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面临的经济环境分析:从手机被有意搞负优化谈电子产品计划报废历史
智能手机面临的经济环境分析:从手机被有意搞负优化谈电子产品计划报废历史我再说个我经历的事情,因为工作的项目中,使用了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厂产品,产品安装上线之后,问题重重,竟然最基本的功能都没开发出来就卖给我们了,毕竟也安装上去了,不可能拆除,也只能不断催着他们的技术赶紧开发出来,最终这家厂家的技术陆陆续续把功能搞上线,到今天依然有一些问题还没搞好,我在和这厂家技术聊的时候,就说你们全都是把这些半成品就拿出来卖了,这不是坑人吗?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客户在您们眼中,优先级低,所以就这么搞?他回答说公司产品太多,不可能等到完全搞好才拿出来卖的,不然市场早就没了,而且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要保持增长,所以也就这么搞了。说得理直气壮。这是国内一家上市公司,曾被美国列在实体清单当中,具体名字就不说了。其实厂家如此操作的背后,离不开增长这个词,为了增长而增长。在市场化经济非常发达的今天,厂家为了营收的增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仿佛全都染上了增长的魔咒。一家公司无论如何庞大,营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手机测评媒体测评红米K40,在K50发布之前测的K40跑游戏的帧率比K50发布之后要好很多,而这个过程仅仅过了一个月,变化的是K40更新了官方推送的系统?难道又是厂家搞些微操,给旧手机来一波负优化降低性能发挥来突出K50的性能?
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K40的用户在更新了系统以后,K40一遇到强点的光线CPU就嗖嗖嗖功率就飙升了,但其实什么应用都没跑,这位用户在向小米工程师答复之后,意料之中一顿牛头不搭马嘴的解释,最终只好重刷系统解决问题。
厂家为了让用户买新产品,真是煞费苦心,回想最近一个热门话题叫做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换新手机了。有数据表明今年到目前为止手机销量同比下滑不少,厂家可能急了,这应该也是手机厂家放出来的新闻。可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手机好好的没必要换,勤俭节约是美好品德,可是手机厂家不这么想,犹记得小米6用户,这部手机是2017年推出的,到今天,根据小米公司官方的数据表明还有好几百万用户在用着这部手机。
在网上,这些小米6用户被小米公司称之为钉子户,大家应该清楚,钉子户应该不是一个好词,有带着嘲讽的感情色彩,但是作为一家手机厂家,毫无顾忌地称呼。这些用户应该真真切切的实用主义,能用的产品就不管,这是多么的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竟然被称之为钉子户。
后来小米公司应该是有调研,这些小米6用户到底是为什么不换机?然后今年推出了所谓小屏旗舰小米12,想让这批小米6用户可以换手机,为了让用户换手机可谓费尽了心思了。还有苹果前几年的电池门事件,因为美国消费者够杠,把苹果诉上了法庭,最终苹果败诉赔偿。
这些厂商搞微操,给手机负优化的种种操作,其实不是今天有的,有个纪录片叫《永恒的灯泡》就专门记录了有关计划报废的。
几十年前日本的惠普、松下这些公司给自己的电子产品搞计划报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打印机,暗中在打印机中设置了一个使用时间,一旦用户使用到了这个时间,打印机就无法再正常使用了。到了今天,各类电子产品搞计划报废更加容易操作和更加隐蔽了。
其实厂家如此操作的背后,离不开增长这个词,为了增长而增长。在市场化经济非常发达的今天,厂家为了营收的增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仿佛全都染上了增长的魔咒。一家公司无论如何庞大,营收稳定,但如果没有了增长,就不被市场看好,甚至可能会因此出现一些危机;如果一家公司一直在高速增长,但巨额亏损,资本可能也会看好,觉得只要有增长在,暂时的亏损不怕。
我再说个我经历的事情,因为工作的项目中,使用了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厂产品,产品安装上线之后,问题重重,竟然最基本的功能都没开发出来就卖给我们了,毕竟也安装上去了,不可能拆除,也只能不断催着他们的技术赶紧开发出来,最终这家厂家的技术陆陆续续把功能搞上线,到今天依然有一些问题还没搞好,我在和这厂家技术聊的时候,就说你们全都是把这些半成品就拿出来卖了,这不是坑人吗?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客户在您们眼中,优先级低,所以就这么搞?他回答说公司产品太多,不可能等到完全搞好才拿出来卖的,不然市场早就没了,而且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要保持增长,所以也就这么搞了。说得理直气壮。这是国内一家上市公司,曾被美国列在实体清单当中,具体名字就不说了。
我觉得,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这么多厂家都在动用微操技能的情况下,我们最好别升级系统,被升级软件,能用就用着,升级了反而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