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的功能与组成(Linux内核简介子系统及分类)
linux内核的功能与组成(Linux内核简介子系统及分类)2.1 系统调用接口图2:Linux 内核的一个体系结构透视图 GNU C Library (glibc)也在这里。它提供了连接内核的系统调用接口,还提供了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和内核之间进行转换的机制。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内核和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是不同的保护地址空间。每个用户空间的进程都使用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内核则占用单独的地址空间。 Linux 内核可以进一步划分成 3 层。最上面是系统调用接口,它实现了一些基本的功能,例如 read 和 write。系统调用接口之下是内核代码,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独立于体系结构的内核代码。这些代码是 Linux 所支持的所有处理器体系结构所通用的。在这些代码之下是依赖于体系结构的代码,构成了通常称为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的部分。这些代码用作给定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和特定于平台的代码。二、Linux内核的子系统
一、内核简介
内核: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个用来管理软件发出的数据I/O(输入与输出)要求的计算机程序,将这些要求转译为数据处理的指令并交由中央处理器(CPU)及计算机中其他电子组件进行处理,是现代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由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通过进程间通信机制及系统调用,应用进程可间接控制所需的硬件资源(特别是处理器及IO设备)。
图1:GNU/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最上面是用户(或应用程序)空间。这是用户应用程序执行的地方。用户空间之下是内核空间,Linux 内核正是位于这里。
GNU C Library (glibc)也在这里。它提供了连接内核的系统调用接口,还提供了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和内核之间进行转换的机制。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内核和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是不同的保护地址空间。每个用户空间的进程都使用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内核则占用单独的地址空间。
Linux 内核可以进一步划分成 3 层。最上面是系统调用接口,它实现了一些基本的功能,例如 read 和 write。系统调用接口之下是内核代码,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独立于体系结构的内核代码。这些代码是 Linux 所支持的所有处理器体系结构所通用的。在这些代码之下是依赖于体系结构的代码,构成了通常称为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的部分。这些代码用作给定体系结构的处理器和特定于平台的代码。
二、Linux内核的子系统
图2:Linux 内核的一个体系结构透视图
2.1 系统调用接口
SCI 层提供了某些机制执行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的函数调用。这个接口依赖于体系结构,甚至在相同的处理器家族内也是如此。SCI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调用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服务。在 ./linux/kernel 中您可以找到 SCI 的实现,并在 ./linux/arch 中找到依赖于体系结构的部分。
2.2 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的重点是进程的执行。在内核中,这些进程称为线程,代表了单独的处理器虚拟化(线程代码、数据、堆栈和 CPU 寄存器)。在用户空间,通常使用进程 这个术语,不过 Linux 实现并没有区分这两个概念(进程和线程)。内核通过 SCI 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来创建一个新进程(fork、exec 或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POSIX] 函数),停止进程(kill、exit),并在它们之间进行通信和同步(signal 或者 POSIX 机制)。
2.3 内存管理
内核所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资源是内存。为了提高效率,如果由硬件管理虚拟内存,内存是按照所谓的内存页 方式进行管理的(对于大部分体系结构来说都是 4KB)。Linux 包括了管理可用内存的方式,以及物理和虚拟映射所使用的硬件机制。
2.4 虚拟文件系统
虚拟文件系统(VFS)是 Linux 内核中非常有用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为文件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接口抽象。VFS 在 SCI 和内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换层。
图3:VFS 在用户和文件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换层
在 VFS 上面,是对诸如 open、close、read 和 write 之类的函数的一个通用 API 抽象。在 VFS 下面是文件系统抽象,它定义了上层函数的实现方式。它们是给定文件系统(超过 50 个)的插件。文件系统的源代码可以在 ./linux/fs 中找到。
文件系统层之下是缓冲区缓存,它为文件系统层提供了一个通用函数集(与具体文件系统无关)。这个缓存层通过将数据保留一段时间(或者随即预先读取数据以便在需要是就可用)优化了对物理设备的访问。缓冲区缓存之下是设备驱动程序,它实现了特定物理设备的接口。
2.5 网络堆栈
网络堆栈在设计上遵循模拟协议本身的分层体系结构。回想一下,Internet Protocol (IP) 是传输协议(通常称为传输控制协议或 TCP)下面的核心网络层协议。TCP 上面是 socket 层,它是通过 SCI 进行调用的。
socket 层是网络子系统的标准 API,它为各种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用户接口。从原始帧访问到 IP 协议数据单元(PDU),再到 TCP 和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socket 层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连接,并在各个终点之间移动数据。内核中网络源代码可以在 ./linux/net 中找到。
2.6 设备驱动程序
inux 内核中有大量代码都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它们能够运转特定的硬件设备。Linux 源码树提供了一个驱动程序子目录,这个目录又进一步划分为各种支持设备,例如 Bluetooth、I2C、serial 等。设备驱动程序的代码可以在 ./linux/drivers 中找到。
三、内核的分类
内核在设计上分为宏内核与微内核两大架构。
3.1 宏内核
宏内核:是在硬件之上,定义了一个高阶的抽象接口,应用原语或系统调用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例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和存储管理等,这些功能由多个运行在内核上的模块来完成。
尽管每一个模块都是单独地服务这些操作,内核代码是高度集成的,而且难以编写正确。因为所有的模块都在同一个内核空间上运行,一个很小的bug都会使整个系统崩溃。然而,如果开发顺利,单内核结构就可以从运行效率上得到好处。
很多现代的宏内核结构内核,如Linux和FreeBSD内核,能够在运行时将模块调入执行,这就可以使扩充内核的功能变得更简单,也可以使内核的内核部分变得更简洁。
图4:宏内核示意图
宏内核结构的例子:
传统Unix内核:BSD、Solaris
类Unix系统(Unix-like)内核:FreeBSD、OpenBSD、NetBSD、Linux
DOS:DR-DOS
3.2 微内核
微内核: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促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创建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行程间通讯等。
微核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例如,进程的输入/输出锁定服务可以由运行在微核之外的一个服务组件来提供。这些非常模块化的用户态服务器用于完成操作系统中比较高级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内核中最内核的部分的设计更简单。一个服务组件的失效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内核需要做的,仅仅是重新启动这个组件,而不必影响其它的部分
微内核将许多OS服务放入分离的进程,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而进程通过消息传递调用OS服务。微内核结构必然是多线程的,第一代微内核,在内核提供了较多的服务,因此被称为'胖微内核',它的典型代表是Mach,它是Mac OS X的内核,可以说,蒸蒸日上。第二代微内核只提供最基本的OS服务,典型的OS是QNX,QNX在黑莓手机BlackBerry 10系统中被采用。
图5:微内核示意图
微内核结构的例子:AIX、BeOS、L4微内核系列、Mach(用于XNU、GNU Hurd)、Mi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