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多数店家也都会在空气管外,再套上透明管或蛇管,来增加一层保护。气压避震器多了空气管、高压钢瓶、打气泵浦、电控阀体与主控电脑等,这些都需安装于车内,因此如何将这些零件,因应车主的需求,例如是否要全部隐藏,妥善且牢固的安装于车尾行李厢内,是改装时的第一要务。说到空气管漏气,目前最常出现的地方在车身与空气弹簧间的空气管上,这是因为这段空气管需要跟着避震器上下移动,因此最好能跟着车上原本的管子,例如煞车油管或感应器线组固定一起,之后还要再确认最高与最低时,会不会拉到或挤压到才行。而空气管的选择,以尼龙管比较好,当然也有尼龙包覆铁弗龙的高档管,不过比较硬难弯曲,拉管的难度会比较高。而多数店家也都会在空气管外,再套上透明管或蛇管,来增加一层保护。至于空气管的走向,车内或车底都有人做,车内因为要拆内装比较费工,且日后要查修或更换新管比较麻烦,不过不用担心被石头打到而破损(外层套管就不用担心),也比较美观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1)

看似简单的气压避震器,由于周边管路多样,加上安装前后要注意的项目,较传统避震器复杂,想要好好玩气压,没有谨慎的安装工法,有时反而会让事后的问题杂生,因此第二章节笔者将透过介绍正确的安装过程,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气压避震器的相关知识。

安装最重要工作

固定牢固 电路安全

相较于传统避震器,气压避震器多了空气管、高压钢瓶、打气泵浦、电控阀体与主控电脑等,这些都需安装于车内,因此如何将这些零件,因应车主的需求,例如是否要全部隐藏,妥善且牢固的安装于车尾行李厢内,是改装时的第一要务,总不能车开一开这边晃、那边动,不只影响行车安全,久了也会导致气管接头漏气,这点若能搭配木工装潢,牢固度与美观性会好很多。

说到空气管漏气,目前最常出现的地方在车身与空气弹簧间的空气管上,这是因为这段空气管需要跟着避震器上下移动,因此最好能跟着车上原本的管子,例如煞车油管或感应器线组固定一起,之后还要再确认最高与最低时,会不会拉到或挤压到才行。而空气管的选择,以尼龙管比较好,当然也有尼龙包覆铁弗龙的高档管,不过比较硬难弯曲,拉管的难度会比较高。

而多数店家也都会在空气管外,再套上透明管或蛇管,来增加一层保护。至于空气管的走向,车内或车底都有人做,车内因为要拆内装比较费工,且日后要查修或更换新管比较麻烦,不过不用担心被石头打到而破损(外层套管就不用担心),也比较美观。其他例如气囊本身、电控阀体或管路接头的地方,目前已很少听到漏气问题。

此外,由于打气泵浦作动时需要很大的电力,因此电线要从电瓶处拉过来,如果电瓶放在车头的话,电线就会拉很长,目前多数知名品牌都会提供附有保险丝的专用线组给店家施工使用,不过拉线时还是要注意电线的走向,不可接近热源或易磨破的地方。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2)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3)

气压避震器多了空气管、高压钢瓶、打气泵浦、电控阀体与主控电脑等,这些都需安装于车内,因此如何将这些零件,因应车主的需求,例如是否要全部隐藏,妥善且牢固的安装于车尾行李厢内,是改装时的第一要务。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4)

多数店家也都会在空气管外,再套上透明管或蛇管,来增加一层保护。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5)

最常出现空气管漏气的地方,在车身与空气弹簧间的空气管上,这是因为这段空气管需要跟着避震器上下移动,因此最好能跟着车上原本的管子固定一起,之后还要再确认最高与最低时,会不会拉到或挤压到才行。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6)

空气管的选择,以图中的尼龙管比较好,软硬适中,抗拉性也优异,当然也有尼龙包覆铁弗龙的高档管,不过比较硬难弯曲,拉管的难度会比较高。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7)

由于打气泵浦作动时需要很大的电力,因此电线要从电瓶处拉过来,目前多数知名品牌都会提供附有保险丝的专用线组给店家施工使用,以确保用电安全。

减震筒总长要确认

让阻尼活塞有行程

由于气压避震器会有升高与降低的变化,每位车主想要的行驶高度不一样,加上车款不同悬吊结构也不同等因素,因此安装气压避震器时,也要特别注意减震筒的总长设定问题,要让内部的阻尼活塞有足够的作动行程,不能让它在开车时经常出现触底或触顶的问题,车主开起来会很不舒适外,减震筒的寿命也会大幅缩短,这须仰赖安装技师的反覆测试确认才行。

此外,每组气压避震器安装完成后,在顶高机上时,一定要先打气,将空气弹簧充饱气,然后再让车辆落地降低车高,不能没有充饱气就落地挤压空气弹簧,这样会导致空气弹簧出现内伤而影响寿命,尤其是直筒式气囊。需要会这样是因为打饱空气的气囊,泄气时会先平均收缩,之后再弯曲内折,如果没有打气的话,车辆落地时,气囊没有执行收缩动作就内折,就会折到不该折的地方,或折得不够平均而产生内伤,严重时内部可能会出现表面裂痕,这点不可不慎。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8)

图中上方红色托盘是不可以调整的,下方托盘则是用来调整减震筒的总长,安装时要确认减震筒的总长度是否适当,以提供内部阻尼活塞足够的作动行程,不能出现触底或触顶的问题,车主开起来会很不舒适外,减震筒的寿命也会大幅缩短。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9)

每组气压避震器安装完成后,在顶高机上时,一定要先打气,将空气弹簧充饱气,然后再让车辆落地降低车高,不能没有充饱气就落地挤压空气弹簧,这样会导致空气弹簧出现受损而影响寿命。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10)

安装好空气弹簧后,还要确认车高在最高与最低点时,气囊会不会磨到悬吊结构,才不会气囊都磨伤了还不知道。

压力VS.高度

取得均衡才是王道

最后要谈的是Part.1没有谈到的压力模式或高度尺模式的差别。气压避震器安装完成后,接着技师就会依据车主喜爱,将不同车高记忆下来,让车主可以在车辆降到最低时,按一个按键就能快速恢复到预设的高度,然后上车走人,而电控系统怎么知道帮空气弹簧要充气多久,才能到预设的车高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空气弹簧内的压力大小来决定。

店家可以找一个平地,然后把四轮手动调整到一样高度后,让电控系统去记忆这时候的四轮空气弹簧压力值,基本上下次就可以升到一样的高度了,但事情有这么简单吗?如果下次车主在斜坡升高车体,或后座有承载多人的话,相同的压力值,四轮的车高可能就不一致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来才会出现高度尺这个东西。

它是用来安装在底盘上,可与悬吊支臂连动,透过转动角度转换成升降高度的方式,来实际得知四轮的当前高度,哪一轮比较低,就帮那一轮多打一点气,反之过高则泄气来降低车高,如此四轮的高度就会随时都一致,是目前最高阶的控制系统。

不过要让高度尺发挥正常作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为最大关键,可这就煞费许多技师的脑力,有些车辆真的不好装,没装好除了高度尺可能失效外,甚至还会损坏故障,因此对于有些店家来说,能不装就不装,毕竟除非使用直筒式空气弹簧,或需要经常载人的大车,要不然直接用压力来设定车高,每次上升后的车高误差情况,并没有想像中来得大,有些车主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多了四颗高度尺,售价 工资多了2-3万元,对许多车主来说也是一笔费用。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11)

要让高度尺发挥正常作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为最大关键,可这就煞费许多技师的脑力,有些车辆真的不好装,没装好除了高度尺可能失效外,甚至还会损坏故障,因此对于有些店家来说,能不装就不装。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12)

气压避震器使用方法(气压避震器专题)(13)

编辑:agshocks霸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