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博物馆故事(红楼)
红楼博物馆故事(红楼)遗憾的是,惠英姑婆因为患有老年痴呆,对之前的一些故事已经记不太清楚。张若愚还辨别出,第二排的护士胡惠英,是他姑婆陈慰贫的铁杆闺蜜,是东莞石龙人。两位老人旧时是闺蜜,经常互相走动,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张若愚也称呼她为“惠英姑婆”,现在老人已经94岁高龄,居住在广州。找到了,当时学习的护士找到了7人7月13日上午,东莞市人民医院医生张若愚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张若愚出生于医生世家,与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拿着旧时的照片,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姑婆。站在第三排中间的陈慰贫便是张若愚的姑婆,也是东莞市人民医院退休中医何植春的夫人。可惜的是,她已经在1999年去世了。
△点击上方看视频
“第三排的这位,是我姑婆,叫陈慰贫,从我们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退休,1999年去世的。她也是我院退休中医何植春的夫人。”泛黄的照片让曾经尘封的记忆又一次鲜活,在合影照片中,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张若愚医生一眼认出了自己的亲人,还在照片上标注出了她的位置。
1888年,中国第一家德国教会医院在广东东莞成立。今年7月9日,曾为之服务二十余年的德国医生Otto Hueck和Hedwig Hueck家人,通过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发出呼吁,希望能了解到当时曾在医院受训的护士们后来的故事。
所幸的是,历经时间长河与茫茫人海,“红楼”演变成今天的东莞市人民医院,两位医生的故事也从未被遗忘。医院从翔实的历史资料中找回曾经的记忆,两位曾为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医生形象也变得更为立体。医院向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发去信件,希望能邀请到医生们的后人重返“红楼”。
找到了,当时学习的护士找到了7人
7月13日上午,东莞市人民医院医生张若愚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张若愚出生于医生世家,与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拿着旧时的照片,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姑婆。
站在第三排中间的陈慰贫便是张若愚的姑婆,也是东莞市人民医院退休中医何植春的夫人。可惜的是,她已经在1999年去世了。
张若愚还辨别出,第二排的护士胡惠英,是他姑婆陈慰贫的铁杆闺蜜,是东莞石龙人。两位老人旧时是闺蜜,经常互相走动,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张若愚也称呼她为“惠英姑婆”,现在老人已经94岁高龄,居住在广州。
遗憾的是,惠英姑婆因为患有老年痴呆,对之前的一些故事已经记不太清楚。
△胡惠英 、陈剑平两人方面都曾在医院跟随德国医生学习
再继续辨认,张若愚又认出了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医生:“他叫区瑞芝,一位跟着德国医生学习,自己医术也非常好的医生。如果没记错,他是广州中山二院一位外科专家的父亲。”
张若愚找来家人一起对照片中的人,最终,一共辨认出明确身份的7人,其中4人目前还健在,另外一人还在确认身份。
除了胡惠英老人,张若愚能取得联系的还有3名护士,他们都曾经向Otto Hueck和他的妻子Hedwig Hueck学习过。这三名护士分别是:目前居住在佛山的陈剑平、居住在香港的刘役群和居住在广州的文艳怀。他们从教会医院学习完护理后,都将护士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坚持救死扶伤到最后,有的开设了自己的诊所、有的到广州等地医院工作。
“红楼”的生日,是1888年4月1日
泛黄的照片被翻开,尘封的记忆也重新鲜活。对于很多东莞人来说,“红楼”是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别称,他们最信赖的也是“红楼”,但这个名称如何而来,来龙去脉还要重头说起。
如今,已经建院130多年的东莞市人民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建立最早的西医院之一,其前身是东莞普济医院和东莞医院。其中东莞普济医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东莞医院建于民国19年(1930年)。
翻开厚重的东莞市人民医院院志,1888年4月1日,德国基督教礼贤会创办东莞普济医院,院址在莞城文顺坊,设立门诊部和留医部(注:也称住院部),有病床25张。两位德国医生留下的照片中,其中的一张合影,就是东莞普济医院全体人员在仲鸾肺痨医舍门前合影,该医舍由1935年李仲鸾的夫人捐资三万元建成。
身处沿海地带,东莞不仅很早就开始了对外经济交流,也是最早接触到西医的区域。但在最初,西医在东莞的扎根之路并不顺畅——民众难以接受这个“舶来品”,就医人数不多,听说西医会“开膛破肚”,大多人退避三舍。而那些病急又无钱医治的人,反而成为最早的尝试者。西医的疗效在莞邑地区逐渐传开。
之后,来院就诊的人越来越多,医院留医部空间有限,于是,礼贤教会、在华德国人、本土开明绅士、乡贤筹款,在脉沥洲购地21亩建新院。
1907年,东莞普济医院正式迁至莞城脉沥洲,设有女住院楼、男住院楼、手术室、化验室、护理室、配药房、院长住楼及员工宿舍,有40多张病床。这也就是后来的位于莞城沙地塘的东莞市人民医院留医部。
由于新院建筑质量上乘,风格独具特色,红墙绿瓦,一派西洋风格,被人们称为“红楼医院”,这个称呼延续百年至今。后来,市人民医院从莞城沙地塘,迁到现在的万江新院。沙地塘的院区旧址,如今正在建设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对于很多东莞人来说,仍习惯性地将医院称为“红楼”。
Otto Hueck医生的中文名字叫何惠民
到1947年,普济医院已经发展为150多张病床。医院的日常门诊有肺病、气管炎、脓疮、膀胱结石等一般病症科目;留医则有传染病类、呼吸器官类、血液循环器官病类、口腔咽喉及食道部病类、胃部病类、肠部病类、腹膜病类、肝脏病类、肝脏及胆囊部病类以及妇产科病类、瘤肿等20多项,成为颇具规模的教会医院。
医院还于1924年设立了护士学校、助产学校,毕业生近百人,成为东莞在医疗、设备上都是最好的医院,也为莞邑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才。
“惠英姑婆告诉我,两位医生在东莞从业二十多年,不仅医术、医德得到东莞人的肯定,他们还学习了一口流利的东莞话,交流起来非常顺畅。”张若愚说,随着医院的发展,东莞人接受了西医,当时的东莞人有一种共识,如果患上了重病,一定要去“红楼”,那里的医生很好。
两位德国医生给东莞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知识。胡惠英曾提到,医院当时虽然有止痛药,见效很快,但医生们告诉护士,“不能老打止痛药,得尊重医嘱。”看来,当时对于滥用药物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识。
医院为东莞及周边的居民解除病痛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江纵队和地下党的统战工作下,普济医院抢救过许多东江纵队战士的生命,医治好许多伤病员战士。如治好了增城支队战士郭胜的头部重伤,以及东江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卢伟良的盲肠炎,东一支队三龙大队长陈昶的高烧等四十多个伤病员。
Otto Hueck医生还有个中文名字——何惠民。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从医多年的信念,在普济医院先后7任院长中,他任职长达26年,期间面对国内战火纷飞的时局,他勉力维持院务,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庇护难民。老东莞人提起何惠民时,无不竖起大拇指。
在普济医院任职结束后,1952年,Otto Hueck医生又带上了家人,一起到印尼从医,继续在当地开展治疗、护理培训。“真的很佩服他,他做的就是救死扶伤、济世为怀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张若愚说起Otto Hueck医生的一生,深受感动。
“希望你们来东莞做客,见证红楼精彩”
在看到两位德国医生后人发出的“寻人启事”后,东莞市人民医院也给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回复了邮件,希望尽快取得联系。
在回复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邮件中,东莞市人民医院这样写到:
Otto Hueck和他的妻子Hedwig Hueck1921年-1951年间的故事,以及文章中的照片,与我院的历史资料完全吻合。
我院领导看到推文后,为在时间长河与茫茫人海中找到当年为我院的发展和为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两位先驱,感到十分惊喜和万分荣幸。
我们迫切地想与我院发展的奠基人,分享自他们回国后这几十年来我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希望通过贵馆与Otto Hueck先生和他的妻子Hedwig Hueck女士的后人尽快取得联系。
并有意邀请他们到中国东莞作客,出席我院于9月下旬举办的第十二届“红楼艺术节”大型晚会,共同见证新时代红楼精彩时刻!
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蔡立民说,两位德国医生的贡献不仅为医院打下了优良的基础,也是东莞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欢迎他们的后人重返东莞,一起共叙“红楼”故事。
口述:
刘役群:我曾见到何惠民医生跪着为病人通便
那时候,因为日本人侵华,我没有书读了,只能到石龙乡下避难。后来平静了,就知道德国医院招护士。其实,那时候我年龄很小,他们本来要招18岁的,但我那年才16岁,就虚报了年龄学习。
当时是1941年,我学习到1944年,一共学习了3年,后来还继续学习产科,做助产士。给我们上课的是德国派来的医生,名字叫做何惠民,他是医生也是医院院长。
最开始学解剖学,就是讲一下人体有多少骨头。教材只有一本书,内容还比较晦涩,很难学,也没有很多卖,我们就自己抄写书的内容。后来还需要在病房里实习,由护士长带。
当时医院还有中国医生区瑞芝,另外有一位孙医生毕业后在石龙挂牌从医。
在医院有3个月的试用期。当时,我们做护士很辛苦的,不仅要倒痰盆、帮病人大小便,还要做清洁工作。
最开始学习做护士时,看到病人喊痛,我的就就很难过,因为自己还是学生,就问有经验的护士,为什么不给他们吃止痛药。她们告诉我,不能整天吃止痛药,要到时间才能按照医生吩咐吃,我也只好强忍难过看病人喊痛。
当时,莞城还有其他地方的人都来我们医院,主要是农民,还有莞城人。那时候,没有别的医院,能有这家医院看已经很幸福了,广州都有人过来,因为这里有何惠民医生,他看病例如膀胱结石很厉害。
我们医院还有个橱窗,割完的膀胱结石就放在那边,大大小小。有何惠民医生在,医院很出名的。每年我们都看很多病人,很辛苦,毕业的人就多开些诊所,能帮到更多人。
因为战争,医院也很艰难,但药物应该都够。不过,我见到外国医生本来习惯每天吃水果,由于经济问题吃不上,只好把白甘蔗切成一块块吃下去。
我觉得医院的德国医生服务态度真的一流,很谦卑。好比何惠民医生,他既是医生,又是院长、老师。我看到有一个病人需要通便,他就跪在那里帮助病人通便。还有去到稍潭麻风院,他就跟人家握手,也不怕的。而且对于穷人,他们也不会嫌弃。
【采写/视频】欧雅琴
部分图片和口述由医院提供素材整理
【作者】 欧雅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东莞市~东莞自营号~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