息都纳入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史文雅 赖旭华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