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平台哪家靠谱(付费点播引争议)
知识付费平台哪家靠谱(付费点播引争议)“会员可以跳过广告”几乎是所有视频APP卖会员时最大的噱头,为了花钱买清净,很多人都选择充值办理VIP会员。但实际却是花钱买了会员跳过了片头100多秒的广告,逃不过15秒VIP会员专属广告。内嵌式广告无处可逃 专属广告VIP才能看2019年网剧市场的竞争激烈 不打着独播旗号,无法显示其高贵。优质的网络独播剧更是视频网站收割用户、完善会员制度和塑造品牌形象的利器,一家网站会员早已不能满足追剧的需要,优酷独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爱奇艺独播的《大宋少年志》、腾讯视频独播的《陈情令》,注定相当部分用户需要购买多家视频会员才能满足观看需求。而会员权益究竟几何?“免广告”名不副实,“自动续费”陷阱重重,会员观影遇“二次付费”,这些都是视频网站的一些套路。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9年影视行业因为种种原因,热潮退去,资本逐渐远离,多家影视在寒冬期都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ST中南、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唐德影视、当代东方、欢瑞世纪净利润跌幅最大。尤其是华谊兄弟,在2018年亏损11.82亿元后,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达6.52亿元。
资本的退出,让大批影视剧遭到了重新洗盘,影视剧上星困难,院线电影难过审,大部分影视剧都只能无奈的选择网播。网络平台成为2019年影视寒冬期的缓冲地,同时从侧面带动视频平台的发展,使其迈入“亿级”会员时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大行其道,今年的爆款剧从《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到最近热播的《庆余年》,均是纯网剧,口碑成了产品热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可见寒冬只是暂时的,寒冬淘汰劣质的资本和内容,优质内容迎来更好的时代。临近年末,VIP付费点播风起云涌,结合当下视频平台会员制的漏洞、视频行业难以盈利的焦虑及新商业模式探索,分析2019年视频行业这一“话题事件”。
平台套路深 会员权益难保障
2019年网剧市场的竞争激烈 不打着独播旗号,无法显示其高贵。优质的网络独播剧更是视频网站收割用户、完善会员制度和塑造品牌形象的利器,一家网站会员早已不能满足追剧的需要,优酷独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爱奇艺独播的《大宋少年志》、腾讯视频独播的《陈情令》,注定相当部分用户需要购买多家视频会员才能满足观看需求。
而会员权益究竟几何?“免广告”名不副实,“自动续费”陷阱重重,会员观影遇“二次付费”,这些都是视频网站的一些套路。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内嵌式广告无处可逃 专属广告VIP才能看
“会员可以跳过广告”几乎是所有视频APP卖会员时最大的噱头,为了花钱买清净,很多人都选择充值办理VIP会员。但实际却是花钱买了会员跳过了片头100多秒的广告,逃不过15秒VIP会员专属广告。
如果你真以为只有这15秒会员专属的广告,那真是太年轻太天真,现在剧集的广告很多都已经不再是外挂的了,而是内嵌在剧里的了。会员自己手动关广告、会员专属推荐广告、中间插播广告等手段层出不穷,“XX品牌邀您观看《XXX》”,带有大篇幅的XX品牌贴片的“前情回顾”,播一段由主演人员做的“创意中插”广告,也叫小剧场,你是会员也没用,只能选择滑动进度条来跳过或者看弹幕吐槽打发时间。
低价促销活动诱惑你入坑 默认绑定自动续费
有媒体曝光过“1分钱买会员的大坑”,1分钱可享受视频网站的7天高级会员,但是并没有提醒你会有自动续费这件事。现在几乎视频网站在购买会员时,都会默认勾选自动续费的选项,一般第一次操作的人根本不会注意这个操作,然后就被自动续费了,有些网站甚至没有任何扣款提醒。
在用户稀里糊涂“自动续费”后,为避免VIP会员用户流失,有些视频APP“取消自动续费”的按钮极难寻找,或者有些干脆就没有这一开关,导致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取消。
小编研究了一大圈,发现视频网站上开通的“自动续费”,却要通过“微信支付”等相应的支付平台才能取消。不知不觉自动续费好几个月,轻轻松松被收割一波。
会员再付费已成常态 仅为限时浏览权
此VIP非彼VIP 这个尊贵的VIP会员并没有多尊贵,相关数据显示,有些网站的会员率已经高达90%以上,也就是说会员权益没你想的那么厉害了。
购买了VIP会员后,想看一些新上映的电影或国外大片时,仍需要付费!付费观影甚至还有“附加条款”,不少影视资源要求用户在48小时或者固定时间内看完,过期后再观看又需要再次付费,购买的只是短时间的浏览权。付费方式不一样,有的掏钱,有的用券,但归根结底,想看就要继续充值。
超前点播引发风波
VIP会员权益不明,忍受广告、“不知情下”自动续费、观影付费都不是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收到的消息不再是你有XX会员吗?而是你买了XXX点播吗?不知道是该欣喜内容付费的普及度提高,还是感慨视频行业吃相难看。
近日,《庆余年》在腾讯、爱奇艺热播,每周一至周三更新2集,VIP会员抢先看6集,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50元,购买超前点播服务,就可以提前解锁6集内容。普通用户与购买点播用户,剧情相差12集,也就是男女主角还未相遇和男女主角孩子已经出来的距离。此段非剧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毕竟小编舍不得半张毛爷爷购买点播服务。
VIP付费超前点播此举一出,争议不断,当日即被正在追剧的网友“怼”上了热搜,人民日报针对此事评论指出,VIP之外设置VVIP,额外掏钱才能享受超前点播,视频网站是在制造焦虑诱发用户消费。
然而,这种超前点播的方式并非首次,时间拨回到今年暑期,大火的《陈情令》就开启了单集付费模式。3天破亿,豆瓣8.3,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占据各大数据平台播放量第一名,《陈情令》可谓是2019年最热的剧集之一。而它也将“会员再付费观看”推上风口浪尖。
在《陈情令》播至尾声时,“解锁至大结局”操作出现了。只要再花30元,观众便可以解锁最后的6集内容,或者以每集6元的价格进行单集付费,提前知晓蓝忘机与魏无羡的故事结局。一时间,剧迷们虽然议论纷纷,但依然愿意“付款”。据相关数据显示,《陈情令》大结局让腾讯视频一夜之间收益近8000万元。随后,腾讯视频关闭了超前点播购买用户的数据显示,在《陈情令》所举办的庆功宴上,其超前点播收入达1.56亿的消息不胫而走。
此后,视频网站此后纷纷效仿,《明月照我心》《没有秘密的你》紧随其上,超前点播陆续开启。而霸屏11月网剧热度第一的古装仙侠喜剧《从前有座灵剑山》,同样在接近大结局时,开启了此模式。
如今轮到《庆余年》,此刻的超前付费则有了升级的趋势。相比于之前的大结局提前看,《庆余年》选择在剧情刚释放一半时,热度刚起,就开启了再付费。46集的总体量,如今VIP更新到了第21集,不到整体的一半。而此刻,无论是在爱奇艺还是腾讯,点进《庆余年》超前点播四个字都清晰的“立在”22集至27集的上方。而且相比于之前30、12元的价格,此次《庆余年》也将付费金额调高到了50元。
可见,无论是金额还是提前解锁剧集的步伐,会员再付费在一点一点“向前”探索,寻找规律升级。
两大平台默契回应超前点播 50元竟是良心价
在被官媒和网友连续批判了快一周后,昨天腾讯和爱奇艺的两位高管相当有默契的陆续回应《庆余年》“会员再花50块提前看6集”的事儿。
12月17日,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就此事回应称,视频平台的内容在越来越多元,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多元。戴莹表示,“我们的初衷是想满足用户更多元的内容需求,但可能没太做好,未来希望能更多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做好排播的设计和告知工作。”
12月17日,腾讯视频副总裁谈及最近备受争议的《庆余年》“VVIP”模式时表示,“这次我们之所以备受争议,我觉得可能是对会员的消费心理还是不够体贴,这块确实是我们的bug或者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除此之外,腾讯视频、爱奇艺纷纷修改超前点播规则,腾讯视频会员可提前看6集权益不变,但可享额外3元每集的超前点播权,不再是支付额外50元观看6集的设定。爱奇艺同样修改了超前点播规则,VIP可在提前观看6集的基础上,以每集3元的价格再多看6集。
两家态度基本一致:收费超前点映确实吃相难看了点儿,没考虑到用户感受,但是不好意思我们现在还在亏本,所以必须想着法搞钱……
小编粗略算了一下单集3元,过了今晚8点,VIP更新到27集,还有19集,每集3元,提前看到大结局需要57元,貌似没有之前50元合适了呢?陷入深深愧疚当中,50元竟是平台良心价,我应该早买啊!平台鸡贼套路深,我太天真了。
亏损额居高不下 备受争议也不放弃新商业模式探索
看了最新的回应后,想必大家或多或少察觉到视频平台缺钱的焦虑。据公开资料显示,爱奇艺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亏损幅度进一步拉大,净亏损达3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亏了约4.8个亿,达到财报披露以来的最大亏损额。至于腾讯视频和优酷,则早在今年年初就分别做出亏损80亿元的年度预算,国内视频网站三巨头亏损严重。
在线广告营收不断下滑
今年第三季度,爱奇艺广告收入为21亿元,去年同期为24亿元,同比下降14%。腾讯媒体广告收入为37亿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7%。爱奇艺财报中解释,这是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以及信息流广告竞争加剧所导致。腾讯则将广告下滑原因解释为内容排播的不确定性导致视频招商广告收入下跌。
一直以来,视频网站主要的收入都来源于其广告收益和会员费用,但这看似合理的两种收入实际上是彼此冲突的。众所周知,国内的视频网站吸引用户购买会员的法宝首先是“跳过广告”,而跳过广告本身就和各大广告商的诉求相矛盾。
广告商出钱是为了让用户看到自己的广告,但视频平台却告诉用户,只要你购买会员就可以免广告观看内容,这种相互矛盾的商业模式,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了广告主的投放热情。
靠会员拉动入瓶颈期
据相关数据显示,腾讯视频、爱奇艺的订阅用户数均已经接近或超过了1亿用户,优酷、芒果TV等平台也拥有着不低的用户数量,而为了拉新,各大平台也是用尽浑身解数。爱奇艺联合知乎、京东,推出98元会员套餐,腾讯视频在618期间也牵手京东,而身为阿里系的优酷则一直生活在阿里系的套餐服务中。
如今,会员增速放缓,已是不争事实,对于趋于饱和的视频行业而言,如何留住老用户、获取新用户,是一件既有难度又需要成本的事,视频网站想要吸引更多的会员,势必将投入比之前更高的成本。
内容采购成本飚升
内容成本和版权费用,无疑是支出里的大头。为吸引更多用户成为会员,爱奇艺、腾讯、优酷也纷纷加大对自制内容的投入,视频平台的内容采购成本一路攀升,仅2018年,三大视频平台的内容采购总投入就接近700亿元。今年三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已经达到62亿元人民币,占到总营收的84%。据统计显示,2019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一共推出了131档综艺节目,其中爱奇艺54档、腾讯视频40档、优酷37档,但堪称火爆的精品内容仍寥寥无几。而这些节目,当然是靠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以爱奇艺为例,在2019年第三季度,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已经达到62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84%。
另一方面,购买的版权虽然可以给平台带来用户,但是成本却非常高。根报道,过去几年,视频网站的版权费翻了足有30倍多。以电视剧为例,2011年,乐视网出品的《甄嬛传》一集30万左右。到了2018年,腾讯出品的《如懿传》一集的价格高达900万。
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看,在表面的风光之下,各家视频网站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腾讯、优酷和爱奇艺三大视频巨头都在激烈竞争中寻找破局,平台当初免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可是谁也没想到会造成会员费用和广告费用此消彼长的局面。视频网站发展到今天,当初的商业模式已经完全不适用了,腾讯视频选择试水“超前点播单集付费”,在会员基础上推出增值付费服务;而爱奇艺则是倾向于考虑酝酿会员单价提升。
当下,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基本养成,未来,如何平衡用户和广告主?革新现有的会员制度,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这也意味着,未来如果出现更多的50元VVIP事件,或许并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