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书宋朝思维导图(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宋朝思维导图(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特点: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内容和影响:2.宋应星(明末科学家):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特点: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影响: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创作条件:
①医药世家,兴趣浓厚。②钻研前人著作。③医疗实践。
④认识到药物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
特点: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影响:
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2.宋应星(明末科学家):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特点: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内容和影响:
①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②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徐光启(明末科学家):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内容: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译本定名为《几何原本》,影响至今。
5.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著有以且记体为主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均作了详细记录,兼具地理学和文学价值。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构成:主体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设立卫所(驻军,屯田生产);修筑道路,形成完整军事防御体系。
特点: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18次) 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质量更优异。
作用:①军事防御体系。②南方农耕与北方游牧连接线。
③附近建农牧贸易场所,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明成祖时1406年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构成:宫城(紫禁城,核心)、皇城、内城、外城。(宫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黄金时期) 戏剧有突出发展。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我国章回体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白话描写。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书画: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3.戏剧: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