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发布手机入校园新规(手机限入校园这事有多难)
福州发布手机入校园新规(手机限入校园这事有多难)小学:学生不带手机入校 大部分家长支持记者走访●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第一次限制手机进校园。之所以多次提出这样的“限制”,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学生的学习,二是保护学生的视力。现如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对于这样的“限制令”,学生、家长怎么看?学校在执行中又是否会遇到难题?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
●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第一次限制手机进校园。之所以多次提出这样的“限制”,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学生的学习,二是保护学生的视力。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对于这样的“限制令”,学生、家长怎么看?学校在执行中又是否会遇到难题?
记者走访
小学:学生不带手机入校 大部分家长支持
2月22日,全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们走访了多所学校,发现小学生基本能做到不带手机入校,大部分家长对此也表示支持。
“一会儿进了班,喝点热水,遇到事情一定跟老师说……”早上7点刚过,记者在和平区昆明路小学门口看到,不少家长送完孩子后,还不忘对着孩子的背影高声嘱咐几句。人群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一边把女儿从自行车后座上抱下来,一边告诉孩子,有事一定第一时间找老师。“都是二年级小学生了,但我这心里还是不放心,现在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真有什么事肯定得先找老师。有时候觉得孩子一旦上了学,就离我们家长很‘远’了。”不过提到手机的问题,她马上说道:“作为家长,我们一百个支持这样的‘限制’。孩子太小,没有自控力,真要允许带着手机上学,还不乱套了吗?”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之前我市各小学就一直倡导学生不带手机入校,大部分家长对此也很理解,所以执行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多特殊的困难。
“今年寒假,我们再次向学生和家长发出了倡议,倡导学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一旦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跟老师说,有需要联系家长的,班主任会立即联系家长。所以家长们对此并不担心,对这项工作也很支持,还会帮助督促孩子不要带手机上学。”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介绍说。“如果学生一旦把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会如何处理?”面对这个问题,韩洪涛表示,目前学校和老师并不会检查学生的书包、衣服等个人物品,“不过如果一旦发现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肯定会进行管理。”
手机禁止带入校园,那么学生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又该如何处理?北辰区安光小学副校长叶秋立表示,学校要求班主任建立家长父母电话双联系、双台账和双微信作为保障,以备学生紧急状况能够及时联系到家长。“由于我校属于农村地区,周边村落相对分散,但我们依然推行了‘认百家门 知百家事’的学生家长‘地理群’活动,以保证电子设备联系不上的情况下,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上门。”
不过,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个别家长有着不同的观点。“确实有个别家长不认同,他们认为学校禁带手机侵犯了学生拥有自己物品自由的权利。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只能一遍遍地做家长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一名小学校长说。
中学:学生确实需要手机 学校要统一管理
开学第一天,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为初二学生组织了一场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当心理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开心地做着各种游戏时,站在一旁的班主任及时地用手机抓拍下学生们的优异表现和一张张笑脸。“一会儿下课后,发给家长们。看看孩子们笑得多开心,也让家长们跟着高兴高兴。”
在第二新华中学,学校并没有向学生提出“禁带手机入校”的规定。但是,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了手机收纳箱,“孩子到校进班后,会把手机统一交到收纳箱中,放学时取回带走。”学校党组织书记杜惠荣介绍说,在她看来,这样的做法也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中学的孩子,很多都是自己上下学,路途上的安全问题是家长们最担心的,孩子们上下学路上带着手机,也方便与家长联系。”杜惠荣说。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市很多中学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学校会进行统一管理。也有部分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提出倡议,手机最好不要带入校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手表成为不少家长的新选择。
“下午放学上了地铁,别忘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开学第一天,在一所中学的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送儿子小金上学的王女士。嘱咐完儿子,王女士的眼睛红了。正在读初一的小金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是由爷爷接送。今年春节期间,爷爷意外摔伤,需要卧床休息3个月,于是小金的接送成了难题。“我跟孩子爸爸是双职工,早上可以送,但是晚上没办法接。想了很多办法后,我们决定让孩子试试自己回家,学校和家离地铁站不远,也让孩子锻炼锻炼。”嘴上是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放心不下。“以前有爷爷接送,我们从没给孩子带过手机,这次我们特意给他买了个电话手表,就是希望跟孩子保持联系。”王女士说。
说到手机的缺点,家长们都明白,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还是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带着手机,“孩子在学校我们一点儿都不担心,主要就是出了校门后的问题。家里有人接送还好,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必须得让孩子带着手机。”高一学生家长刘浩说。
此外,采访中,部分高中学生也表示,手机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课上肯定不能看手机玩手机,但如果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了解一下大千世界,多增长点儿见识也是好事,什么事都有个度,掌握好了就行。”高三男生小宇说。
记者调查
手机不只用来娱乐
在线学习也是重要功能
正如小宇所说,现如今,手机不仅成为成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生活在手机所带来的智能时代里。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用手机主要做什么?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受访的7—18岁在校学生,超过八成通过手机上网。排在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主要功能第一名的是听音乐,其次是游戏,同时,在线学习排名第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虽然手机的娱乐功能依旧强劲,但随着在线学习需求的提升,如今它已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截至2020年9月,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了一门在线学习课程。互联网学习普及率(即至少参加一项在线学习课程的比例),无论在城市还是乡镇的中小学生之间基本都超过了80%。手机则是中小学生在网课学习时使用率最高的电子设备,其比例超过了70%。
走访中,经过学生的允许,我们看到许多学生的手机上都安装了各种搜题、解题的软件,“不会做题只要拍照上传就可以找到答案,还有专业老师的讲解和相关习题的练习,手机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以前遇到不会做的题,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现在问手机就可以了,真的是一秒出答案。”高三学生小梦说。
谈到对手机弊端的看法,很多家长表示因为手机,孩子的视力受到了影响;因为手机,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是提到在线学习,很多家长又表示,如果孩子愿意,肯定会支持。
“现在学校对手机布置作业控制得比较严格,说是影响孩子视力。但是说实话,互联网学习真的很方便,有些课程设计得比学校老师讲得都好,我们给孩子在网上报了两个在线教育学习班,我认为效果挺好。”付伟的儿子读小学六年级,这个父亲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看法是:只要控制好量,我们不应该排斥手机,“毕竟,它在带来许多弊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那么部分学生愿意把手机带进校园的原因是什么呢?绝不可能是因为参加在线教育,大部分还是因为手机的娱乐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有的学生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玩,将手机放进书包带进校园,越是教育越是叛逆;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如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均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觉得随时能够与家人联系是一种自我保护,不让带就不行;还有的属于跟风型,在他们的小圈子里,打听到谁私自带了手机,觉得自己也要跟着做,不然自己就吃亏了;也有的父母为孩子购买和佩戴了智能手表,孩子通过手表打电话、上网、语音聊天、听音乐等,我们往往可以约束手机,却不好约束智能手表……这些都给学校带来了管理的阻力。”叶秋立说。
专家观点
市教科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研究员方芳:
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日益普及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在线教育的广泛运用,手机确实在某些方面能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是,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有限,非常容易沉溺于网络和游戏,给其身心带来很大伤害。由于之前我国对校园手机管理并没有明确规定,使得现实中各地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方式和尺度并不统一。此次教育部明确中小学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管理,可谓明晰了中小学校园手机管理的方向,但在学校的实践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此,市教科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研究员方芳建议:
一是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要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通过多种宣传和教育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滥用手机的危害,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和使用手机。一定避免为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而出现“摔手机”“砸手机”“搜身查手机”事件的发生,从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学校应细化操作措施,规范手机管理的具体流程方式。如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等,收上来的手机要妥善保管,避免发生丢失现象。
三是学校应探索多种解决学生用机需求的方式。如针对学生的通话需求,学校可在校内设立公共电话,班主任应及时帮助学生联系家长等;针对学生需要登录互联网查询信息需求,学校可设立公共电脑,多媒体教室增加对学生的开放时间等。
四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当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配合学校的手机管理工作。
作者:张雯婧
来源: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