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喜剧创作者,宁浩新作被嘲不如抖音短
宁浩喜剧创作者,宁浩新作被嘲不如抖音短去年十月,短片在平遥影展惊艳亮相。徐磊执导(《平原上的夏洛克》),贾樟柯、宁浩(又名浩柯CP,谐音:好嗑)担纲双男主。影迷们想必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看他们出洋相了。一部39分钟的短片,满足你这个心愿。《地球最后的导演》。
你或许听说过不少导演骂演员的传闻。
谁把谁骂哭了,谁让谁NG了几十次……要求严厉,一丝不苟。
但如果是导演自己来做演员呢?
而且还演自己?
影迷们想必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看他们出洋相了。
一部39分钟的短片,满足你这个心愿。
《地球最后的导演》。
徐磊执导(《平原上的夏洛克》),贾樟柯、宁浩(又名浩柯CP,谐音:好嗑)担纲双男主。
去年十月,短片在平遥影展惊艳亮相。
瞬间火爆。
当时,不少人在豆瓣留下高分评价:
平遥今年真的是过年了
欢乐看到结尾,眼泪差点流下来
电影院才是它的归宿
肉叔有幸参与了那场首映,对片子十分喜欢,也一直盼着它能早些和大家见面。
就在上星期,它终于来了(B站线上放映)。
谁知道。
或许是因为付费观看,或许是因为不够好笑,于是一片骂声。
被嘲讽不值六块钱、被嘲讽不如抖音短视频……
前后两次口碑悬殊,说明什么?
是影迷趣味,必然不能让大众买单?
还是说受影展氛围加持,片子被当时的观众过誉?
不尽然。
在肉叔看来,问题的根源或许是。
片中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预言,正在现实中一一应验。
笑着笑着就哭了
2065年的世界会是啥样?
大卫·爱登堡曾经告诫我们,如果不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将会在本世纪内上演。
按这说法,四十年后,人类应该已经走到了毁灭的边缘?
但在《地球》的故事里,恰恰相反。
得益于技术进步,人类计算出一个又一个精确的“黄金比例”,让大部分人过上了真正解放双手的好日子。
精确的背后是“正确”。
机器人和面,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经验失效,留下的只有数字。
与规则。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那些暧昧的,留白的,粗粝的,被称作艺术的东西,就逐渐走向濒危。
于是,徐磊给同行和影迷开了个大玩笑。
世界好得很,毁灭的是电影。
首先死翘翘的,必然是普罗大众看不懂的那种电影。
什么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黑泽明......你能想到的所有电影大师的作品,统统沦为街边廉价的“五元自选”。
想想也对,规则之下,没有暧昧。
国产文艺片乍一看还没死绝。
还有部《小武》,被做成真人版标本,放在博物馆大厅里循环展演
可当镜头一转,围观路人走的走散的散,观众寥寥无几。
谢谢大家来到电影博物馆
与我们一起了解电影这一门夕阳艺术
我们在这里穿过站台,送走了小武
世界很大,我们江湖再见
朋友们,让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等挥手那人转过身来,好家伙,这满头白发的工作人员,不就是贾导本人?
正如片名所示。
在2065年,早就没人看电影。
什么电影振兴协会,什么电影博物馆,都是为申遗搞的面子工程。
对四十年后的小孩而言,电影甚至只是道听途说:
听说
是我爸他们小时候的一种娱乐方式
很无聊的
地球上只剩俩不肯死心的导演。
说是导演吧,也是过去式了。毕竟......观众都没了,哪还有片子可拍。
于是,一个转行做电影博物馆的假导演(真·假导演),被临时演员呛声,也只好把气先咽下去,等人走光了再嘀嘀咕咕:
md,五十年前谁敢跟我喊停
另一个当起乡野农夫,整天靠欺负小屁孩过一过导演瘾。
所以,风光了百余年的电影,最后真的什么都没留下?
倒也不是。
俩人约去迪厅蹦迪,年轻姑娘(张婧仪 饰)瞅上几眼,磕磕巴巴半天,还是能说得出宁浩大名。
人宁导,好歹也是中国最卖座的导演之一。
至于贾导......
-贾导?您还活着呐
-......还幸存着呢
-我在历史书上见过你
-那是电影史?
-娱乐史
噗,拍了几十年文艺片,作品没人气,倒是八卦永流传。
徐磊可真够损的。
但两位导演也积极配合拿自个儿开涮,在《地球》里处处自嘲是活在过去、没人在意的老艺术家。
贾樟柯捧书夜读,读的是自己那本《贾想》。
写得真好
宁浩的手机铃声,还是19年《疯狂的外星人》主题曲。
但你看年份,2065年,为什么?
肉叔猜想了一下,大概是贾樟柯从影70周年,也是电影诞生170周年。
开场即致敬。
如果你是俩人影迷,打开《地球》一定看得乐乐呵呵。
可为什么很多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毁灭的不止电影
这就要说到,为什么是宁浩和贾樟柯?
两人都有“戏瘾”。
贾樟柯不但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他在《后会无期》里说过那句著名的:“小孩子才讲对错”,后来还主演了程耳的《不浪漫》。
宁浩呢,至今为止演过的角色有:房产中介、烤串大叔、无良房东、地痞流氓、的士司机、精神病人……
但他俩主演,显然不是这个原因。
原因在他们的身份:
导演。
既是第六代代表人物,又是山西老乡。多年来,这两位导演一直被大家拿来比较。
徐磊便顺势嘲讽这种陈词滥调,写下争夺非遗传承人的戏码,让两位在《地球》里上演一出出battle大戏。
比如艺术性和商业性。
名场面:过气老艺术家的商业 拉踩 互吹。
-宁浩导演,你叱咤影坛几十年啊,也是一段传奇......
-要说经典啊,还得是你的这个《在清朝》《小武》《站台》,拿了多少大奖啊你说
-也就两三个,也就是什么狮啊豹啊熊啊,就点野生动物,还是你厉害宁导,那票房一弄几十亿......
-我那个有的时候呀,也只有十几亿
歪个重点:《在清朝》迟早会有,最晚2065年
在这个维度上,两人的确互为补充。
1998年,贾樟柯凭《小武》平地一声雷,第二部长片《站台》便入围金狮奖,自此成为各大国际影展的宠儿。
在国内影迷圈,他也被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开路人。
因为在他之前,没人这么拍县城青年,能精准捕捉到他们的愤怒和失意。
陈丹青就曾在看过三遍《小武》后评价贾樟柯。
是和第五代导演不同的一种动物。
宁浩呢?
在艺术性上谈不上革新,但06年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便一举缔造票房神话,以不足300万的成本,狂揽近3000万的票房。
这部片你一定看过——《疯狂的石头》。
从那之后,宁浩便成了商业片这条赛道上的一枚领头健将。
09年,凭第三部长片《疯狂的赛车》,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票房之列的内地导演。
14年的《心花路放》,开始深度合作购票网站,片子没上映就已经确保稳赚不赔,开创了电影保底的盈利模式。
到了19年搭上“我和我的”系列献礼片,名利双收,已经是官方盖章认证的大导。
而贾樟柯,最卖座的《江湖儿女》,6995万,甚至没能过亿。
至今,仍是票房上的屌丝。
又比如创作生命力。
名场面:过气老艺术家的陈货展示。
又歪个重点:《太原往事》迟早会有,最晚2065年
除了《太原往事》《在清朝》,四十年后,两位侃侃而谈的都是积灰的存货。
这一出,又名预判了你的预判:用不着大家比较,咱先自嘲创作力衰退。
既然不相伯仲,那就继续battle下去。
无计可施之下,两位老艺术家甚至杠上体力和食量。
越看越荒诞,却也越看越心酸。
最后,因为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比电影振兴重要,这场非遗传承人争夺赛不得已终止。
灰头土脸。
电影,彻底沦为无人问津的夕阳艺术。
但问题是,毁灭的仅仅是电影吗?
回到电影出发的地方
有必要重新回答那个问题。
为什么是宁浩和贾樟柯?
因为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两人路途的分歧,而是他们共通的创作根源。
现实。
贾樟柯自不必肉叔多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已跻身商业片导演队列的宁浩,起点其实特文艺。
03年,宁浩的长片处女作问世,那是一部叫做《香火》的片子。
讲一个靠香火维生的和尚,为了修缮佛像,下山化缘的故事。
质感粗粝,但真实荒诞得呛人,颇有《小武》的影子。
可惜,这样的电影通常无法上映。
彼时有人说,宁浩会是第二个贾樟柯。
会建立起真正的现实主义风格。
但是。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说过这话的人都大跌眼镜。
随着商业上的成功,宁浩的创作也越发地“正确”,不再荒诞,不再发问。
与他出发时的方向,偏航甚远。
贾樟柯呢?
依然“固执”。
说到这再往回看,就更加觉着这俩人做《地球》主演这个设定很戳人。
现实中。
他们从相似的起点走向路途分叉,就在于面对某种岿然不动的力量,一个选择顺应,一个选择违逆。
但宁浩真的忘了自己从哪出发,当初为什么出发吗?
没有。
前不久《十三邀》,说到好电影、依旧能让他动心的电影,宁浩还是脱口而出《小武》。
他相信的那套标准和审美,没变。
他的理想主义,也还没灭。
那他为什么变了,是什么让他变了?
不言而喻。
换句话来说,《地球》缅怀的不是电影。
而是他们热爱的那种电影,是他们想拍的那种电影,是在如今越来越不受欢迎的、所谓有观影门槛的那种电影。
是真实的电影。
一如戏剧和摇滚。
15年《山河故人》时,贾樟柯就曾半调侃地说起“简单化的堕落”:
我觉得这个产业的确处于这样一种衰亡之中,哦,不是这个产业,应该是指我喜欢电影时候的那种电影......有时我跟同事开玩笑,这和京剧没落一样,梅兰芳都挡不住,贾樟柯也挡不住,它最终还是个人的命运。
为什么?
因为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想说而不能说。
因为被短视频降低嗨点的观众, 再难进入和理解复杂……
因为太多的“因为”。
与其说《地球》里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预言正在现实中一一应验。
不如说,它们取材于现实。
好,就此打住。
毕竟在电影已经毁灭的2065年,叹息属实是多此一举。看到最后,《地球》最戳人的还是它的纯粹。
片子的尾声。
两人抛下分歧,从病房一路驱车到海边,想看一部“五元自选”的影史经典。
那是他们真正热爱的电影。
宁浩选择《少林寺》,贾樟柯笑他审美短板一直没补上,两人挑来选去,终于达成共识。
荧幕上蓝色的大海淡出,一辆黑白的列车从远方驶来。
那是《火车进站》的画面。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
是部单纯记录现实画面的电影。
此刻。
那些电影之外的纷扰,变得不再重要。
我们只记得。
出发之时,电影只是电影,是多么简单和纯粹。
至于未来……
别忘了,在《地球》的2065年,还有什么没被毁灭?
蹦迪。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蹦迪象征着那些不会被时间摧毁的事物。
象征着困局中依然张扬的生命力。
以及。
我们还相信的,那些真实的、掺杂着汗水和泪水的力量。
哀恸有时,不如跳舞。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