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三国史(史说三国三十三)
趣说三国史(史说三国三十三)典韦驾着车,载着鸡和酒,守在李府大门口,假装等人。李永曾任富春县长,家中守备森严。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胸有大志,为人豪爽有侠气。他的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他便出头为刘氏报仇。
吕布有一支部队驻扎在濮阳以西,曹操乘夜袭击,将其击溃,但还未来得及撤回,正遇上吕布前来援救,顿时腹背受敌。
吕布亲自冲锋陷阵,自清晨一直战到太阳偏西,交战数十回合,两军相持不下,战斗进入胶着状态。
曹操召募敢死队,尽皆重装两件盔铠,不执盾牌,一律只持长矛撩戟,以期突破敌阵。
典韦被选为队长,率领应募壮士顶在最前面,抵御吕布军队的进攻。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
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胸有大志,为人豪爽有侠气。
他的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他便出头为刘氏报仇。
李永曾任富春县长,家中守备森严。
典韦驾着车,载着鸡和酒,守在李府大门口,假装等人。
当李府大门一开,李永走出府门时,典韦便怀揣匕首,冲上前去截杀李永,把李永的妻子也一块杀了,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
李永的住处靠近闹市,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所有人看到这一切,全都惊呆了。
等大伙醒过神来,几百个人吆喝着来追典韦,但却无人敢近身。
典韦不慌不忙,走了四五里地,遇上了李永的同伙,双方交战数回合,典韦从容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张邈与曹操在陈留募兵时,征典韦为军士,隶属于司马赵宠。
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让赵宠对他的才干和力气很是惊讶。
后来,张邈背叛曹操,典韦转投曹操,隶属于夏侯惇,随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
两军交战,曹军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
吕布军弓弩齐发,箭如雨下。
典韦看也不看那些蜂拥而至的敌军,对手下的敢死队员说:“等敌人来到距我们十步的地方,再告诉我。”
队员说:“已经十步了。”
典韦又说:“相距五步时再告诉我。”
说话之间,敌军已扑到面前。
敢死队员都有些慌了,赶忙喊:“敌人已经到了!”
典韦这才转身,一声大吼,手执铁戟,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人无不应戟而倒。
激战多时,吕布的军队才后撤。
这时天色已晚,曹操在夜色的掩护下,才得以率军退回营寨。
回营后,他立即提升典韦为都尉,率领亲兵数百人,在自己的大帐左右负责警卫。
典韦强壮勇武,带领的人又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每次作战,常常是最先攻陷敌阵。
他性格忠厚谨慎,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夜晚就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
他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吃喝都是别人的两倍,每次曹操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边给他端酒添菜侍候之人,要好几个人才供应得上,曹操连夸他豪壮。
他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军中给他编了顺口溜,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濮阳的大姓田氏,与吕布串通,行使诈降计,假意作曹操的内应。
曹操不知是计,从东门进入濮阳城,纵火焚烧城门,以示自己决一死战的信心。
不想两军交战,曹军大败,吕布的骑兵抓住了曹操。
他们不认识曹操,还问他:“曹操在哪里?”
曹操随手一指,说:“那个骑黄马逃走的人,就是曹操。”
吕布的骑兵就放了曹操,去追骑黄马的人。
《三国演义》十二回如实写下了历史上这个真实的情节,毛宗岗在批注时,心有所动,提笔写下:“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就是“说曹操,曹操到”这个典故的由来。
只是现在理解的意思与毛宗岗批注的本意,完全不一样了。
曹操从大火中突围而出,回到营中,亲自慰问军士,命令军中赶制攻城器械,随即进军,再攻濮阳。
两军相持了一百余天,发生蝗灾,军粮吃尽,各自撤退。
曹操回到鄄城。
吕布率军到乘氏县(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被乘氏县人李进击败,向东退到山阳(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内)。
十月,曹操来到东阿县。
这时,袁绍派人劝说曹操,想让曹操把家眷送到邺城居住。
曹操刚刚失掉兖州,只剩三个城市,军中粮食也已吃尽,正自窘迫不堪,听了袁绍的建议,不禁大喜,准备接受。
程昱说:“将军大概是被眼前的形势吓怕了吧,不然,为什么眼光如此短小,考虑得这么不深呢?袁绍有并吞天下的野心,但他的智谋却不足以实现他的野心。将军自己考虑一下,能做他的下属吗?将军如龙似虎,可能当他的韩信、彭越吗?如今兖州虽已残破,还有三城控制在你手中,能战的兵士不下万人,凭将军的谋略与武功,再加上荀彧和我们这些人,齐心协力,是可以成就霸王之业的。愿将军重新考虑。”
曹操于是放弃了投奔袁绍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