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跑分提升等同于性能提升吗(换手机前的2个忠告)
手机跑分提升等同于性能提升吗(换手机前的2个忠告)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懂行的人总是劝我们买手机时,一定一定不要把跑分,看作是太重要的第一标准,有参考价值,但不宜太过重视!这样一来,厂商就能拿节省下的资金用于充实其它配置,比如屏幕或者外观材料方面。就比如前两年时:在行内人眼中,即使天玑1100或骁龙765G的跑分再高,它们也会选择搭载麒麟820的华为中端机,或者是拥有苹果A12的旧代旗舰,理由很简单,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自研处理器会更靠谱,这种直接反映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的差异是数据所无法体现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调教,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它们这种拥有自研技术的国际大厂对于芯片的底层理解都非常深刻,毕竟自己动手做出来过,也就知道实际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它们知道处理器放在哪最合理,又或者是散热面积该如何配比等一众细节。第二是成本,虽然自研处理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但结合业内人士透露的一些消息来看,研发专利费收取本身就可以补偿成本投
“性能至上”被很多人奉为购机铁律,也不排除大部分的玩机党也喜欢追求性能跑分,而造成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跑分平台接连出现,各种针对性能的测试层出不穷,同时厂家“没规矩”的过度宣传也让很多小白的思想被彻底带跑偏。
所以今天,好物君就从性能方面跟大家讲一讲,除了跑分大家还应该重视的两个点,来提升性能方面的体验,本文有参考到知乎某匿名大神在数码论坛中发布的一则讨论帖,里面详细介绍了大神对于换机的两个忠告,相信大家看完后即使是小白也能有所科普。
忠告一:同水平的前提下,自研处理器大概率更好帖中大神如是说道:“现如今网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性能榜单,但归咎到底,它们讨论和对比的还是处理器跑分。
当然扪心自问的说,处理器跑分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毕竟这是最直观的纸面数据,可问题在于它的作用被不合理的过度放大了。”
就比如前两年时:在行内人眼中,即使天玑1100或骁龙765G的跑分再高,它们也会选择搭载麒麟820的华为中端机,或者是拥有苹果A12的旧代旗舰,理由很简单,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自研处理器会更靠谱,这种直接反映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的差异是数据所无法体现的。
- 那为什么自研处理器就大概率更好呢?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调教,不管是苹果还是华为,它们这种拥有自研技术的国际大厂对于芯片的底层理解都非常深刻,毕竟自己动手做出来过,也就知道实际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它们知道处理器放在哪最合理,又或者是散热面积该如何配比等一众细节。
第二是成本,虽然自研处理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但结合业内人士透露的一些消息来看,研发专利费收取本身就可以补偿成本投入,所以自研处理器的最终成本是低于其它处理器的。
这样一来,厂商就能拿节省下的资金用于充实其它配置,比如屏幕或者外观材料方面。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懂行的人总是劝我们买手机时,一定一定不要把跑分,看作是太重要的第一标准,有参考价值,但不宜太过重视!
忠告二:散热不行性能再强也白搭处理器好坏直接决定性能,这一点会直接反映在跑分成绩中。
但这其中也存在一点误区,那就是很多人会将处理器跑分与手机跑分混淆,因为同款处理器搭载到不同手机上时,性能高低是完全不一样的,区别大的甚至会差上三、四万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最为关键的还是两点,第一是调教,第二是散热。
调教太为主观了,不同厂商对于相同处理器的认知也都非常不稳定,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又挺难怪有一个标准去判定的。(就比如今年骁龙870芯片的神仙打架,可以说不同厂家所出来的手机简直天壤之别)
- 但散热却能直接体现在硬件方面
众所周知,手机长时间运行后处理器会发热,后续过高的温度又会触发处理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烧损,只好开始降频,降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处理器性能变弱,而性能跑分最多也就反映它的峰值水平,却反映不了持续时间长短。也就是说它可能保持强性能一小时,也可能仅为10分钟。
打个比方,第一款手机的性能跑分为65万,不过它仅能维持15分钟,第二款成绩为62万分,但它能维持1小时,显然,大家都会选择第二款,可如果只看跑分榜的话,谁又会知道这其中的玄机所在呢?
- 那如何能让处理器长时间不降频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散热,控制处理器温度,不让处理器触发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我们在购机时应该将手机性能和散热综合考虑,散热好坏由材质和模块面积决定。
材质方面,石墨烯和新金属都不错,面积上则是越大越好。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好物君今天所整理的两点忠告,它们应该都是小白用户比较容易忽略的点。当然,跑分也不能说完全不参考,不然十几年前的芯片拿过来,还不是一片冻土?
最好则是跑分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需追求巅峰,能达到业内普遍标准的情况下,再去参考上面的2点,自然就能得出好手机的结论了,所以奉劝各位朋友们可千万别再傻傻看跑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