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  三国时期,陵川地区属曹魏。  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  西周初期,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分晋地,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为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归于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陵川地区划归上党郡泫氏县。

中国小康网 陵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塔水河遗址、西瑶泉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万年前旧时期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遗址位于今陵川夺火乡塔水河畔,1985年出土了一个六龄童头盖骨化石及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石制品、灰烬层、烧骨、破碎骨片等。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1)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域,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夏商两代,均为冀州所领,且属于 “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分晋地,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为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归于秦国。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2)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陵川地区划归上党郡泫氏县。

  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

  三国时期,陵川地区属曹魏。

  西晋政权建立后,泫氏县仍属并州上党郡。晋光熙元年(306年),陵川地区为北汉领土。晋永嘉五年(311年),刘渊族人刘翟攻陷长安,北汉之平阳以东地区皆归羯人石勒,陵川地区也在其内。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建赵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地区属后赵。东晋孝武十一年(383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始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陵川地区属建兴郡,称泫氏县。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3)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罢建兴郡为建州,领高都、安平、长平、泰宁四郡。由原泫氏县分置平高县,二县都隶属建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陵川地区当时划归平高县。北齐末,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把泫氏县并入。

  北周灭北齐后,于周建德三年(574年)并高都、长平二郡置高平郡,属建州,陵川地区为建州高平郡所辖。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4)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划高平县东之一始部置陵川县。陵川立县不久,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陵川属长平郡。隋义宁元年(617年),长平郡复改为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四县。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部新置县,其范围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两县接近陵川边境的一些地方。盖城县治在今陵川西南21.5公里的盖城村。唐武德六年(624年)建州废入盖州。武德九年,并废丹川、盖城两县。原盖城县所领的地区,分别划归陵川和高平二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所辖,州治由端氏迁回晋城。

  五代十国时期,陵川沿革时有变更。唐末属泽州、隶昭义节度、河阳节度等。后晋属泽州、昭义军。当时因梁、晋时常争夺泽州,陵川县时属梁,时属晋,时属时间都不长久。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所领。金元光二年(1224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陵川属忠昌军。

  元纪祖中统元年(1260年),于泽州置司侯司。陵川县隶泽州司侯司,元至元三年(1266年),废司校司,省陵川。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仍属泽州,复置为陵川县。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后,陵川隶泽州,属中书省平阳路,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属晋宁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泽州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宁道,陵川县隶属于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泽州府,陵川为山西省泽州府所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县之一,直至清末未变。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5)

  民国三年后,撤销泽州府。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裁道,实行省、县二级制,陵川又直接归山西省政府辖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实行专署建制之后,陵川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该专署原为阎锡山所辖政权机构,不久变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机构。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爆发后,陵川成了国民党晋东南和豫北一带的活动中心。国民党在其所占领的地区,设立了军区设计委员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军侵占陵川后,把陵川划归上党道。1943年,太行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在原陵川和高平两县边境划出一部分,设立陵高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区日益扩大,行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废陵高县,恢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前的建置。1945年12月,属太行第四专区。辖7县1市(除陵川之外其余都在豫北),专区初驻沁阳紫陵镇,后移焦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焦作之后,一度迁至陵川盖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撤销边区建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之后,陵川划归太行第三专区。专区所辖各县在原晋东南地区。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1958年11月,于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县恢复原建制。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陵川历史传说:陵川历史竟能追溯到尧舜时期(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