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安太堡矿这套CMMS系统其实就是现今“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前身,其主要功能包括:设备台账管理(MST)、总成部件及周转件维修历史跟踪管理(CRH)、维修工作单计划与控制管理(WSC)、预防性保养计划管理(PMC)、大型轮胎维修跟踪管理(TTS)、单台设备成本核算管理(CTS)、设备备品备件(含修复件)及材料采购及库存(PPS)等管理功能模块。后来又逐步增加了“润滑油脂类加注管理系统(包含在MRS系统中)”、“维修系统成本报告系统(MRS)”、“保修及索赔跟踪系统(WTS)”、“设备及总成件等周转件(修复件)仓库管理(CWS)”等系统模块。《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这本关于“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书籍,最初是由安太堡矿维修部计划经理贝茨先生带到安太堡矿的。1987年中美合作经营的安太堡矿引进了美国ELKE公司的“计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1)

在当年的平朔安太堡矿,有些看似熟悉而平凡的人,却在悄无声息中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非凡事情,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给了我最深切的感动。下面,我就揭晓一下尘封多年、大家未必都知道的平朔人与事——刘宪权及其1997年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英文原著及作者介绍

《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译作的英文原著名称是《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该英文原著是1985年在美国出版的。《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MIS)的作者是美国人保罗.D.汤姆灵逊(Paul.D.Tomlingson,以下简称:汤姆灵逊)。汤姆灵逊先生1953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获得了通用工程学士学位,后来又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行政管理文学硕士。

本书可帮助构思、开发、补充及使用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地管理维修工作。本书对于工厂管理、评估基本维修管理信息的目标也十分有用,为了成功地开发和有效地使用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本书也深受支持人员及与之合作的生产部门的欢迎。工厂经理、计划工程师、维修经理、生产经理、会计经理、数据处理专家、维修工程师、计划员、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均会发现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参考书。维修专业人员可使用本书评价现有的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精确的需求以改进之,本书可使所有关键人员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影响维修程序的质量的。

本书作者汤姆灵逊先生是一个主要从事维修管理程序设计和实施的管理顾问,长期研究设备维修管理理念,先后在21种不同工业中实施了60多套维修系统,他的业务涉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波兰、智利、南非、巴西、牙买加、爱尔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铁、铜、铝、镍、钛、煤、化工、橡胶、盐、高速公路等行业企业。

汤姆灵逊先生先后在《工程和采矿杂志》《工厂工程杂志》《煤时代》《采矿工程》《PIMA杂志》《生产工程》《公共工程》等刊物上发表了55篇关于维修管理和维修信息系统的论文,例如:《设备维修管理——实现矿山最优生产的关键》(《采矿工程》1981年第四期)。他为技术出版公司写作了25个单元的《一线工长维修管理》、与人合著了《设备维修全书》。他1998年还出版了《有效维护-盈利的关键》《设备管理:21世纪突破性的维护管理战略》等书籍,他的《采矿工业维修管理》以及《工业维修管理》年年再版,并被广泛公开引用,也应用于工厂内部学习。这些书籍大都已成为标准的工业参考书。汤姆灵逊先生还是《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一书的作者,该书是这方面内容最新最完整的书。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汤姆灵逊先生的著作之一,我们只有多读此类文档资料,才能全面了解现代维修理论及其相关的EAM等应用软件系统。

汤姆灵逊先生除了参加他自己的研讨会外,他还先后参加了威斯康星大学、丹佛大学等大学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等单位举办的工厂工程展览会、采矿工程学会等学术会议50多次。他为世界各地的工厂举办过30多次讲座。保罗.D.汤姆灵逊先生连续5次被列入西部名人录。我们现在从互联网上还能查询到其相关的信息。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这本关于“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书籍,最初是由安太堡矿维修部计划经理贝茨先生带到安太堡矿的。1987年中美合作经营的安太堡矿引进了美国ELKE公司的“计算机化的维修管理系统”(CMMS)——MAIN/TRACKER套装软件(纯英文界面),而贝茨及其维修计划团队正是这套CMMS系统的最主要用户。

安太堡矿这套CMMS系统其实就是现今“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前身,其主要功能包括:设备台账管理(MST)、总成部件及周转件维修历史跟踪管理(CRH)、维修工作单计划与控制管理(WSC)、预防性保养计划管理(PMC)、大型轮胎维修跟踪管理(TTS)、单台设备成本核算管理(CTS)、设备备品备件(含修复件)及材料采购及库存(PPS)等管理功能模块。后来又逐步增加了“润滑油脂类加注管理系统(包含在MRS系统中)”、“维修系统成本报告系统(MRS)”、“保修及索赔跟踪系统(WTS)”、“设备及总成件等周转件(修复件)仓库管理(CWS)”等系统模块。

1988年8月由基建期转入到生产期以后,安太堡矿根据中美合作合同的要求启动了“MIS系统集成改造项目”。当时,维修部经理豪瑟、计划经理贝茨曾经邀请澳大利亚MINCOM软件公司考察安太堡矿,并建议将当时安太堡矿的基于IBM system/36的CMMS系统(MAIN/TRACKER)更换成MINCOM的CMMS软件,但最终因MINCOM的CMMS软件与安太堡其他软件难以集成并需要更换IBM system/36小型机等外围设备而被我们数据处理部否决。

在中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中方有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维修管理及技术专家,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CMMS系统,因而在“设备维修管理与CMMS相互结合应用”方面就是中方人员急需弥补的短板,而这也是我们向美方学习的重要内容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美合作经营的安太堡露天煤矿“第一工作语言”是英语,我们的计算机MIS系统应用的各类凭证、显示屏幕及统计报表全部都是英文界面。因此,我们中方人员在工作中直接接触的都是英文公文及文档资料。当年,安太堡矿各部门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不但要具备英文的读听说写基本交流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英文资料的自主阅读及翻译写作能力。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2)

中文译作及译者介绍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中文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一书是刘宪权1997年6月翻译完成的。当年刘宪权是平朔安太堡矿工程部采矿计划员,他1994年从中国矿业大学露天采矿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平朔。在安太堡矿工作期间,刘宪权还先后担任过安太堡矿工程部主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以及安太堡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等职务。刘宪权曾于2018年脱产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并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现任平朔发展集团露天采矿工程事业部总经理。凡是了解刘宪权的人都知道,刘宪权是我国露天采矿界“管理与技术兼备、内业与外业并举”的专家型人才。

1991年外方转股撤离安太堡矿以前,维修部美方维修计划经理贝茨先生将这本书《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赠送给了中方管理技术人员王东发。1996年12月份,刘宪权在王东发办公室看见此书以后,在借阅的过程中,利用业余时间就将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版。2019年刘宪权脱产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还与这本英文书的原作者汤姆灵逊先生进行了联系交流,汤姆灵逊先生还给刘宪权寄来不少相关的电子版英文资料。

当年在安太堡矿工程部专门从事采矿设计工作的刘宪权,在没有从事过维修管理及其CMMS系统(EAM的前身)相关工作、且当时尚无翻译工具软件辅助的情况下,凭着满腔的工作热情愣是把这本枯燥难懂、图文并茂的英文书籍规范地翻译出来并打印装订成册。而这种典型的安太堡管理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及专业素养,非常难能可贵,至今仍为我们所叹服点赞。由于我妻子就是一个英语翻译工作者,因而我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有着很深切的感受。

刘宪权在国内翻译国外设备维修保养跟踪管理系统书籍方面首开了先河。由于原著版权、无法联系到原著作者等问题,当年他在翻译此英文原著时也没有想着要出版此译作,当时主要是以强化英语学习、拓展知识面为兴趣动力而进行翻译的。当年翻译这本书对于其学习信心及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另外,刘宪权还陆续翻译了不少英文资料,直到现在他平常仍保持有阅读英文原著的爱好及习惯。

刘宪权当年是安太堡矿少有的“积极好学分子”,他是典型的科技成果及论文“高产者”,他还曾就采矿设计、生产组织、设备作业GPS调度、设备动力能源消耗定额、采矿环节成本核算、设备作业效率及作业量统计报表等问题与我进行过广泛地交流。“生产计划是以设备能力而决定的”,刘宪权在做采矿计划时非常注重设备可利用率、设备实动率等能力指标,他还全面深入了解安太堡矿 CMMS(EAM)系统功能及其应用情况,而我也把自己的采矿计划、生产作业组织、设备运行调度、生产订单理念及运作、生产环节及作业成本核算、生产执行系统与CMMS(EAM)系统的协同集成等信息化规划整体思路及方案介绍给了刘宪权。当年刘宪权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应用过CMMS系统,但他工作一直干得很通透,对知识拓展也很上心,即便是掌握很多CMMS(EAM)知识的人也未必能有这般敬业精神及非凡智慧。

由于刘宪权的这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译作主要涉及到了“维修管理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内容,而我当时主要负责安太堡矿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工作,因而当年刘宪权就把该译作赠送给了我一套。当年,我还结合安太堡矿“计算机化维修跟踪管理系统CMMS(EAM)——Main/Trcker系统”的实际功能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研读,从这本译作中也学到了不少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业务处理及功能技巧。

当年,刘宪权的这本译作确实比较难懂。由于当年老外的东西确实超前、维修理论与CMMS类软件的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对于有些中方人员来说,这些翻译的文档似乎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我们大家应该想一想,早在40多年前,老美的维修管理理论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就是高,人家已经广泛应用上了CMMS系统,而我们还没有见过类似的软件,甚至当时有些人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

应该指出的是:刘宪权的这本译作是对有维修管理及其信息化工作有实操经验的人员的参考书,而不是初学者启蒙的基础教科书,因此,如果没有维修管理工作经验或CMMS(EAM)系统研发经历的话,这本维修管理与软件紧密结合的书中的有些东西是很难一下子看明白的。而我们真正搞过CMMS(EAM)系统研发的人,大都是将其作为参考书阅读并应用的。

当时,我还从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煤炭分会相关资深维修专家那里了解到,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关于CMMS系统方面的书籍。从刘宪权的这本译作来看,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EAM理念及系统,其实在国外30多年前就形成了很成熟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以及普遍应用的商品化套装软件产品(例如:CMMS)。当年国内除了安太堡矿1987年从美国首家引进并应用CMMS(EAM)系统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企业应用此类成熟的商品化套装CMMS软件。因此安太堡矿实际上是国内CMMS(EAM)系统规划应用的鼻祖。后来在1999年以后,随着ERP/EAM理念及系统国内的逐步盛行,ERP之EAM功能模块、以及专业的EAM软件系统才在国内企业全面流行起来。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3)

(刘宪权之照片)

当年我CMMS(EAM)系统研发的情况

1997年刘宪权翻译这本书时,国外的CMMS(EAM)软件商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当时设备维修管理类软件还不叫EAM,而是叫CMMS。当时MRO公司还叫PSDI,还没有被IBM收购,MRO公司的CMMS(EAM)软件还叫MAXIMO。当时MAXIMO软件1998年才设法进入中国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而这也是后来业界普遍传说的——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个EAM软件(但后来2007年被广东核电集团的SAP ERP所替代)。

然而,早在1987年我们安太堡矿就从美国引进应用了CMMS(EAM)软件——MAIN/TRACKER,而我一直就是CMMS(EAM)系统最虔诚的痴迷研发者。后来在2001年神东公司才规划实施DATASTREAM软件(即:现在的INFO EAM),2004年准能公司才实施应用了MRO EAM软件。不过,2017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集团)已经利用集团SAP ERP之EAM功能模块全面替代了下属各企业独立运行的EAM软件,并在集团层面上自主开发了“机电管理模块”及与各类设备作业运行调度的集成软件接口。

1997年6月,刘宪权翻译完成这本书时,当时在安太堡矿信息部搞信息化研发的我,正在全面研究“基于CMMS(EAM)的露天矿GPS设备作业调度系统解决方案”。当时,我已经基本完成了安太堡矿CMMS(EAM)套装软件系统的国产化改造研究工作;我还协同维修部门恢复了设备维修报表系统(MR)的应用,详实规划了设备动力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了设备燃油跟踪管理系统(UF);并开发了采矿设备作业统计报表系统(UP)、设备燃油消耗跟踪管理系统(UF)与CMMS(EAM)系统的集成软件接口。

当年,刘宪权作为一个非设备维修管理技术、非计算机MIS系统研发的人员,跨行越界来翻译“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壮举,曾经让我感到既羞愧无比,又羡慕不已。当时,我认真反思了自己——作为专门从事CMMS(EAM)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啥我就不能把CMMS(EAM)研发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呢?

在刘宪权翻译这本书的精神启发及鼓舞下,1997年我还全面加快了《安太堡矿MIS系统(管理应用篇)》的研究编撰及整理工作,在编写“第二稿”的时候,我结合安太堡矿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注重了MIS系统的潜在功能的挖掘研究工作,并针对露天矿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强化了可行性研究工作(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应用可行性)。同时,我还针对正在规划建设的安家岭露天矿项目,研究编撰了“安家岭矿信息化规划及其解决方案”等相关文档。

当年,我阅读了刘宪权这本译作以后就感觉到:此类“直接翻译老外原著”的译作,由于没有结合安太堡矿的维修管理及CMMS应用实际情况,因而不少用户也不大容易看明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是比较苦涩难懂的。鉴于这种情况,我强烈地感受到——我正在自主编研的安太堡矿信息化文档资料,不应该仅供自己“孤芳自赏”,而应该面向管理业务人员开放,让管理业务人员能够看明白并受益,让他们看了以后最终能普遍强化集成信息化意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及想法的转变,于是,当时我在全面编研“安太堡矿信息化文档资料”时,就按照“管理应用篇”及“IT技术篇”类别,将我编撰的文档资料严格分为这两大类。其中,管理应用类文档是主要是给管理业务用户阅读的,具体体现在企业集成管理创新、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具体问题及需求分析、安太堡矿MIS系统功能介绍、用户教育培训手册等方面;而IT技术类文档则主要是供自己在研发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是IT新理念及新技术、软件研发技术及技巧、IT项目实施方法论、安太堡矿MIS系统研发技术总结文档等方面。

1997年6月,我还收到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科技技术文库编委会”联合发出“关于编撰《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丛书的通知”。当时该《文库》的编委会人员还给我打来电话,他们想将我的论文《设备维修跟踪管理系统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应用》收编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丛书,并让我签字认可著作权并寄回编委会。而该编委会选择此篇论文的理由则是——此论文是国内首篇“介绍国外CMMS套装应用软件”的论文。我的这篇论文此前刊登在《露天采煤技术》刊物(1994年第四期)上,1994年我还通过业界专业咨询人士将介绍安太堡矿CMMS系统升级版功能介绍刊登在了《计算机世界报》。

1997年11月下旬,我收到了论文《设备维修跟踪管理系统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应用》正式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1997年版)的通知信函,以及相应的著作权证书(编号:TP0617)。当年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刘宪权是“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此类英文书籍的国内最早翻译者,而我则是接触并研究国外CMMS(EAM)商品化套装软件的国内首批研发者,也是国内“关于CMMS(EAM)系统实施应用论文”的最早撰写发表者。

1999年以后,作为AMT管理论坛之EAM论坛版主,我还先后联系并考察了MRO、DATASTREAM、IFS等EAM软件公司、实施商及客户,跟踪研究了煤炭企业神东、准能、霍煤的EAM项目规划及实施工作,并撰写了相关的考察研究报告。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4)

当年我阅读编撰英文资料的情况

1985年11月初,我们中方计算机技术人员首次与美方合作伙伴见面,美方人员就给了我们一本最初级的小型计算机技术英文资料《IBM System/36 — New concept guide》。拿到该英文手册以后,我立即找复印机全部复印了下来。记得当时有位英语专业的翻译人员还热情主动地要帮我做些翻译,然而当他帮我翻译了两三页以后就知难而退了,而我看了他翻译出来的中文专业文档则是词不达意,令我一头雾水。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让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及专业词汇的人员,帮助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翻译压根他都没有见过的小型机技术资料,那是多么的困难的事情呀。

针对这种情况,当时有位领导告诫我说:“你不要幻想让别人给你翻译英文资料了,这根本不现实”。试想:如果我们让中国一个不懂生物医学的普通理工人员,跨界去帮助生物医学工作者去翻译压根都没有接触过的国外那些“生物医学”英文论著的话,那么其翻译效率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听了领导的教诲,当时我也深深感悟到:要想与外方合作好并真正学到外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就必须渡过“英文难关”并能自主地阅读翻译英文技术资料。为此,我就借助中英双语字典及专业技术字典开始阅读英文技术原始资料,并结合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一边苦苦阅读学习,一边深入理解并做好学习笔记。刚开始阅读很慢,总是需要前后反复阅读,后来才逐步提高了阅读效率,学习效果也好多了。

当年,有位资深翻译人员也对我说:“各类专业技术英文资料,最好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阅读,让我们这些翻译人员全面翻译出来,实在是太费劲了”。是呀,我们管理技术人员最好不要依赖别人去翻译自身技术领域里的英文资料,而应该具备自己直接阅读翻译英文原著的学习能力。由于翻译人员一般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其专业英语词汇,因此,我们如果只看翻译人员翻译的英文资料,而不阅读原文的话,我们就在学习专业知识时,难以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技能。

由非专业技术的英语人员翻译出来的各类技术资料,一是专业技术原理及词汇翻译的不准确,技术人员可能看不大懂,二是这样的翻译过程太费时间及精力。另外,如果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自己能直接阅读翻译英文文档资料的话,可能他很快就自主阅读完成了,但是如果让别人翻译这些英文资料的话,那就太浪费时间了;如果不能直接阅读英文原著,那学习及工作效率就太低了。

当时,如果管理技术人员不能直接阅读英文原著的话,还不能及时了解学习国际上一些前瞻性的先进东西。如果我们坐等翻译人员将英文资料翻译出来并且出版的话,那很多时机就可能被耽误了。如果各类英文翻译的专业技术参考书,由非专业技术的翻译人员直译过来的话,我们技术人员可能就看不大懂,而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搞翻译并出版译作的意义也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自主地阅读翻译英文原著。

因此,当时我在研编整理《安太堡矿MIS系统(管理及应用篇)》的时候,并不仅仅局限于MIS系统及IT技术,而是针对整个安太堡矿管理体系、业务流程、标准规程及操作手册,在学习翻译英文原始资料并消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较好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及认识,力争编研出适合中国普通员工直接阅读学习的文档资料。令人欣慰的是:1998年底我终于按照计划完成了《安太堡矿MIS系统(管理及应用篇)》(共10册、19章、126节、约260万字)的编撰工作。近些年来,我还编撰整理完成了自己的《企业集成管理创新及信息化研发工作总结文档》(清华篇、成果篇、过程篇),这三套(篇)文档共计1400余字。

多年来,我遵循“写作写作,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以文档说话”等原则,养成了随时随地收集、编撰并整理研发文档资料的良好习惯,取得了可观的研发成果并形成了大量的研发文档资料,而我的工作经历、研发能力、顽强毅力是我研发及编撰专业技术文档资料的重要基础及保障。于是,针对我擅长研编文档资料的嗜好及行为,有些业界朋友就调侃我道——“人家是下不了笔,而你却是难以收笔”。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5)

刘宪权译作给我的启发及体会

当年,除了受到刘宪权翻译英文书的精神鼓励以外,在英文文档资料翻译研读方面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有了一些切身体会。

一、各类文档资料研编、编撰、翻译及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2005年我在参与筹备平朔设计院时,曾经受命分管过一年“平朔档案室”。在档案管理调研及梳理相关业务过程中,我充分感悟到了专业技术档案编研工作对企业及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年我在全面梳理平朔公司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档案管理责任制、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同时,主要以安家岭四个单项工程档案验收为突破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创新及提升工作。

例如:(1)全面强化档案管理意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及归档工作,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团队,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收集编撰整理本专业的文档资料,为档案研编及管理提供广泛的原始素材。(2)强化英文档案管理意识,注重安太堡矿各类英文技术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理工作,归纳各类翻译文档及其成果,向领导建议恢复档案编研科室,增设档案编研定员,注重专业技术档案的研究编撰及整理工作。(3)全面倡导“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化”信息化规划管理理念,特别邀请北京量子伟业公司前来平朔,共同探讨制定《平朔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化及数字档案解决方案》;与MINCOM公司LINK-ONE的代理商联系,自行制定了《平朔公司专业技术图文档研编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平朔公司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我通过研究并编撰企业信息化各类文档资料,更加强烈地认识到——专业技术文档研编、数字化档案、以及图文档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另外,我还针对“图文档管理平台”与“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的相互协同及对接联通,做了一些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自主阅读及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既要会准确翻译原著,更要认真研编专业技术文档资料

在研发工作中,我们要善于直接学习英文原著,我们只有学习原著才能了解到国外原汁原味的理念及技术。既然我们要翻译外文原著,那就得尊重原著,严格按照原著进行逐句逐字地进行翻译,而这种专业技术资料的中英文互译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当年刘宪权勇于翻译英文原著的壮举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如果我们不会自主直接阅读并翻译英文资料的话,我们就失去了直接与外方交流并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及技术的主动权。另外,我们既要做好原始英文资料的直接翻译工作,也要做好针对英文资料的深入研编及拓展整理工作。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直接翻译国外那些文档资料,而应该加入自己的学习理解的体会内容,即:在学习研读翻译原始英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及安太堡矿实际情况,进而搞好专业技术资料编研性的文档撰写工作,让大家更容易读懂并变通应用。

对于那些只适合专业技术人员阅读的相关技术参考资料,我们则没有必要动用专业翻译人员进行全面直译,如果直译的话,工作量太大、太费精力、效果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编研翻译整理一些适合基层职工技能教育及培训的实用教材,企业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一些英文资料进行统筹翻译并最终整理成册。然而,有些直译的国外参考性专业技术资料,并不一定适合基层员工直接阅读及应用。因此,各类技术文档翻译资料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关键在于广泛传播及应用,只有大家都共享应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规划建立完善相应的图文档系统“云平台”

我们翻译、撰写、整理及研编各类专业技术资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不但要重视企业的各类规范的结构化信息管理,还要注重非结构化的中外文档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为了便于应用,我们除了做好纸面文档以外,还应该做好企业“私有云”“文档数字化”“数字化文档云化”方面的规划建设工作。我们只有将纸质文档电子化、并按照保密级别将电子文档上传到企业内网及外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浏览学习,才能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技术文档应有的作用。

当年,我在全面学习研究CMMS(EAM)等国外软件的时候,就是从英文简要手册、以及分析系统功能及软件程序开始入手的。我们应该组织并鼓励相关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提高直接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针对各类国外OEM厂家的维修及备件英文手册、英文系统介绍、软件功能介绍,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一些编研式的文档翻译及编撰整理工作,最终按照规定将英文原著及中文翻译资料及时归档,并上传至相关的图文档管理系统共享平台(例如:LINK-ONE图文档管理软件),供大家下载阅读。

我们要在全面深化应用“平朔公司档案室数字档案系统”、以及LINK-ONE图文档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持续探讨所有的文档资料研编管理“云平台”的改进提升工作,并做好企业各层面的文档归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平朔公司的各类图文档管理水平。

在平朔工作的三十多年,我也曾有幸相识过不少人中龙风,很多故人故事已经随风而逝,但我却从他们那里看到了平朔人所有的平凡、美好与执着。“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多年来,当年刘宪权翻译完成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壮举,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企业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知识及技能,并随时随地编撰整理相关的研发总结文档。

当年我还拿着刘宪权的这本译作,以调侃的方式告诫自己及同事们——“学习苦不苦,看看这本书;工作难不难,想想刘宪权”,并经常以刘宪权为榜样来鞭策自己——学习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

(吕延斌 2022年7月27日)

刘宪权经典语录(从刘宪权的译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谈起)(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