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四位新上海人的生活感想(遇见用数据说话)
听听四位新上海人的生活感想(遇见用数据说话)陆晓文:生活变化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但是离不开我们所说的开门七件事:衣食住行诸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我们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不仅仅是一些所谓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我们还有很多外在的改变,比如说我们现在老百姓的娱乐的时间多了、 比如说我们的旅游的次数多了、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我们居住的小区出门三公里五公里就有个花园、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公共设施也更加方便了,诸如此类,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我们所谓的开门七件事的一个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一个提高。在整体提高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技术的发展也好,制造业的发展也好,我们用的东西慢慢在那里提高,过去用电器和现在用的电器一定是有有所变化的,老百姓所的消费类型多样化了,那这个结构变化恰恰是可以体现我们老百姓生活变化的。主持人:您怎么样看待和理解上市民生活质量提高这件事?城市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持人:上海社会科学
12月19日晚,《望江驿遇见》直播间迎来了一位上海市人民生活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他就是来自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城市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陆晓文。节目中,陆老师从上海市民的收入与支出的变化、上海市民生活消费变化(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医疗教育以及上海市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陆老师表示:上海市政府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做了很多努力,相信在未来我们上海市民的生活会更上一层楼。
12月19号的节目同时在百度、优酷、爱奇艺、爱奇艺奇秀、咪咕直播、天翼视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Bilibili、中国网 、视讯中国、北京时间11个平台同步播出,全网播放量超过8万。
陆晓文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城市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以后您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陆晓文: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科蛮有意思,实际上社会学它是在80年代重新恢复,我们社会学所建立是在82年。所以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和改革方式同步的。我从事研究的方面还是蛮多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那么我从80年代进入社科院以后,进行了很多次的市民的生活的调查,那么从80年代到2015年,15年大概是每2到3年做一次,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大量关于老百姓生活变化的一些有关的数据,包括比如说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还有80年代时候,我们甚至还有这样一些题目,你每个冬天里洗几次澡,都是非常细致的一些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可以说是中国和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一个见证人。
主持人:您怎么样看待和理解上市民生活质量提高这件事?
陆晓文:生活变化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但是离不开我们所说的开门七件事:衣食住行诸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我们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不仅仅是一些所谓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我们还有很多外在的改变,比如说我们现在老百姓的娱乐的时间多了、 比如说我们的旅游的次数多了、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我们居住的小区出门三公里五公里就有个花园、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公共设施也更加方便了,诸如此类,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我们所谓的开门七件事的一个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一个提高。在整体提高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技术的发展也好,制造业的发展也好,我们用的东西慢慢在那里提高,过去用电器和现在用的电器一定是有有所变化的,老百姓所的消费类型多样化了,那这个结构变化恰恰是可以体现我们老百姓生活变化的。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说说70、80年代的居民生活收入和支出的一个情况吗?
陆晓文:我大概描述一个平常的家庭是怎么生活的。典型的一个家庭,大概家里有五个人左右,加起来是有三个人左右参加工作的,他赚来的钱当中有60%左右是吃掉的,大概10%左右的钱是用来穿衣服的,那么一个家庭一年可以储蓄的钱,一对家庭夫妇或者是三个人共同就业的话,他每年能够存下500块钱已经是非常好的,现在大概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一个家庭可以存大概3万到4万块钱,在平均家庭储蓄的上面,我们的储蓄率也在提高。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那个时候蛮有意思,大概那个时候平均的住房面积是6个平方,现在上海的平均的住房面积大概是要达到20平方左右, 那时候我们可支配的钱是很低的,不满百不满三位数的,而现在已经是五位数,大概是五六万元左右,所以说在这个前提下,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全世界有这样一个标准,当你收入大部分是吃的时候,你的生活质量是很低的,而当你的开支在文化教育、医疗保障上都增加的话,你的生活质量就提高了。
主持人:说到住房的问题,我们怎么理解从住房上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提高?
陆晓文:改革开放之前包括90年代左右的时候,我们的房子是作为福利产品,那个时候的房子是分配的,完全是一个福利性质的,但是在这个福利背景条件下,其实我们老百姓整个的一个生活水准、住房的水准相对讲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住房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是困扰我们老百姓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80年代中期,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提出要解改善居民住房问题,要慢慢提高3、4个平方米,那我们现在上海人均居民居住的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还有一个我们70年代,房屋的成套的结构是比较少的,很多的地方比如厨房都是公用的,邻里之间为了抢用这些地方经常发生纠纷,那我们现在都是独立的,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上海户籍人口当中,有自我的产权房的比例要达到80%,上海90年代有个公房出售,五年以后可以完全进入市场,而且在前几年21世纪刚刚进入的时候,我们整个的一个房价的水平还比较低,那么有资产的人还是蛮多的。在这个背景条件下,就使得上海的老百姓不仅仅是有生活质量的变化,实际他的财富增长也得到了某种提高。现在我们看到马路上走的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她可能在南京路上一套房,可能就是一个千万富翁。
主持人:其实医疗、教育是我们特别关心关注的两个问题,如何从这两个方面看待生活市民生活质量?
陆晓文:上海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是比较好的。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把自己孩子的未来的发展和它的水平联系在教育上,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天底下的父母有这样一个心理,所以在教育方面投入和选择最好的资源。而好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最近几年里面,我们对于教育的有关的资源的配置,对于好学校办分校,成为我们现在教育设施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是一个方面。那么我想教育当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外来人口在上海读书,我们的数量和有关的教师的水平要跟上,要同时为我们上海市的新上海人和老上海人要一起来服务,在未来还是有一个服务的空间的,那么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为上海的人口增长非常快,现在上海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一半占一半,所以外来人口孩子的读书也成为我们上海未来要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于医疗,在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由于实行的是完全福利性的这种医疗保障,每个家庭要付出的有关的医疗费用是很低的,它可能只占到我们整个家庭的2%或者3%,那么现在可能要到1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里面进行的,我们过去的上海的所有制都是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这个单位里面工作的话,就是单位给你报销有关的医疗费用,一旦有了体制外的经济体形态,那么这些人他的医疗保障的有关的来源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我举个例子:曾经在90年代的时候,我过去是个纺织工人,上海最大的一个工业是纺织业,这有40万的现役工人,同时还有40万的退休工人,所以要负担退休工人的有关的医疗和退休金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要去看病的话,你报销的有关的报销单子可能要排队排一个月才能报销,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医疗制度不和当时的改革的经济体制相匹配,所以我们后面就建立了一个现在所看到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说政府出一点,社会出一点,个人也出一点。这样的话就完全和过去我们政府或者是我们单位全额支出的社会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70、80年代的上海城市功能像一个心脏衰竭的老人,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很差的,您同意这种说法吗?这些年,上海有什么变化?
陆晓文:80、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家里日光灯都是很暗的,因为那个时候供电设施和有关的这种条件比较差。我80年代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上海电话的座机量大概12台,电话交换器接通质量的数量要比总的电话的数量要少,所以你电话老是打不通的,我那时候通知一个人去开会是不打电话的,是骑自行车去的。除了供电和通讯,我们的记忆里面想起在西藏路那个地方有两个很大的煤气包,但现在煤气包现在都拆掉了,上海更多的已经不使用煤气,是使用天然气。还有我们的自来水,上海市政对府自来水的供应和投入量是非常大的。这些年,我们电信设施改善的速度也很快的,我们现在家家有宽带,还是光纤且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通讯方便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世界领先水平。如果有朋友注意到我们上海地铁发展的事情,上海又要建多少地铁,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预想着未来上海的交通一定还会提高,随着慢慢投入和条件的改善,包括我们自己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都会使得我们的交通面貌变得更好一些。
主持人:那听您讲了这么多,最后想知道关于未来上海人民对政府是怎么样一个评价和期望?
陆晓文:从我分享的表格中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市民对政府所做的一些事情评价都蛮高的,同样应该看到就是从第11个五年计划到第12个五年计划,老百姓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和上海的未来发展都是抱有信心的,比如说比现在更好一些,它的比例要达到81%,就是老百姓对于我们上海未来的发展和对自己自身生活未来的改善,它都是具有很好的信心的。当然我们的发展是有不平衡的地方,我们也看到社会当中官员落在后面的人也有,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整体的一个社会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都具有比较大的一个信心,这是我们未来上海发展或者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意基础。
“几年改革开放40周年
展望下个40周年
上海市民生活的变化”
这就是陆晓文对上海市民未来的期望
在这里还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
让我们共同期待《望江驿·遇见》
每周一至周六晚19:00,让我们不见不散哟!
望江驿 遇见是由上海文广局主办,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和视讯中国联合运用媒体资源全力打造的全媒体文化会客厅。这里白天是一个城市书房,到了晚上则是一个灯火通明热闹的直播间。
其昌栈码头 滨江大道1658号~上海浦滨儿童医院之间 沿梯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