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代贤后为李世民排忧解难:知书达理无欲则刚

一代贤后为李世民排忧解难:知书达理无欲则刚李世民作为皇上,自然有多少女人都正常。曾经李世民和宫女生子,宫女难产去世,长孙皇后把她孩子放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又有后宫中嫔妃生病,长孙皇后把自己的药先让给别人。所以说她优雅大气,性格温厚到了极致。所以我认为,长孙皇后懂礼,所以明理。懂礼,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说理才合理,才不违礼。顶撞皇帝永远是无礼且无理的。书中写到长孙皇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果然名不虚传。我想夫妻二人有一起打拼的经历,夫妻关系会更加的牢靠。反观现在的婚姻,谈车子房子和票子,离婚率也太高了。而且离婚了,女方也很难得到什么补偿,毕竟是婚前财产。长孙皇后可以说是知书达理,温润如玉,优雅大气,追求简朴。聪明智慧自然是不用提的,值得一提的是她守礼节,知分寸,懂节制。她的优点可以说是几乎汇聚了天下所有女性的优点。又有人说她是妩媚活泼的,又是知性的。她的出生。主要讲她幼年丧父,母亲,哥哥和她被赶出家门(李世民是幼年丧母,所以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36岁)。她13岁嫁给李世民,伴其20余年。李世民虽一代帝王,可也是个男人。爱妻的逝世的打击,使他整个的变了一个模样。每天忧郁的发呆,还修了一个“瞭望台”登台遥望,万般愁肠,好不凄凉。我挺心疼那时候的李世民。仿佛你能看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男人,也躲不过一个情字,变得那么脆弱。

一代贤后为李世民排忧解难:知书达理无欲则刚(1)

感谢剧照

李世民经常遥望远处山的方向,因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就葬在那里。不知是李世民多情,或是长孙皇后实在对他重要,紧紧抓住了他的心。我想二者皆有吧。李世民身体尚好的时候就考虑以后死后要和妻子葬在一起。要想皇帝可都想着万岁呢,唐太宗自己也食用丹药以求长生,而且这个想法多不吉利。可是男人还是逃脱不了一个情字。好吧,是长孙皇后确实太贤惠,太温柔,太知书达理,对李世民帮助太多。他们二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曾经共患难,一路走来历经风雨。

玄武门之变时,长孙皇后是亲自慰问将士,给将士们以鼓励。而长孙皇后的娘家长孙无忌等人也是实打实的在跟着李世民一起卖命。而玄武门之变之前,太子李建成心机颇多,他利用李渊后宫的妃嫔在李渊耳根子下经常说李世民坏话。长孙皇后就亲自跑到宫中去侍奉李渊,去协调嫔妃各方面的关系。长孙皇后治理后宫是很有一套的,在她当了皇后之后管理后宫事务中是体现出来了的。

我想夫妻二人有一起打拼的经历,夫妻关系会更加的牢靠。反观现在的婚姻,谈车子房子和票子,离婚率也太高了。而且离婚了,女方也很难得到什么补偿,毕竟是婚前财产。

长孙皇后可以说是知书达理,温润如玉,优雅大气,追求简朴。聪明智慧自然是不用提的,值得一提的是她守礼节,知分寸,懂节制。她的优点可以说是几乎汇聚了天下所有女性的优点。又有人说她是妩媚活泼的,又是知性的。

她的出生。主要讲她幼年丧父,母亲,哥哥和她被赶出家门(李世民是幼年丧母,所以他们有一定的共同点。)。她是在舅舅高士廉家长大的,高士廉曾任过治礼郎。可能是她受到舅舅的影响,因而特别懂礼节。我要把懂礼和懂理放到一起说,因为在古代礼就是最大的理。她们家重礼到什么程度呢?高士廉死之前就告诉家人不要让李世民前往哭丧。高士廉死后,他的家人硬是不让李世民去哭丧,长孙皇后也是极力劝阻他。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给她安排了非常丰厚的嫁妆。毕竟他特别爱自己的妻子,因此对这个女儿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长乐公主的嫁妆多到超过了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长乐公主毕竟是晚辈,而长公主是长辈。这样的嫁妆安排已经违背了礼制,可是李世民不以为然,但是不怕死的魏征眼里揉不得沙子,他是死谏的风格。这时候长孙皇后出来用她的办法“教育”李世民,事情才过去了。她的办法就是夸李世民是明君,魏征是贤臣,有了明君才有贤臣,而明君贤臣的搭配定是可以流芳百世的。她抓准了李世民位置来得不正,需要洗白自己,努力做个明主这个点。可见没有教不好的丈夫,只有不会教的妻子。

所以我认为,长孙皇后懂礼,所以明理。懂礼,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说理才合理,才不违礼。顶撞皇帝永远是无礼且无理的。书中写到长孙皇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果然名不虚传。

李世民作为皇上,自然有多少女人都正常。曾经李世民和宫女生子,宫女难产去世,长孙皇后把她孩子放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又有后宫中嫔妃生病,长孙皇后把自己的药先让给别人。所以说她优雅大气,性格温厚到了极致。

长孙皇后绝对是唐朝最好的润滑剂。李世民性格是比较暴躁的,而魏征是比较固执的。若无长孙皇后,魏征恐怕被赐死多次了。而这个润滑剂的作用还体现在了后宫管理中。宫廷戏里面最好看的就是后宫争斗,可是在长孙皇后的治理下,却是没有了后宫争斗戏留给后人拍成电影。

一代贤后为李世民排忧解难:知书达理无欲则刚(2)

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

曾经看到一个段子说,一个男人在落魄的时候一旦自己一个人走出了来,他就会无欲无求,就会不再需要任何人了,不再畏惧任何事,不再害怕失去任何东西了。

就是说,一个男人要是无欲无求了,基本上就成功了。长孙皇后人性中最大的闪光点,应该就是她的无欲则刚。

长孙皇后懂得进退和节制欲望,知道拿捏分寸。她既是最智慧的,又是最无懈可击的。她皇后位置是凭实力自己赢得的,贞观之治都有她的巨大功劳。但她知道知足才是最好的,而她又有自己远大的目标,立志当一个贤德的皇后,去世后确实也获得了文德皇后的谥号。

她的无欲则刚体现在处处直节制,处处知退让。李世民和她哥哥长孙无忌是布衣之交,长孙无忌又为李世民夺取天下出谋划策,贡献过力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是有自己的才干和能力的。因此,李世民总想着封赏长孙无忌。但长孙皇后总是拒绝,她的理由是: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她想要的仅是因山而葬,大有仁者乐山的味道。这也是李世民老是在“瞭望台”遥望的远山原因。历来皇帝都喜欢杀掉有功之臣,开国元老和位高权重者,多是必杀之人。长孙皇后劝李世民不要封赏,也劝长孙无忌哥哥不要接受。所以,在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长孙无忌安然无恙。一到她去世,长孙无忌自此哪里知道节制,哪里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因此丧命也是十分可悲。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即位之前常常为其出谋划策,可到了李世民即位之后,她却拒绝给李世民出主意了。可见她深知审时度势,进退有度,拿捏有分寸,不冒后宫干政的大不韪。

一代贤后为李世民排忧解难:知书达理无欲则刚(3)

香消玉碎佳人绝

不知道古代的贤女子为什么总是那么薄命,可能就是太贤德而太操劳了吧。有人说她是患有哮喘病,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长孙皇后拒绝儿子好意的理由是:”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这也是长孙皇后智慧之处,本自温和性善,又不是做了恶事,为什么要去祈求菩萨?幸亏她没有因此坏了自己的名誉,很好的保全了自己。

长孙皇后在教育儿子方面十分严厉,事理分明。《新唐书.文德皇后传》语:“太子承乾乳媪请增东宫什器,后曰:‘太子患无德与名,器何请为?’“可我仍然觉得长孙皇后最大的遗憾之处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这也不能说是她一个人的责任,要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是合理的。

唐朝是一个女政治家,女诗人辈出的黄金时代。可是,不单说唐朝,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孙皇后无人能及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