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立有哪些技术(日企再现造假丑闻)
日本日立有哪些技术(日企再现造假丑闻)日立金属表示,将就相关问题与客户一一单独协商,讨论应对措施,而截至目前,尚未有因以上违规行为导致安全、性能问题的报告。当日,日立金属成立了由外部律师等人员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针对此次事件进行具体调查,并查找原因。待调查结束后再采取具体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以上违规行为至少持续了10年以上,有多位公司内部员工牵扯其中,包括管理层人员。 磁性材料产品中,部分铁素体磁石和稀土类磁石的检查单和生产流程被篡改。在向客户提交的产品质量相关检查单据中,一些数值遭到人为更改,还有一些产品出货前并未进行必要的检查。铁素体磁石和稀土类磁石可用在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电机上。存在违规行为的工厂包括熊谷磁材工厂(日本埼玉县熊谷市)、佐贺工厂(日本佐贺县)、日立金属子公司工厂,以及韩国、印尼、菲律宾等海外生产基地。共涉及包括零部件厂商在内的大约140家客户。 管理层牵扯其中图片来源:日本Response网站
4月27日,日立集团旗下的日立金属宣布,该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生产的部分特殊钢产品和磁性材料产品存在违规检查、篡改数据等问题,受波及的客户包括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内,大约170家。“违规时间还在调查中,但至少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日立金属会长兼CEO西山光秋在当日的电话会议上透露。
数据篡改涉及170家企业
据日立金属透露,该公司于今年1月收到匿名举报,其生产特殊钢产品的安来工厂(日本岛根县安来市)有不当行为,之后公司对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最终发现部分特殊钢和磁性材料产品长期以来存在违规行为。
调查显示,安来工厂生产的14种特殊钢产品的检查数据遭到篡改,涉及大约30家客户。这些特殊钢主要用在汽车领域,作为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的原材料使用。
磁性材料产品中,部分铁素体磁石和稀土类磁石的检查单和生产流程被篡改。在向客户提交的产品质量相关检查单据中,一些数值遭到人为更改,还有一些产品出货前并未进行必要的检查。铁素体磁石和稀土类磁石可用在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电机上。存在违规行为的工厂包括熊谷磁材工厂(日本埼玉县熊谷市)、佐贺工厂(日本佐贺县)、日立金属子公司工厂,以及韩国、印尼、菲律宾等海外生产基地。共涉及包括零部件厂商在内的大约140家客户。
管理层牵扯其中
图片来源:日本Response网站
根据调查,以上违规行为至少持续了10年以上,有多位公司内部员工牵扯其中,包括管理层人员。
日立金属表示,将就相关问题与客户一一单独协商,讨论应对措施,而截至目前,尚未有因以上违规行为导致安全、性能问题的报告。当日,日立金属成立了由外部律师等人员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针对此次事件进行具体调查,并查找原因。待调查结束后再采取具体应对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日立金属此次的数据造假丑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知名媒体均进行了报道,但在4月28日的报纸上,除了《朝日新闻》将其作为经济板块的头条进行大篇幅报道外,其他媒体的报道篇幅较小,显得颇为“克制”。
对此,日本Response网站指出,这或许是顾虑到了兼任日本最大经济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会长的日立集团会长中西宏明。另外,日立集团为了强化竞争力,正在持续推进集团重组。作为集团核心板块,日立化成、日立金属、日立电线曾并称“日立御三家”,之后日立金属与日立电线于2013年合并,而日立化成在2018年6月曝出伪造检测数据丑闻,2019年底日立化成被出售给了昭和电工。
2019财年由盈转亏
图片来源:日本Response网站
目前还不确定数据造假一事会给日立金属的业绩带来多大影响,不过,此前由于全球经济减速,汽车、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的需求下滑已经引起了日立金属的警惕。
日立金属此前公布的2019财年上半年(2019年4~9月)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为456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3.4亿元),同比下滑12%,并出现了4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的净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磁性材料业务,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对其需求下滑,而汽车领域的价格竞争加剧,最终使得公司利润受损。
当时日立金属预计,其2019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全年将出现4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1亿元)的亏损,而2018财年净利润为3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日立金属做出由盈转亏的预期时,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下滑,而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制造业普遍受到冲击,其2019财年的最终业绩很可能较预期更糟糕。
另外,虽然数据造假的具体缘由还有待日立金属进一步调查,但可能与公司业绩压力、生存压力不无关系。就像三年前轰动汽车行业的神钢造假一案,其背后也隐藏着钢铁行业不景气、公司管理不善、绩效目标过高、市场压力大等种种问题。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