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绝味食品一季报:以绝味食品为例介绍财务数据

绝味食品一季报:以绝味食品为例介绍财务数据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00比如说绝味卖给子公司100元的货,成本80元,那么母公司做如下分录:第一大块是收入,它只有一个报表项目,就是营业收入,当前我们确认收入时采用权责发生制,说简单一点就是你将产品交付给客户,例如绝味食品将鸭脖等产品交给加盟商,加盟商享有该鸭脖的权益(卖掉鸭脖收入归加盟商)、承担该鸭脖的风险(鸭脖卖不掉损失也是加盟商承担),那么绝味就能确认收入,同时也能确认成本。这里面就有几个点了,比如说,如果卖掉鸭脖收入归绝味,那么加盟商得到的就是受托代销商品,绝味就无法确认收入(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如果加盟商不承担存货损失风险,比如说加盟商可退货,那么,绝味也不能确认收入,收到的钱只能作为与负债(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银行存款;贷:预计负债)。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格是合并利润表,就是说报表上包括了绝味的母公司和绝味的子公司,所谓子公司

我准备写一个系列介绍一下各个财务数据,在具体讲各个数据之前,先说一下,我可能为了讲得更清楚一些,会在其中用一些会计分录,然后会计分录记住一些口诀就比较容易看了

  1. 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货币资金、库存商品等企业资产在借方表示增加,比如借:货币资金100,表示货币资金增加100元,在贷方表示减少,贷:货币资金100表示货币资金减少100元)
  2. 成本类科目,借增贷减(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在借方表示增加,在贷方表示减少)
  3. 负债类、收入类科目,贷增借减(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负债类科目在贷方表示增加,在借方表示减少;主营业务收入等收入类科目同样在贷方表示增加,在借方表示减少)

在写的过程中也会尽量去查资料,尽量准确,但毕竟我的个性比较轻浮,如果某些细节不准确,请不要喷我。

我会用绝味食品的报表介绍各个数据,因为比较爱吃。

绝味食品的利润表如下图所示:

绝味食品一季报:以绝味食品为例介绍财务数据(1)

第一大块是收入,它只有一个报表项目,就是营业收入,当前我们确认收入时采用权责发生制,说简单一点就是你将产品交付给客户,例如绝味食品将鸭脖等产品交给加盟商,加盟商享有该鸭脖的权益(卖掉鸭脖收入归加盟商)、承担该鸭脖的风险(鸭脖卖不掉损失也是加盟商承担),那么绝味就能确认收入,同时也能确认成本。

这里面就有几个点了,比如说,如果卖掉鸭脖收入归绝味,那么加盟商得到的就是受托代销商品,绝味就无法确认收入(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如果加盟商不承担存货损失风险,比如说加盟商可退货,那么,绝味也不能确认收入,收到的钱只能作为与负债(那么绝味会计分录大致为借:银行存款;贷:预计负债)。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格是合并利润表,就是说报表上包括了绝味的母公司和绝味的子公司,所谓子公司就是绝味食品能够控制(比如持股超50%,或者在董事会占据半数以上等席位,也就是说绝味在日常事务中想让他做什么,他就能做什么)如果门店是绝味的子公司,那么虽然作为母公司的绝味食品能确认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但在编合并财务报告时,公司会把这笔收入抹去,或者说仅有在子公司将产品卖出时,这张利润表才显示收入,换句话说,在编合并利润表时会假设这笔母公司卖子公司的交易没有发生。

比如说绝味卖给子公司100元的货,成本80元,那么母公司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子公司做如下分录:

借:库存商品 1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100

如果子公司卖了一半,收到80元,那么他做如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贷:库存商品 50

在编报表的时候,会将母子之间的交易抹去,即: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90

库存商品 10

于是报表上剩下营业收入100 80-100=80元、营业成本80 50-90=40元,库存商品100-50-10=40元,这样一来仿佛母子之间的交易没有发生。

说了这么多,也是比较啰嗦,而且真实收入确认法则比这个啰嗦更多,包括5步法,还包括8种特殊情况,个人感觉炒股票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公司给多少大概就是多少,当前收入确认法则中还是能清除掉一些不真实的交易。

利润表中第二大块是营业总成本,包括很多内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是营业成本,和收入对应,确认收入的时候要结转成本,成本从存货中来,确认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成本包括生产或取得该商品时付出的料(原材料)、工(生产人员的各类工资)、费(各类制造费用,比如机器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水电等)、税(一般不包括增值税)等,先将这些支出归结到库存商品中,再按一定的发出方法结转成本,所以营业成本一般反应了生产一件产品的大致耗费。

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就是毛利润,将毛利润除收入就是毛利率,毛利率大致可反映出一个公司的品牌、技术行业、行业地位所带来的附加值,关于毛利率的高低解读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毛利率高的企业,表示其附加值高、或者品牌强大、或者技术含量高,公司护城河也高,但个人觉得毛利率太高也不是件好事,它表示行业吸引力很强,很容易把其他行业巨头吸引过来,痛心疾首的就是当年网宿科技作为CDN行业龙头毛利率长期高于40%,结果各大云计算厂商这块肥肉是云计算难得的赚钱机遇,纷纷冲过来开启价格战,搞得现在一蹶不振。我现在觉得生益科技这种毛利率20%多,净利率10%左右的龙头活得挺舒服的,别人谁敢来、你没我的规模、没我的产业链深耕,我把价格定在这里,把产品摆在这里,你进来就是亏钱,行业门槛比那种靠品牌、靠技术的似乎还要高的多,我反而可以在里面好好赚钱、好好研发高端产品,行业格局就很稳定。

当然毛利率也需要结合行业来对比,比如软件行业、白酒行业这种显而易见没什么原材料的毛利率都非常高,而传统制造业毛利率就明显低了,当然同一行业、同一种商业模式当然毛利率高一点还是能体现出你有一定优势的。

这个也是个人对于毛利率的一点思考,不喜勿喷。

先写到这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