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衍生金融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衍生金融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我国财政部制定的相关准则采用了IAS39的衍生工具定义。(1)价值随各类基础变量变动而变动,基础变量包括金融工具、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指数等,如标的非金融变量,则该变量不能仅为交易任意一方所拥有。(2)不要求初始净投入,或者说所需的净投资少于其他相似合约。(3)并且在未来某一日期进行结算。

衍生金融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品不断孕育而生。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境内衍生金融品的种类有各类期货、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衍生工具的运用与对冲,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业务的同时,规避风险,获得更稳健持久的收益。但就衍生品自身而言,基础金融工具,如股票、原油、利率、货币价格的变幻莫测及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决定了受益可能被杠杆数倍乃至数十倍放大的同时,风险也在成倍放大。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对其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作为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自然承担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一、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与特征

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将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该准则范围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合约。

(1)价值随各类基础变量变动而变动,基础变量包括金融工具、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指数等,如标的非金融变量,则该变量不能仅为交易任意一方所拥有。

(2)不要求初始净投入,或者说所需的净投资少于其他相似合约。

(3)并且在未来某一日期进行结算。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相关准则采用了IAS39的衍生工具定义。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由上述相关定义可得,金融衍生工具具备以下几种特征:

(1)跨期性

由上述定义可得,金融衍生工具是基于未来确认的工具。不论是何种类型,都会影响企业及机构在将来时点上的现金流。

(2)杠杆性

根据定义,衍生金融工具不要求或者要求极少的初始净投资,这就注定了,可以用小资金去控制远大于初始净投入的投资金额,实现以小博大的效果。

(3)联动性

金融衍生工具依附其基础标的而变动的。初始金额及相关合约条例决定未来结算金额的多少。其联动关系大致可分为简单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三种。

(4)高风险性

基础标的(基础产品)价格的不确定,各类因素综合作用,市场价格变化莫测,决定了衍生工具具有天然形成的高风险性。

1994年7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公布的报告(ISOCOPD35)中,认为衍生工具还具有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交易违约,所造成损失。

(2)市场风险:由于基础产品的不利变动造成损失。

(3)流动性风险:无法及时平仓或变现造成损失。

(4)结算风险:一方无法按时结算造成损失。

(5)运作风险:因不完善的程序、系统、人员造成操作损失。

(6)法律风险:因合约不符合所在地域规定所造成损失。

伴随世界金融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开始依附虚拟产品的变动而变得,如股指、股票等,其衍生出来的工具就具备多重的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品种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其虚拟性或多重虚拟性的特征。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孕育而生,形式日渐复杂。

1.3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1)按照产品形态和交易场所分类

按照产品形态和交易场所的不同,可分为:

衍生金融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2)

(2)按照基础标的(或变量)分类

按照基础标的进行划分,可分为货币式、利率式、信用式、股权式。

(3)按照交易方法分类

按照交易方法进行划分,可分为期权、期货、远期、互换和结构化衍生工具。

1.4 衍生金融工具的作用

作为由基础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产品,其有以下几大功能:

(1)规避风险:金融衍生品有助于投资者分解各种风险组成,使他们根据风险结构、大小、偏好进行更精确的资金配置。

(2)套期保值:进行对冲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减少由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不稳定所产生的经营风险,对冲保值,以小部分初始净投资为代价,稳定企业的经营收益,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3)助长投机:由于交易机制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特征,使得交易者可以利用小资金去谋取高额收益,也使得对冲保值者意欲分散的经营风险有了交易对象。

(4)价格发现:价格发现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外部性功能。多方面的参与者在市场内活跃,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价格信息和市场预期,活跃市场内公开竞价的拍卖形式产生的市场均匀价格,有助于金融产品价格稳定。

(5)降低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一方面参与市场,减少经营价格风险,另一方面根据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价格趋势信息,制定经营策略,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有利于企业、机构及个人规避基础工具带来的风险、降低集资门槛、拓宽金融机构及企业的交易种类等。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

衍生工具是基于未来履行情况的合约 相较于基于过去产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传统会计理论,在确认方面,存在的些许异同。

衍生金融工具反映的是交易个体根据初始金额及相关条例,目前持有的权益,在未来造成资金的对外或对内流量。就其效用而言,与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无实质上的分别。合约成立时,也自然成了企业的资产或负债,须作为一项经济事项或交易,在系统中予以确认。

为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合理控制金融风险,维护有序的市场机制,我国已在市场秩序、金融监管和会计三个层面,建立相关的规则体系。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IAS39)认为,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的各种合同权利(义务)确认为资产(负债)。

财务会计准则(SFAS133)规定,主体应该根据合约中的权利(义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金融衍生工具确定为资产(负债)。

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负债)。不符合《第24 号——套期保值》(CAS24)规范范围的应按定义被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或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从实际功能上来讲,我国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标准与FASB 及IASB 的定义相同。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

《国际财务报表第9号——金融工具》(IFRS9)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条件是,仅当对构成这一部分金融资产(负债)的合同权利(义务)失去控制,终止确认该(部分)金融资产。《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CAS22)中第四章第25条规定,金融资产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终止确认:

(1)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2)该金融资产已经转移,且符合《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终止确认金融负债的条件是: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即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到期时。同时,《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明确指出在企业没有转移和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及几乎所有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应当根据金融合成分析法确认是否需要终止。

2.3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

由于衍生工具初始净投入较少或为零,以及基础产品波动导致的高风险性,使其不能使用传统的历史成本简单计量,而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END

关于我们

“叁墨管理咨询”是业界和学界联合打造的、传递和分享会计审计税务的思想、理念、方法技术、心得经验的平台。朋友们在工作中或是休息时从这个平台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有启发作用的资料和资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