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英雄史有三页(这位法国大英雄的传记)
法国英雄史有三页(这位法国大英雄的传记)“我们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人物!”毛主席研读拿破仑的传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书时,从同学萧三那里借来一本《世界英杰传》,读到华盛顿、拿破仑的事迹后,他颇有感触地对萧三说:“中国人心之不振久矣,医国者无术以唤之起,不得不借助于人。拿破仑其扁鹊乎?”可见当时人们是将拿破仑这样的世界级英雄人物当做救国救民的希望。商务印书馆于1916、1917和1919年印行了三种版本的拿破仑传记,其中钱智修编译的《拿破仑》,经当时的教育部审定,曾作为学生课外必读书。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在探求救国图存的真理过程中,对于两位西方历史人物尤为关注——一位是美国的华盛顿,另一位就是法国的拿破仑。
1903年,益新译社和上海文明书局分别发行两种题为《拿破仑》的传记,前者的“译序”一开始就说:
“古今之英雄,孰不推拿破仑为第一?稍知学问者,无不震之于拿破仑之名。”
后者的“传序”说得更彻底:
“中国人心之不振久矣,医国者无术以唤之起,不得不借助于人。拿破仑其扁鹊乎?”
可见当时人们是将拿破仑这样的世界级英雄人物当做救国救民的希望。
商务印书馆于1916、1917和1919年印行了三种版本的拿破仑传记,其中钱智修编译的《拿破仑》,经当时的教育部审定,曾作为学生课外必读书。
毛主席研读拿破仑的传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书时,从同学萧三那里借来一本《世界英杰传》,读到华盛顿、拿破仑的事迹后,他颇有感触地对萧三说:
“我们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人物!”
多年后,毛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在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思想发展历程时,他坦言自己早年“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帝国主义,什么马克思主义。进了学校,也只晓得几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如华盛顿、拿破仑”;“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就没有听说过,只知道拿破仑、华盛顿”;“小时候信孔夫子的封建主义,后来进了学校就信资本主义,觉得华盛顿、拿破仑了不起”。显然,拿破仑已成为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心中的一尊偶像。
1949年后,毛主席认真研读过多种版本的拿破仑传。
据毛主席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
“有一次,他要看拿破仑传,选了几种翻译过来的本子。跟他一起读的同志一本还没有看完,他却三本都看完了。”
另一位工作人员也回忆说:
“直到七十年代主席还读过《拿破仑传》、《戴高乐回忆录》等书籍。而且对《拿破仑传》,他找过很多国家版本加以对照。”
著名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在《我与萧乾》和《一生的情缘》两书里都谈到:毛主席晚年想看一本《拿破仑论》的书,此书无中译本,急着找人从英文翻译。有关部门便找到了萧乾,把他从干校调回北京,几个人夜以继日地赶译,大致一周的时间就出了大字本,送给毛主席阅读。
196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时说:
“我研究法国历史时读过《拿破仑传》,一个俄国人写的。实际上是吹库图佐夫。”
这是指俄国历史学家塔尔列(1875—1955)写的《拿破仑传》。
1970年5月1日,毛主席在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讨论拿破仑时说自己读过“法国社会主义者马蒂叶(今译马迪厄)写的法国革命史”,“写法国革命史的人很多,我也看过一个苏联人写的,太简单。还看过一个英国人写的,英国人写法国的事,总是要骂娘的了。但是我看的那个英国作家写的书,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毛主席提到的这几部著作,除了塔尔列的《拿破仑传》外,还有研究法国大革命最权威的法国历史学家马迪厄(1874—1932)的《法国革命史》,英国霍兰·罗斯(1855—1942)的《拿破仑一世传》。这几部在20世纪中国比较流行的关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权威读本,毛主席一一研读了。
1964年1月30日,毛主席在会见法国议员代表团时说:
“法国出了一批唯物论者,除了《民约论》作者卢梭及伏尔泰,还有法国的山岳党。拿破仑对我们很有影响。他的一些著作,我都看过,法国的文化对中国也有很多影响。还有你们的巴黎公社,《国际歌》也出自你们的国家。还有《马赛曲》,我从前会唱《马赛曲》。还有你们国家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傅立叶、蒲鲁东。”
1970年10月14日,毛主席在会见法国前总理德姆维尔时明确表示:
“我对于你们法国大革命这一段历史看起来还有兴趣。关于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以至后来的大革命。以后是拿破仑统治时代,拿破仑第三,巴黎公社,你们的国歌《马赛曲》,也是在过去大革命年代产生的。《国际歌》,都不是音乐专家创作的。《马赛曲》也并不是在马赛创作的。在莱茵河前线,有一位将军创作的,后头因为马赛人的军队援助前线到了巴黎,这些人很喜欢唱这支歌曲,所以就叫《马赛曲》。”
1972年7月10日,毛主席在会见法国外长舒曼时又说:“对于西方历史,我是比较熟悉你们法国,法国十八世纪末的大革命。”
1973年9月12日在会见法国总统蓬皮杜时所说的话:“法国人的历史,我们感兴趣,特别是对法国大革命。”
毛主席接见法国总统蓬皮杜
由于深感兴趣和深入研读,所以毛主席对法国大革命史和拿破仑的熟悉程度,让一些法国人也感到吃惊。
马纳克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过法国驻华大使,他回忆说:
“毛主席对法国18世纪以来的历史,对于法国革命,对于19世纪相继进行的革命,对于巴黎公社,都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法国革命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运动的起点。此外,他对波拿巴特别了解,甚至了解那些细节问题。”
马纳克还回忆了他和毛主席的一次小小争论。1970年10月14日,马纳克陪同法国前总理德姆维尔和毛主席见面时,毛主席同马纳克谈论起法国大革命来。毛主席认为,英国人曾经占领法国的土伦港。而马纳克则说英国和西班牙的军队“没有占领土伦”。
毛主席仍坚持说:“我看到的拿破仑的传记上说,拿破仑是攻下土伦的,那时候英国人已经占领了。”
马纳克也坚持说:“我记得英国是从海路上攻打土伦的,包围了它,但好像没有占领。还要再核实一下。”
德姆维尔只好打圆场:“将来我们大使就此写一个备忘录交给中国政府。”
毛主席似乎比法国人更熟悉拿破仑——他的记忆是正确的。1793年12月,法国革命阵营的炮兵中校拿破仑率军队从英国和西班牙军队手里夺回土伦港,一战成名,拿破仑也因此登上法国大革命的政治舞台。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卡尔洛·波拿巴是个律师,母亲莉蒂西亚·拉莫利诺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1768),热那亚共和国以200万法郎将科西嘉卖给了法国。法国国王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兰西王国贵族。
拿破仑是波拿巴家的次子,按意大利文,“拿破仑”一词是“荒野雄狮”之意。在父亲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学习成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最优。
1784年,拿破仑升入巴黎军官学校。1785年10月30日,年仅16岁的拿破仑正式被任命为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他对炮兵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曾阅读了大量炮兵技术和战术方面的书籍。他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等历史上著名统帅的传记;广泛涉猎了有关欧洲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还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民约论》的作者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政局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1792年,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上台执政,9月22日,法国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国王,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被推上断头台。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引起国内保皇势力和国外封建专制势力的极大仇视。1793年8月,盘踞在法国南部土伦城内的保皇势力,占领极具军事政治价值的土伦港,并与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荷兰、西班牙和撒丁王国等国组成的反法军事联盟相勾结,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和西班牙人,使这个港城成了法国国内外封建专制势力的顽固堡垒。
1793年10月15日,年仅24岁的拿破仑参加了革命军土伦前线总指挥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从正面夺取土伦的作战方案。但是,名不见经传的拿破仑认为这个方案行不通。
拿破仑随即提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作战方案: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莫格内夫堡,夺取长卡半岛;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内港、外港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他指出,如此一来,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势下,不攻自破。
拿破仑的这一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使与会人员大为赞叹。革命政府特派员萨里切蒂对他非常赏识,立即任命他为围攻土伦的革命军炮兵指挥官,批准了拿破仑拟定的作战计划。
拿破仑来到土伦前线,以忘我精神积极进行战前准备。他搜集到近百门大口径火炮和大量弹药;他派专四处搜罗有用的军械器材,建立了军械工厂;他征用了马匹,组织生产柳条筐,以解决炮兵的机动性和工事修筑问题。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改变了法军炮兵的落后面貌。
拿破仑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即使需要休息,也是裹着大衣睡在地上,从未离开过炮群。他也因此赢得了士兵的尊重。
1793年12月14日,法军对土伦的总攻正式开始。拿破仑指挥炮兵使用45门大口径的火炮,集中向莫格内夫堡猛烈轰击。轰击持续了两天两夜,反法联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被一颗颗炮弹摧毁了,士气也被轰垮了。
17日午夜1点,6000名法军分成四个纵队,从南北两翼发动攻击,直扑莫格内夫堡。拿破仑指挥预备队,准备随时应付紧急状况。
由于天黑雨大、敌人负隅顽抗,法军伤亡很大。在进攻第二道防线时,法军遭受来自莫格内夫堡炮台炮火的猛烈反击,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在血泊中倒下;许多官兵惊慌失措,甚至绝望。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拿破仑率领预备队猛冲上来,并命令一个炮兵营迂回进攻,出奇不意地从棱堡后门攻击莫格内夫堡。凌晨3点多左右,该营突入了莫格内夫堡炮台,为后续部队开了个缺口,法军迅速夺取了整个莫格内夫堡。
反法联军也深知此地之重要性,进行了几次疯狂反扑,但都被英勇的法军击退。拿破仑以敌之炮攻敌之阵,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发挥榜样作用。当天色大亮时,敌人感到大势已去,便放弃抵抗。17日上午,法军经过数小时激战,终于克复克尔海角。
法军在占领莫格内夫堡和克尔海角后,立即改造工事,迅速调集火炮,将英国舰队完全置于法军火力控制之下,于当天开始轰击英国舰队。敌军司令被迫命令舰队张帆起锚,于当晚落荒逃离土伦港。18日白天,法军收复了土伦城外所有的炮台与阵地。
19日上午,法国大军开入土伦。这座法国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再次回到法国人手中。这大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打击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及反法联军的嚣张气焰。
拿破仑在土伦战役中显示的胆识和才干,尤其是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赢得了一致赞誉。一份上呈革命政府的报告中说:
“用文字无法形容拿破仑的功劳。他有伟大的知识以及同样伟大的智慧和勇气,而这些话对于此一稀有将才还不过是一种空泛的描写而已。”
拿破仑在土伦战役后的第三天,即由少校破格提升为准将。
土伦之战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此战使他崭露头角,大显身手,成为他军事生涯和一生事业的成功起点。从此,拿破仑·波拿巴步入了世界历史的舞台。
毛主席认为收复土伦港是拿破仑建功立业的开端。1973年6月22日,毛主席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穆萨·特拉奥雷时,谈到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学术贡献,称他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发展了康德的观点,毛主席又讲道:
“拉普拉斯教过拿破仑的书。现在的一些法国人,把他们的祖宗忘了,我说英国人占领了土伦军港,他们说没有。拿破仑是学炮兵的,他第一次立功就是收复土伦军港。拿破仑就不是法国人,他是科西嘉人,属意大利,刚刚割让给法国没两年,他就变成所谓的法国人了。他很不满意他的父亲投降法国。”
虽然寥寥数语,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拿破仑的家世和早年的经历是十分熟悉的,这当然得益于他从少年时代到老年时期,孜孜不倦地研读各种版本的拿破仑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