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16年前被传为黄瓜诗)
怎样看待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16年前被传为黄瓜诗)有一个词叫“法不责众”,赵丽华也曾想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可如果真的去起诉,恐怕得打一辈子官司。那种苦涩和无奈,兴许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如果他们就是要杜撰一些诗来黑你,你就算发了声明又能怎么样呢?”16年过去,很多当年参与那场网络“狂欢”的人,理应成熟了许多。不幸的是,《黄瓜,不仅仅是吃的》重现江湖,安在了贾浅浅身上。为何贾浅浅此前迟迟不愿发声澄清?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可赵丽华能理解,因为当年的她和如今的贾浅浅一样,面对网络暴力,在很长时间里选择不说话。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雪情 首席记者 韩忠林 实习生 张嘉琦
看着网上关于贾浅浅铺天盖地的议论,已经转行作画家的诗人赵丽华感同身受。
“回车键写诗”,不明来源的炮制诗歌,不容解释的谩骂和嘲讽…… 她16年前所经历的一切,与如今的贾浅浅何其相似。她们都被淹没在网络暴力的洪流当中。
“流言像扬花一样飞着/我伸出手掌/抓住了其中一片/感到它没有丝毫分量/但是在街上/它眯乱了那么多人的眼。”9月5日,赵丽华与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分享了她的诗《流言》。
16年过去,很多当年参与那场网络“狂欢”的人,理应成熟了许多。
不幸的是,《黄瓜,不仅仅是吃的》重现江湖,安在了贾浅浅身上。
为何贾浅浅此前迟迟不愿发声澄清?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可赵丽华能理解,因为当年的她和如今的贾浅浅一样,面对网络暴力,在很长时间里选择不说话。
那种苦涩和无奈,兴许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如果他们就是要杜撰一些诗来黑你,你就算发了声明又能怎么样呢?”
有一个词叫“法不责众”,赵丽华也曾想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可如果真的去起诉,恐怕得打一辈子官司。
事件平息之后,赵丽华改行画画,几乎不再参与诗歌圈儿的任何事情。
赵丽华和贾浅浅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任何交集。可是作为“过来人”,她理解贾浅浅,“很快大家就会明白,贾浅浅有她的大家认可的好东西。”
9月5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与赵丽华进行了独家对话,了解了她在网络暴力中的挣扎与彷徨。
“黄瓜诗”是个恶搞版
顶端新闻: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贾浅浅的舆论,其中有一首《黄瓜,不仅仅是吃的》。有业内人士称,当年这首诗也曾被用来抹黑您,真相是怎样的?
赵丽华:这次“黄瓜诗”很多人说是贾浅浅的作品,我一看就知道是恶搞版。2006年这首诗也被拿来恶搞过我,但实际上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写过。
顶端新闻:您和贾浅浅是否有过交集?
赵丽华:我跟贾浅浅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见过面,但是从贾浅浅诗词事件,开始知道她。
顶端新闻:对于和您有着类似境遇的贾浅浅,您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
赵丽华:现在网络谣言对当事人的伤害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当时最严重的时候就想自杀。
那个时候好像手机还没这么普及,大家就在电脑上评论。我不想看这些电脑,就想把全世界的电脑全部砸烂。
我现在真的云淡风轻,过来了就是过来了。
贾浅浅也是,这个事儿你记住了,他恶搞你半个月,还能恶搞你一个月两个月吗?很快会有其他的事件来遮蔽这个事件,没事儿,很快就会过去了,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很快大家就会明白,贾浅浅有她的,大家认可的好东西。
事件平息后,就改行做了画家
顶端新闻:在2006年的“赵丽华诗歌事件”中,您经历了什么?
赵丽华:“赵丽华诗歌事件”前后持续时间比较长,波及范围比较广,影响力也比较大。
那个时候,很多大咖、文化人都参与了论证、论战,就为我的诗歌是诗算不算诗;是好诗,还是不好的诗,进行了一个大的论战。
当然99%的网民认为这不是诗,但是也有极个别文化圈等各个领域的名人出来力挺我,专门写文章去论述。后来韩寒向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道歉,梁文道向赵丽华道歉,李吉柯德向赵丽华道歉……这些公开道歉的文章陆陆续续发出来,各个网站也分别做专题“哪个才是真实的赵丽华?”“赵丽华诗歌事件周年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赵丽华”,赵丽华诗歌事件才算落下了帷幕。
顶端新闻:“赵丽华诗歌事件”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丽华:事件对我个人影响非常大。这种事落在任何人头上都是很难承受的。
加上我是国家一级作家,也担任过《中国诗选》的主编,《诗选刊》编辑部主任,有一些官方的身份,所以说这种事件落在我头上,那种羞耻你可能都无法想象,所以我特别能对贾浅浅现在的处境感同身受。
在那次事件平息之后,我就改行画画了,诗歌圈儿的任何事情,我几乎是不参与的。
面对网络暴力,选择的是不说话
顶端新闻:您认为,当年的网络事件,是否对您形成了网络暴力?
赵丽华:肯定的,这个毫无疑问,是形成了网络暴力。
但是我觉着互联网就像我写过的一首诗《流言》:流言像扬花一样飞着/我伸出手掌/抓住了其中一片/感到它没有丝毫分量/但是在街上/它眯乱了那么多人的眼。
流言止于智者。真正有脑子的人,拿脑子一想就知道他们要干嘛。
顶端新闻:当时面临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您选择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选择那样做?
赵丽华:我选择的就是不说话,今年贾浅浅的这个方式也是不说话。你搭理他们干嘛呢?
如果他们就是要杜撰一些诗来黑你,你就算发了声明又能怎么样呢?
当年恶搞我的人也公开发文道了歉。当时的理由是,想拿诗歌界的一个人出来说事儿。
然后就认为赵丽华在诗歌界影响力大,在官方和民间影响力都有,所以就拿出我来恶搞。
可能再加上我又是个女性,更好恶搞一些,更激起大家的种种想象。写这么差的诗,你看赵丽华的这个职称、职务是不是跟中国作协主席睡觉睡来的,这个贾浅浅是不是靠着她爸爸?那么大家就掀起了这么一股子热潮,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拿着贾浅浅说事儿,都可以站在道德置高点上来批贾浅浅。
顶端新闻:您有没有想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赵丽华:有一个词儿叫“法不责众”。如果你去起诉,你也起诉不完,那是不是我得打一辈子官司啊。
诗歌争议事件频发背后,是社会大变革
顶端新闻:从赵丽华到余秀华,再到如今的贾浅浅,您觉得诗人和诗歌为何总是引起争议呢?
赵丽华:诗歌历来是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诗歌矛盾也是文化矛盾和社会矛盾最敏感的探针。诗歌争议事件频繁发生,从我的梨花体,到车延高的羊羔体,到乌青的乌青体,到刘傲夫的尿尿体,到余秀华,到贾浅浅,这些年诗歌争论频频,说明我们某些矛盾已经达到了一个通过诗歌争论去表现的阶段。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文艺复兴从但丁的《神曲》开始,之后是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之后是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达芬奇和拉斐尔的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提香及他弟子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的画,拉伯雷的巨人传,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前前后后300年,到莎士比亚的戏剧达到大成。
我们缺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一次文艺复兴,但是它有开始没结束,被抗日战争给打断。
所以说现在反复的诗歌争论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变革期,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来到了……我受受委屈就受受委屈,这都不重要。
顶端新闻:每次诗歌争议,很容易演变成全民“狂欢”,您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赵丽华:求真是当前的诗歌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贾浅浅的诗歌也好,我的诗歌也好,那种口出天然,那种自在自如,那种我口我心,那种“真僧只说家常话”的方式,大众接受不了。
大众已经习惯了那种高蹈伪饰,那种套子话,那种假大空的话语系统,你稍微朴素、直接、直白一点,他就受不了。他们接受不了特别真实的东西,这也是诗歌矛盾的根源所在。
我仍然觉得,大众的诗歌审美是急需要进行普及。
大众的诗歌审美,需要进行普及
顶端新闻:您认为大众诗歌审美应该如何普及?
赵丽华:诗歌圈这些人,很多是读着现代诗歌、和现代艺术齐头并进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审美,就是有些调侃,有些反讽,有些随意,有些自在自如……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是受教科书影响的这一批读者,他会认为诗歌必须是什么样的,必须有自己的格式,必须诗言志,必须是有承担的、有负载的、有一些正能量的……
但如果大家要看多了罗伯特•勃莱的诗,看多了布劳提根的诗,看多了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诗,看多了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心中有一个大的创作的自由,那无论看到什么样的诗,就都不足为怪,就会允许在诗歌上做各种的探索。
虽然说“黄瓜诗”既不是我的,又不是贾浅浅的,但你就是真写了“黄瓜诗”又能怎么样?黄瓜不可以写吗?它可以写。
顶端新闻:在大众诗歌审美普及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赵丽华:当年赵丽华诗歌事件之后,我做了一个100多所高校的巡回演讲。我就是想改变,首先要改变大学生们的一个固有的诗歌观念。因为当时正处在风口浪尖,所以说校长、文学院院长、老师们、同学们几乎都会过来,各个学校基本上是2000~3000人听我的诗歌演讲,每个学校几乎都是讲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这两三个小时或许能改变这些老师、校长、同学们固有的诗歌观念。
很多师生脑子里的“清规戒律”太多了,太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了,在创作上没有一个内心的自由,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导致他对诗歌有保守的看法,当他们看了那些好玩儿的西方现代诗歌和我们国家很多现代诗歌,一下子就改变了诗歌观念。
在此之外,我觉得100多所高校的巡回演讲,也让很多人对我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赵丽华写过一首《重生》,她想借此机会送给贾浅浅,送给所有经受网络暴力的人,也送给众多经历挫折的人们:
《重生》
我不是我母亲生我的那一刻诞生的
而是在岁月磨砺中一次次诞生了自己
命运的每一次劫杀
都使我重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