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手机里的自己更真实(手机里的世界很大)

手机里的自己更真实(手机里的世界很大)另一个感受是这样的。回首才真正发现,原本觉得自己世界很大的我,扔掉手机之后发现世界却是那么小。手机里的世界很大,现实里的世界很小。我没有那么博学,更没有那么机智,拥有的海量信息多数是垃圾信息。去年10月买的书现在还没看完,而之前的计划是每个月拿出100元用于购书,且必须看完。阅读与阅读手机成为了一对矛盾,看样子并不是没有时间读书。6月6日到7月6日,我尝试了一次尽量少用手机、特别是通讯工具的尝试,这算是一个挺艰难的测试,按照与自己的约定,除工作或必须回复外的任何私信与群聊我都将视为闲聊,也不会去回复。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一来私信方面曾破戒五次,二来几乎从来不会忽略群聊或朋友圈信息,也就是说,我只是没有参与聊天、点赞、回复,但还是在 默默的旁观。最大限度的压缩网络聊天后,人会变得清净不少。与此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通过网络聊天建立的社交关系的怀疑。如果你与别人的“关系”并不是足够的好,你

手机里的自己更真实(手机里的世界很大)(1)

记得我国手机文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三金老师曾经说过一句颇有影响力的话:手机是孤独者的狂欢,充电线是孤独者的生命线。三金老师作为知名媒体人,他在解释生命线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电流就好比血液一样,健康的、充沛的血液让一个人看起来活蹦乱跳,电流对于孤独者而言颇有起死回生之效。三金老师还特别嘱托无论走到何处都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不可以忘记携带充电宝。“知道义务献血嚒?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是一个救命的充电宝”

记忆中对于手机的认识大概是源自于90年代后期了,那时候的我在上小学。大哥大是听说过的,但是一直没有见人用过。对于手机最早的认知源自于一只臭烘烘的诺基亚。忘记了是哪年的夏天,家里的堂哥不知道从哪租来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对,你没有看错,是租的。赶时髦的小伙子处处显摆,结果整出了悲剧。那时候,旱厕在北方是及其普遍的存在即使在城市之中也不例外。那只被堂哥带入手机玩耍的手机,很不幸的掉入了厕所之中。考虑到当时手机的价格,我想堂哥一定是跳着从厕所出来的。

那个景象我至今难忘,夏天臭气熏天的厕所边围了十多个讨论如何将诺基亚从粪汤中智取而出的亲朋乡邻。然后是看着粪坑聚精会神捏着鼻子的捕捞,嘿,那个臭烘烘的看起来像铁盒子似的东西还真被捞了出来。然后又是一顿如何将之洗干净恢复成原样的七嘴八舌。据说这个问题难倒了不少长辈,这算是一个新事物带来的困扰。只不过后来我没有去关注那只手机的命运,因为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生活中有太有有趣的、好玩的东西可以代替一个新事物所引发的好奇。这就是我与手机最初的故事。

姐姐上了高职之后,爸爸给她买了一部小灵通,那时候我是初中。哎呦喂,当时把我给羡慕的,动不动就想腆个大脸要来玩玩。那时候的小灵通可没什么太多的功能,但是奇怪的很,一个贪吃蛇也可以支撑我玩一天。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娱乐活动的极度缺乏吧。而当我真正拥有一部手机的时候,已经到了高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2006年。那是一部摩托罗拉L7的直板机,是的,那个时候摩托罗拉还在称霸,而简约的直板机简直就是时尚潮流。别提当时有多高兴了,一个没装电话卡的手机被我活生生的玩了整整一下午,在那个靠红外传文件的年代里,想象一下,一个有蓝牙的手机该是多么的有逼格。虽然手机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虽然手机的有了看小电影的功能,但似乎他还仅仅是一个工具,对我没有太多的影响,

上了大学之后,前前后后换了好几个手机,诺基亚有之、摩托罗拉有之、三星有之、联想有之。手机除了接打电话、发发短信之外,它与生活始终保持着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如果没有了手机,我的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如果让我一直低头玩手机恐怕是不现实的。2012年本科毕业之后到现在,智能手机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开始冲击我们的生活了。从那时候开始,感觉生活再也离不开手机了。

我不知道是手机功能的变化吸引了人,还是人本性就是孤独的,在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更有安全感,周围的朋友和我一样将手机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在手机中这个世界变得辽阔无比,我侧瘫在床,却可以知道全天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到美国换了总统,小到隔壁老王被捉奸在床;我足不出户去可以领略天下美景,我看过落基山脉的雪,赏过呼伦贝尔的骏马,天山南北非洲西东都有我的眼迹。我似乎变得完美,在虚拟的网络中我能够与所有人谈笑风生,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变得有些自信。我似乎变得善言,遇到问题总想说出自己的观点,理性也好,夹杂了私货也罢,或者干脆是违心的褒奖或真心的谩骂。手机给了人一种奇怪的满足感与充足感,而人与世界也有了一种紧密的联系。通过手机,原本陌生的遥远的世界,成为了“囊中之物”。再也离不开手机了,它成了看世界的眼,成了调生活的盐。

6月6日到7月6日,我尝试了一次尽量少用手机、特别是通讯工具的尝试,这算是一个挺艰难的测试,按照与自己的约定,除工作或必须回复外的任何私信与群聊我都将视为闲聊,也不会去回复。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一来私信方面曾破戒五次,二来几乎从来不会忽略群聊或朋友圈信息,也就是说,我只是没有参与聊天、点赞、回复,但还是在 默默的旁观。最大限度的压缩网络聊天后,人会变得清净不少。与此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通过网络聊天建立的社交关系的怀疑。如果你与别人的“关系”并不是足够的好,你会发现原本“热闹”的、交友广泛的你,其实在某一瞬间根本就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孤独者一样。你会有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个世界倘若没有你,其他人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另一个感受是这样的。回首才真正发现,原本觉得自己世界很大的我,扔掉手机之后发现世界却是那么小。手机里的世界很大,现实里的世界很小。我没有那么博学,更没有那么机智,拥有的海量信息多数是垃圾信息。去年10月买的书现在还没看完,而之前的计划是每个月拿出100元用于购书,且必须看完。阅读与阅读手机成为了一对矛盾,看样子并不是没有时间读书。

我离不开手机,它的便利给我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行走在陌生的城市之中,戴着耳机像是听歌一样,其实里面播放着是导航。我又开始讨厌手机,它与真实之间总是有着隔阂,它带来的虚假迷幻让人沉迷。也许我会慢慢减少使用手机,把现实里的世界扩建的更大一些。

我不知道你和手机的关系处理的怎么样,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烦恼或经验,请在留言栏写下文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