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吗(临床血液内分泌系统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吗(临床血液内分泌系统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原发性甲减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于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机制减弱,TSH 分泌增加。TSH 变化比甲状腺激素(TT₄ 、FT₄ )更为灵敏。亚临床甲减时,血 TT₄ (D 错)、FT₄ (E 错)未下降时,TSH 已升高。因此原发性甲减时,最早出现异常的是血 TSH(A 对)。由于 T₃ 由外周 T₄ 转化而来,故血总 T₃(B 错)和血游离 T₃ (C 错)早期正常,晚期减低。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检测血清 T4,TSH 确诊(A 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T4 降低、TSH 明显升高即可确诊,血清 T3 浓度可降低或正常(E 错)。GH 测定(B 错)为生长激素测定,主要用于侏儒症或巨人症的诊断。X 线腕骨片(C 错)主要用于了解骨龄、判断生长发育情况。染色体检查(D 错)主要用于检查遗传性疾病。  [正确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吗(临床血液内分泌系统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1)

医考倒计时7天

全文共5085字,内容有点长,先点开舒适音乐,边听边看哦!

  1.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确诊需要哪项检查
  •   A.T₄ ,TSH
  •   B.GH 测定
  •   C.X 线腕骨片
  •   D.染色体检查
  •   E.T₃ ,TSH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检测血清 T4,TSH 确诊(A 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T4 降低、TSH 明显升高即可确诊,血清 T3 浓度可降低或正常(E 错)。GH 测定(B 错)为生长激素测定,主要用于侏儒症或巨人症的诊断。X 线腕骨片(C 错)主要用于了解骨龄、判断生长发育情况。染色体检查(D 错)主要用于检查遗传性疾病。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早出现异常的是
  •   A.血 TSH
  •   B.血总 T₃
  •   C.血游离 T₃
  •   D.血总 T₄
  •   E.血游离 T₄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原发性甲减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于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机制减弱,TSH 分泌增加。TSH 变化比甲状腺激素(TT₄ 、FT₄ )更为灵敏。亚临床甲减时,血 TT₄ (D 错)、FT₄ (E 错)未下降时,TSH 已升高。因此原发性甲减时,最早出现异常的是血 TSH(A 对)。由于 T₃ 由外周 T₄ 转化而来,故血总 T₃(B 错)和血游离 T₃ (C 错)早期正常,晚期减低。

  3.男性,65 岁。因声音嘶哑、反应迟缓、浮肿入院,诊断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减,有粘液性水肿、心包积液。经左旋甲状腺素钠(L-T₄ )每日 25μg 起始、逐渐递增剂量治疗后,上述症状、体征已基本消失。调整 L-T4 剂量是依据
  •   A.TSH
  •   B.TT₃
  •   C.TT₄
  •   D.FT₃
  •   E.FT₄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甲减的治疗目标是甲减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清 TSH、TT₄ 、FT₄ 水平达到正常,左旋甲状腺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由于 TSH 变化最敏感,因此常以血 TSH(A 对)水平作为调整剂量的依据。

  4.女,42 岁。乏力、怕冷、便秘伴声音嘶哑 1 年,体重增加 8kg,经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拟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最适宜的起始剂量为
  •   A.125ug
  •   B.100ug
  •   C.75ug
  •   D.50ug
  •   E.25μg

  [正确答案]E

  题眼解析:甲状腺功能减退常用左甲状腺素作替代治疗,一般从 25~50μg/d 开始,由于激素替代治疗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生理量,所以最适宜起始剂量为 25μg(E 对)。

  5.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引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的原则
  •   A.由大剂量开始,逐渐递减到合适剂量
  •   B.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到合适剂量
  •   C.甲减越严重,起始剂量应越大
  •   D.间断用药有利于预防心绞痛
  •   E.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可停用

  [正确答案]B

  题眼解析:原发性甲减的治疗常以左甲状腺素作替代治疗,一般初始剂量小,为 25~50μg/d,每 1~2 周增加 25μg,逐渐递增到合适剂量(B 对 AC 错)。患缺血性心脏病者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剂量宜慢,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D 错)。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甲减,除药物引起的暂时性甲减外,其他永久性甲减均需终生服药,而非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可停用(E 错)。

  6.下列指标中用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是
  •   A.TSH
  •   B.TT₃
  •   C.TT₄
  •   D.FT₃
  •   E.FT₄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原发性甲减与继发性甲减的血甲状腺激素(FT₃ 、FT₄ 、TT₃ 、TT₄ )水平均降低,但原发性甲减病变在甲状腺本身,血甲状腺激素降低后,甲状腺激素对于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引起垂体分泌 TSH 增多。因此其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结果为 TSH增高、TT₄ 和 FT₄ 减低。继发性甲减病变位于腺垂体或下丘脑,血中 TSH 或 TRH 降低继发性的引起血甲状腺激素降低。因此继发性甲减血中 TSH 正常或减低、TT₄ 和 FT₄ 减低。故TSH(A 对)为原发性甲减与继发性甲减的鉴别点。

  7.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昏迷的关键是
  •   A.坚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B.水摄入量不宜过多
  •   C.禁用镇静安眠药
  •   D.增强免疫力
  •   E.避免过度劳累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昏迷发生的原因为血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坚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A 对),通常需终生服药。水摄入量不宜过多(B 错)、禁用镇静安眠药(C 错)、增强免疫力(D 错)、避免过度劳累(E 错)为一般预防治疗,未从根本上预防粘液水肿性昏迷的发生。

  8.女,27 岁,多食、善饥、大便次数增多,体重下降 1 个月。经甲巯咪唑治疗 1 个月后。FT₃ 、FT₄ 正常,TSH0.01μmol/ml。查体:P78 次/分,BP120/60mmHg,甲状腺Ⅲ°肿大,左侧明显,气管右偏。甲状腺切除术后半年,患者出现乏力、便秘、怕冷、体重增加。最可能需要的治疗药物是
  •   A.左甲状腺素钠
  •   B.普萘洛尔
  •   C.糖皮质激素
  •   D.丙硫氧嘧啶
  •   E.复方碘溶液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青年女性,甲亢行甲状腺切除术后半年,出现乏力、便秘、怕冷、体重增加(甲状腺手术病史,易容易出现甲减),系甲状腺破坏所致,首选左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钠)治疗(A 对)。普萘洛尔用于对于常规应用碘剂或者合并应用硫氧嘧啶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者(B 错)。糖皮质激常用于甲状腺危象(P242)和甲状腺炎(P243)的治疗,不用于甲亢的术前准备(C 错)。丙硫氧嘧啶(硫脲类药物)单用能使甲状腺肿大和动脉性充血,手术时极易发生出血,因此服用后必须加用碘剂直到症状基本控制。

  9.关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不正确的是
  •   A.从小剂量开始逐增至最佳剂量
  •   B.替代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
  •   C.替代用量应注意个体化
  •   D.确诊后即刻足量替代
  •   E.TSH 是评价疗效的最佳指标

  [正确答案]D

  题眼解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不能确诊后即刻足量替代(D 错,为本题的正确答案),都是小剂量起始(A 对),逐渐增加至合适剂量,替代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B 对)。治疗的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C 对)。治疗的目标是将血清 TSH4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E 对)。


  10.问.1 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
  •   A.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
  •   B.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C.与免疫介导的胰岛 B 细胞增生有关
  •   D.早期常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   E.多数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

  [正确答案]B

  题眼解析:1 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激活 T 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选择性胰岛 B 细胞破坏(C 错)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糖尿病(P734)。因此 1 型糖尿病病人多于青年期起病,以青少年患者居多,其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 对),患者起病初期往往需要胰岛素治疗(D 错)。2 型糖尿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成年人(A 错),早期多以生活方式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为主,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抵抗(E 错)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11.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正确的是
  •   A.空腹血糖升高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   B.空腹血糖正常可排除糖尿病
  •   C.两次 OGTT 仍不能诊断时应做第 3 次
  •   D.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一个亚型
  •   E.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糖尿病诊断是基于空腹、任意时间或 OGTT 中 2 小时血糖值,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 是糖尿病重要的诊断指标(A 对),但是空腹血糖阴性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B 错),只要空腹血糖、任意时间、OGTT 中 2 小时血糖值三者之一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即可诊断糖尿病。两次 OGTT 仍不能确诊糖尿病时,可暂时排除糖尿病的诊断(C 错),不必再做第 3 次检测。糖尿病的亚型包括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和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前期症状,指空腹血糖<7.0mmol/L或2hOGTT介于7.8~11.1mmol/L之间。

  12.问.1 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
  •   A.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
  •   B.易发生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   C.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
  •   D.早期常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   E.大部分有体重超重或肥胖

  [正确答案]C

  题眼解析:1 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某些外界因素激活 T 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选择性胰岛β细胞破坏,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而最终导致糖尿病(C 对)。1 型糖尿病起病年龄多小于 30 岁(A 错),多见于 40 岁以上成年人的为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病人胰岛 B 细胞受损严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B 错)主要见于老年 T2DM 患者。1 型糖尿病病人胰岛 B 细胞受损严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胰岛素绝对缺乏,多数患者起病初期都需要胰岛素治疗。

  13.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   A.ξ细胞
  •   B.P 细胞
  •   C.α细胞
  •   D.β细胞
  •   E.导管细胞

  [正确答案]D

  题眼解析:胰岛属于胰腺内分泌部分,包括有多种细胞,以β细胞(D 对)为主,分泌胰岛素;其次是α细胞(C 错)分泌胰高血糖素,以及δ细胞(A 错)分泌生长抑素;还有少数PP 细胞(B 错)分泌胰多肽、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 D1 细胞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导管细胞(E 错)为胰腺外分泌腺导出胰液部分。

  14.2 型糖尿病的特点是
  •   A.都有“三多一少”表现
  •   B.患者体型均较肥胖
  •   C.患者空腹血糖都增高
  •   D.空腹尿糖均呈阳性
  •   E.少数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正确答案]E

  题眼解析:2 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较轻,半数以上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有“三多一少”表现(A 错),少数病人在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才诊断出糖尿病,因此少数病人酮症酸中毒可为首发表现(E 对)。肥胖病人一般摄入热量多,其胰岛 B 细胞负担加重,易发生糖尿病,但 2 型糖尿病并非都体型肥胖,有的患者因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会出现体重下降、体型消瘦(B 错)。糖尿病诊断标准为:①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FPG)≥7.0;③OGTT2 小时血糖≥11.1mmol/L(P741),三者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15.男,68 岁。2 型糖尿病病史 14 年,血压升高 7 年,视物模糊 3 年,渐进性水肿 1 年。BP170/95mmHg。尿 RBC(-),尿蛋白 3.8g/d,血肌酐 182μmol/L,B 超示双肾大小正常。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   B.慢性肾小球肾炎
  •   C.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D.高血压肾损害
  •   E.糖尿病肾病

  [正确答案]E

  题眼解析:老年男性患者,2 型糖尿病多年病史,血压升高 7 年,视物模糊 3 年(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渐进性水肿 1 年、高血压、尿蛋白达肾病综合征范围(>3.5g/d)、血肌酐轻度升高(正常范围为 88.4~176.8μmol/L)提示患者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E 对),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均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A错)多有感染诱因,常为急性起病,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大量蛋白尿少见。慢性肾小球肾炎(B 错)常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血尿,双侧肾脏缩小。

  16.糖尿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肾炎硬化症在临床上尿液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A.尿糖较前增多
  •   B.大量血尿
  •   C.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及管型
  •   D.持续性蛋白尿
  •   E.出现酮体

  [正确答案]D

  题眼解析:糖尿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肾炎硬化症即糖尿病肾病的一种病理类型,由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早期尿液检查可无异常,后期尿蛋白可持续阳性(D 对)。糖尿病可出现尿糖阳性,当进入糖尿病肾病后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糖阈升高,尿糖可降低或呈阴性(A 错)。大量血尿(B 错)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 IgA 肾病,糖尿病肾病多为蛋白尿,血尿少见。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及管型(C 错)多见于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如不合并感染不会出现白细胞及管型。

  17.女,64 岁。2 型糖尿病 10 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 14.2mmol/L,血肌酐 96umol/L,尿蛋白定量 0.7g/d。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A.Ⅳ期
  •   B.Ⅴ期
  •   C.Ⅱ期
  •   D.Ⅲ期
  •   E.Ⅰ期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2 型糖尿病患者,头昏视物模糊(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蛋白定量 0.7g/d(>0.5g/24h),伴有水肿和高血压,符合糖尿病肾病Ⅳ期的表现(A 对)。

  18.男,63 岁。2 型糖尿病 14 年,血压升高 5 年,尿蛋白定量 2.6g/d,血肌酐 132umol/L。其蛋白尿性质应为
  •   A.肾小球性
  •   B.功能性
  •   C.肾小管性
  •   D.溢出性
  •   E.分泌性

  [正确答案]A

  题眼解析:糖球高管。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出现蛋白尿,因此其蛋白尿性质应为肾小球性(A 对)。肾小管性蛋白尿(C 错)多见于高血压。

  19.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是
  •   A.脑血管意外
  •   B.冠心病
  •   C.糖尿病肾病
  •   D.肾动脉狭窄
  •   E.下肢坏疽

  [正确答案]C

  题眼解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C 对)和视网膜病变尤为重要。糖尿病亦可合并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累及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B 错);累及脑动脉可致脑血管意外(A 错);累及肢体动脉可致下肢坏疽(E 错);累及肾动脉致肾动脉狭窄(D 错)。

  20.男,59 岁。2 型糖尿病 12 年。空腹血糖 5.6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1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06%。3 年前眼底检查可见微血管瘤和出血,近 2 月来视力明显减退,眼底检查可见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进展为
  •   A.Ⅱ期
  •   B.Ⅲ期
  •   C.Ⅳ期
  •   D.Ⅵ期
  •   E.Ⅶ期

  [正确答案]C

  题眼解析:患者眼底检查可见新生血管

往期真题预测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基础系统生理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10道题(二)

临床执业医师基础系统生理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10道题(三)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基础系统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10道题(四)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基础系统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五)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基础系统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六)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基础系统学笔试最后精准预测20道题(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