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经过国家:大河上下下卷第四章.四
玄奘经过国家:大河上下下卷第四章.四文成公主出了京师长安后一路西行,嫁的是吐蕃的松赞干布——“刚毅深沉的赞王”。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是玄奘在到达凉州城后听说的。·蔡磊·第四章 月缺月圆四
“松赞干布乘胜前进,先后攻破党项、白兰,也就是从今天的青海果洛一直打到现在的四川阿坝,然后率二十万兵马屯于松州(今松潘之地),再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长安求婚,并且还有警告:不给公主,刀兵相见!”
|《大唐月》最新修订版
|《大河上下》
——隋唐风云之关陇往事
·蔡磊·
第四章 月缺月圆
四
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是玄奘在到达凉州城后听说的。
文成公主出了京师长安后一路西行,嫁的是吐蕃的松赞干布——“刚毅深沉的赞王”。
那其实是一个曲曲折折一波三折的故事。
为了这次婚事,吐蕃甚至还先后和吐谷浑、大唐朝廷各打了一仗。
松赞干布先是于贞观八年(634年)向大唐派出了他的第一批使节,大唐也有回访。
双方这就算是认识了,但并不等于也了解了。
听说突厥和吐谷浑都娶了大唐公主,松赞干布也在贞观十二(638年)派人带了许多财宝,到大唐求婚,却未获应允,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碰了一鼻子灰。
贞观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已经无从知晓了,但有辱使命的吐蕃使节回去后需要汇报交差,他是这样向自己的赞王说的:
本来呢,求婚都已经成了,大唐对我们也很好。可是后来吐谷浑王也去了,因为他的挑拨离间,大唐对我们变得冷淡不说,连公主也不同意嫁了。
血气方刚的松赞干布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当然不是吐蕃的对手,一直逃到今天的青海湖北部一带,牲畜和人口也被吐蕃掠走许多。
松赞干布乘胜前进,先后攻破党项、白兰,也就是从今天的青海果洛一直打到现在的四川阿坝,然后率二十万兵马屯于松州(今松潘之地),再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长安求婚,并且还有警告:
不给公主,刀兵相见!
松赞干布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
但缘由还在于对大唐和大唐的贞观天子太缺乏了解了。他那时大概并不知道,吐谷浑尽管败在他手下,但自己多少有点胜之不武,因为早在他第一次向大唐派出使节进行接触的时候,在隋朝时就被灭了一回,只是趁着隋末唐初天下大乱才又再度崛起的吐谷浑已经又一次元气大伤,败于大唐,表示了归附。
还有,骄横不可一世,曾经多次向大唐索要财物,稍不如意就侵边犯境,给大唐王朝找了不少麻烦的东突厥,也早在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第二年三月不到半年的时间,被贞观天子派徐世和李靖率大军十余万征伐,俘虏了颉利可汗,突厥汗国灰飞烟灭。
突厥当年可是厉害得很,甚至还在贞观天子刚登帝位时,就率精兵二十万,前锋直抵大唐京师附近的武功,迫使贞观天子急中生智,大摆疑兵之计,以渭桥之盟化险为夷。
曾在吐蕃境内一统域内的松赞干布对这些概不知情,以为自己真的可以无往不胜呢,但刚与大唐官军的前锋接战,就损兵折将死了一千多人。于是,甚至还未与大唐官军主力碰面,就急急忙忙退兵了。
领教了大唐王朝的厉害之后,松赞干布知道逞强斗狠自家绝非大唐朝廷的对手,也就更加坚定了要娶上国公主为妻的决心,很快派人入唐谢罪,并带着礼物再次求婚。
也许真是不打不相识,贞观天子这一次到底是准了。于是,也就有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年初,在长安城外特地为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那是一次规格很高的官方行为,大唐派出礼部尚书李道宗持节护送,松赞干布则亲率军队和文武大臣来到与吐谷浑交界的柏海边迎接。
松赞干布向代表大唐朝廷的送亲特使李道宗行了子婿之礼。
文成公主的故事让玄奘再次明白了,千万不能小看了所谓的和亲之策,有时候,一个公主的作用的确是让人匪夷所思。同时,熟悉历代典故的他也明白,时移事易,当初的安边之举成了后来的麻烦之源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因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曾路过凉州,加之又差不多就是在眼前发生的,所以玄奘除了有种失之交臂的遗憾之外,对当朝皇上的心思和举动也有了相当的认可和理解。
东渡黄河不久,很快就到了兰州。
蓝天白云天高云淡,南北两山对峙而立,形成一道时弯时曲的河道,主河道水大流急颜色浑黄,两边又有水流漫漶而出,在宽阔的布满乱石的河滩中形成时断时续的水流或水洼,水的颜色也就显得清亮了许多。
城廓街市主要散布在河南岸靠近皋兰山下的高地之上,傍河而居自然也要提防水患,所以越近河岸,便越显稀疏。
大河北岸,沿着山形地势,多得是驻扎兵勇的堡寨关垒,守护着脚下荡荡东去穿城而过的大河,颇有种龙城飞将在此,看谁饮马黄河的气势。
一句话,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兰州城,果然是一处官府和兵家十分看重的战略要地。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再说了,兵者,凶事也,和尚不该想这么多呢。
玄奘暗自摇头,只以出家人的平和散淡的眼光,体味着眼前这座厚重古朴的城池。
因为是由西而东一路行来,虽说兰州已经是大唐内地,但城内不论是庙宇还是民居,都杂糅着西域之风;街道上不断有驼队伴着悠扬的驼铃声穿街而过;从衣着服饰和外貌长相看,还是唐人为主,但胡人也不少,吐蕃人更是随时随处可见。
就这样,各色人等的南腔北调各种口音与形形色色的南北货品交融一处,让玄奘既意外又颇觉熟悉和喜欢,也就有意在兰州多滞留了几日。
他去了隋末金城校尉、后来又成了西秦霸王薛举的王府。曾经的秦王、也就是现今的皇上平定西秦后,将这里改建成了庄严寺。
寺界辽阔,庙貌巍峨,殿宇辉煌,果真是气派不凡。殿内的佛造像更是精美绝伦,玄奘双手合十,一一虔诚参拜。陪同的当地官员还要详细介绍,玄奘示意不必聒噪,佛门净地,用心体会领悟即可。
座落自城内西北隅的木塔寺,玄奘是一个人独自去的。
木塔寺也叫宝塔寺。是当初高昌王麹文泰捐资所建,带有天竺佛寺的风格。如今,高昌国已经寿终正寝,但木塔依然巍峨耸立,可见俗世所谓的荣华富贵利禄功名真就是过眼烟云,也可知芸芸众生苦海无边,慈航普渡佛法也无边。
面对莲花座上双目微闭,面容慈祥沉静的佛祖,玄奘跪下了,虔诚地默诵经文,为麹文泰亡灵超度。后来几日,玄奘干脆搬离了官方安排的驿馆客舍,就住在宝塔寺内,说是清净。
果然是清净,除了暮鼓晨钟,虽说地处城内,却不闻车马喧嚣市声扰人。尤其是顺着塔内悬梯,登上这座建于贞观九年的木塔,极目眺望,塔高城低,屋宇成片,街市井然;河对岸的北山清晰可见,九曲黄河奔来眼前,不由要赞叹寺庙选址之妙和当年工匠的技艺之精。
…………
玄奘就这样回到了长安。当时皇上正在洛阳,因为对玄奘取经求法的壮举十分赞赏,立刻就将玄奘请到洛阳,多有嘉勉。
也就是在那次皇上召见之时,玄奘特意就有关和亲之策向皇上请教。
皇上的回答是:“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
在这样说着的时候,皇上显示出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的样子。
皇上的确是有理由这样说的。
随着贞观之治的渐见成效,大唐国力大增,贞观天子软硬兼施展闪腾挪,早在贞观四年春天,就有了西北各部族首领来长安朝见,请求贞观天子接受“天可汗”称号的盛大场面。皇上踌躇满志,当然也不会客气:
“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
从洛阳返回长安之后,因为皇上有口谕,玄奘就在城南皇家所制之慈恩寺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
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按着皇上的旨意,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
书成之后,皇上大为欣赏,力劝玄奘还俗,在朝中为官。玄奘当然不肯,只是专心从事佛经翻译,并且享受着来自朝廷的颇为优厚的特殊津贴。
在慈恩寺内,玄奘除主持寺务之外,还组织了一个翻译班子,主要精力都用来翻译佛译。
他还仿照天竺国的做法,按天竺国的样式,特意盖了一座砖塔,用以存放从天竺带回来的大量的佛经典籍。
他说,天竺人一心礼佛,广结善缘,甚至连大雁的尸首也要收拾好加以掩埋,此塔就叫大雁塔好啦……
「链接」
嘉慧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