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动脉cta检查技术(颅脑动脉系统及CTA检查技术)
头颅动脉cta检查技术(颅脑动脉系统及CTA检查技术)1. 颈内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部的范围: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MRA:属于无创检查,不需注入造影剂,无射线辐射损害,安全性最高。但MRA存在假阳性及夸大狭窄程度的不足,且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急症、烦躁患者、婴幼儿及体内有铁磁性金属异物的患者。颅脑动脉基本介绍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颅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300万人有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中年人及老年人,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脑血管疾病带来后遗症具有高致残率。那么如何做好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如何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呢?
常见的血管成像技术包括DSA、CTA、MRA。
DSA: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一种较为可靠、准确的诊断方法。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诱发或者加重患者血管痉挛,造成动脉瘤破裂等。同时,DSA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花费时间较长、检查费用高,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CTA:可以进行颅内动脉瘤大小的测量,并较好地显示脑动脉瘤局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周围血管分支情况。64排以上的螺旋CT因其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等优点,诊断结果参考性较强但是存在辐射,不适合孕妇或者儿童等敏感人群。碘造影剂过敏者不宜检查。
MRA:属于无创检查,不需注入造影剂,无射线辐射损害,安全性最高。但MRA存在假阳性及夸大狭窄程度的不足,且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急症、烦躁患者、婴幼儿及体内有铁磁性金属异物的患者。
颅脑动脉基本介绍
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两个系统供应脑部的范围: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1. 颈内动脉系
发自颈总动脉,经破裂孔入颅。主要分支包括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2. 椎-基底动脉系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动脉、迷路动脉、大脑后动脉。
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吻合形成封闭的七边形血管环。其意义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是侧支循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颅脑CTA检查技术
1. CTA检查的基本原理
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理想状态是处于最高峰且兴趣区内血管腔对比剂充盈均匀)进行连续的原始数据采集,然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靶血管,形成成像的血管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2. 检查前准备
(1)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2)明确保持固定姿势的重要性;
(3)交代不能做吞咽、眨眼等动作;
(4)告知注入对比剂后身体会有发热感为正常现象,无需紧张。
3. 检查方法
选择扫描序列。
(1)平扫
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③扫描范围:依据病变情况具体确定;
④扫描方向:从下往上扫(足至头);
⑤扫描层厚、层间距:0.75 mm、0.625 mm。
(2)增强
①对比剂用量: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40 ml(儿童体重用量为2 ml/kg);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注射速率3.0 ml/s以上(注射速率可酌情降低,一般4.0 ml/s);
③ 扫描开始:采用Bolus Tracking检测于肺动脉分叉高度的主动脉,当CT值达到100 HU后自动触发启动扫描。
后处理技术
1. 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
将增强图像和平扫图像分别导入图像后处理工作站Neuro DSA软件进行减影。得到减影数据后,保存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得到减影图像进入InSpace后得到血管VR图像。
2. 容积再现重组(VR)
以扫描容积内像素密度直方图的不同峰值代表不同的组织,然后计算每个像素的不同组织百分比,换算成不同的灰阶,以不同的灰阶及不同的透明三维显示容积内的各种结构。主要以三维立体观察血管情况。
3. 最大密度投影(MIP)
把扫描后的三维数据叠加起来,以操作者选定的作为投线方向,在该投线方向三维数据中的最高密度体素投影到二维数据中,其余体素则被删除。MIP可以从任意角度投影,主要观察血管钙化情况。
4. 多平面重组(MPR)
利用三维重组技术对CT采样获得的数据进行任意方位的断层图像重组。包括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主要用于观察血管的比邻关系和将迂曲的血管在一图像上显示。
颅脑CTA在临床的应用
1. 颅内外动脉狭窄
CTA对颅内大动脉闭塞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血管狭窄>50%,敏感度和特异度:97.1%、99.5%。
2. 颅颈动脉夹层诊断
可看到颈内动脉夹层的狭窄管腔。对于椎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00%、98%。
3. 影像学检测脑动脉瘤首选方法
对于脑动脉瘤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6.3%、100%、94.6%。<3 mm动脉瘤敏感度81.8%,<2 mm动脉瘤敏感度50%。
△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狭窄
△左侧椎动脉瘤
CTA是检测脑血管病变的必要手段。从CTA扫描成像后的MIP和VR图像其效果非常接近DSA影像,因此CTA在一定程度可代替DSA,或者筛选出有必要做介入的患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