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一个牧师的墓碑(二战坦克巅峰M7牧师)
二战一个牧师的墓碑(二战坦克巅峰M7牧师)M7“牧师”自行榴弹炮的生产厂家为美国机车车辆公司、轧钢有限公司和联邦机械和焊接公司。三家公司分别生产了3314辆、826辆和126辆M7“牧师”自行榴弹炮。有趣的是,以神职人员来命名一种装甲战车,还有同一时期加拿大的“教堂主持”自行火炮。这两种自行火炮可以算是“哥俩好”。二者都是以M3中型坦克或M4中型坦克为底盘;都以神职人员来命名;两种自行火炮都活跃在二战中后期的西欧战场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不同的是,“牧师”上装的是105毫米榴弹炮,而“教堂主持”上装的是英制25磅火炮(88毫米口径)。在国内,由于“教堂主持”这个译名不像是一种武器的命名,故多数音译为“雪克斯顿”自行火炮。1940年6月,美国陆军兵器局下达了“研制自行野战炮的指令”。一开始,试验过多种底盘,包括:轻型坦克、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但是,当M3中型坦克研制成功之后,为了使自行野战炮具有与中型坦克同样的机动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铁蹄踏遍波兰、横扫西欧、进攻苏联,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却在“坐山观虎斗”。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才正式对日宣战,紧接着,美国又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从此,美国的军火工业和战争机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从而使美国成为二战中盟军最大的军火供应者,而获得美国武器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和苏联。
本来,美国有强大的海军,但是,“偏安于一隅”的思想,使得二战前期美国陆军和空军的发展严重滞后。有了《租借法案》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刺激,美国的陆军和空军一下子膨胀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陆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一类,才有了火箭般的发展速度。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就有了“野战炮兵部队自行化”的想法。但是,由于需求不旺,各方面都不积极。直到二战爆发后,美国军方预感到潜在的威胁,才重新关注起自行野战炮的研制工作。
1940年6月,美国陆军兵器局下达了“研制自行野战炮的指令”。一开始,试验过多种底盘,包括:轻型坦克、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但是,当M3中型坦克研制成功之后,为了使自行野战炮具有与中型坦克同样的机动力,决定采用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为底盘,使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走向正规。
开始制成的两辆样车,称为T32式105毫米榴弹炮武器运载车。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的行驶试验和射击试验表明,这种自行火炮的性能很好,主要缺点是缺乏高射武器。于是,很快在车体顶部右侧安装了一个突出的圆筒和环形机枪架,用于安装12.7毫米高射机枪。
由于这个机枪架的形状很像教堂里的教坛,很快就有了“牧师”的别名。1942年4月,改进后的T32被正式命名为M7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也称为M7“牧师”自行榴弹炮。由于“牧师”的命名,不太像武器的命名,国内也有人译作M7“普利斯特”自行榴弹炮。
有趣的是,以神职人员来命名一种装甲战车,还有同一时期加拿大的“教堂主持”自行火炮。这两种自行火炮可以算是“哥俩好”。二者都是以M3中型坦克或M4中型坦克为底盘;都以神职人员来命名;两种自行火炮都活跃在二战中后期的西欧战场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不同的是,“牧师”上装的是105毫米榴弹炮,而“教堂主持”上装的是英制25磅火炮(88毫米口径)。在国内,由于“教堂主持”这个译名不像是一种武器的命名,故多数音译为“雪克斯顿”自行火炮。
M7“牧师”自行榴弹炮的生产厂家为美国机车车辆公司、轧钢有限公司和联邦机械和焊接公司。三家公司分别生产了3314辆、826辆和126辆M7“牧师”自行榴弹炮。
开始阶段的M7自行榴弹炮,采用的是M3中型坦克为底盘。后来改用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称为M7B1/B2自行榴弹炮。二者最主要的外部识别特征有两点:一条是M7型的车体前部装甲为三部分铸造装甲,并由螺栓连接而成;而M7B1/B2型为整体铸造装甲板。另一条是M7B1/B2型的安装机枪架的圆柱型筒的位置较高。掌握了这两条,就不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M7自行榴弹炮的总生产量达到了4267辆,是盟军中第一种重要的自行榴弹炮。根据战时《租借法案》,它首先提供给英军。在北非阿莱曼战役中,英军号称“沙漠之鼠”的第7装甲师用M7自行榴弹炮来PK德军掩体中的88毫米火炮,占有明显优势,深受英国大兵的喜
爱。之后,英军和美军的M7自行榴弹炮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不过,英国士兵和加拿大士兵更喜欢换装25磅火炮的“教堂主持”(“雪克斯顿”)自行榴弹炮。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M7自行榴弹炮的性能已显落后,盟军往往把M7自行榴弹炮的火炮去掉,改装成装甲输送车,称为“牧师·袋鼠”装甲输送车。
二战之后,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也使用过M7自行榴弹炮,作为火力支援武器使用,为了适应朝鲜的山地地形,美国还特意做了适当改装,将火炮的最大仰角提高到65度。不过,由于朝鲜路网不发达、多山地地形,M7自行榴弹炮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同时,由于M7自行榴弹炮为顶部敞开式结构,在现代战争中的防护性能差,20世纪50年代后,便被顶部密封的M52式105毫米自行榴弹炮所取代。不过,M7自行榴弹炮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军队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60~70年代。
由于M7自行榴弹炮采用了M3中型坦克为底盘,所以,其基础底盘部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M3中型坦克的总体布置,动力舱在车体的后部,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转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差速器→侧减速器→主动轮,推动履带,使坦克前进。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布置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坦克总体的纵向平衡比较容易,机件容易布置,二战前期和中期的坦克多采用这种总布置方案。它的突出缺点是:传动轴要通过战斗室,抬高了整车的高度,二战后期直至现在,多数坦克摒弃了这种布置方案,而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布置方案。
105毫米榴弹炮布置在车体的中前部稍偏右的位置上,其右侧有被称为“教坛”的机枪架圆柱形突起,成为识别M7自行榴弹炮的主要特征之一。105毫米炮弹,主要布置在火炮的两侧,位置比较暴露。此外,顶部敞开式的结构,也是它的一大特征。这反映出M7自行榴弹炮属于早期自行榴弹炮的原始性,只不过是简单地将榴弹炮装到车辆上的“大炮车”而已。但是,即使这样,由于使榴弹炮有了良好的机动性,可以迅速转移阵地和前进,有了简单的装甲防护,使自行榴弹炮比起牵引式榴弹炮有了质的飞跃。车体的后部开有后门,是供乘员上下车和向车内补充弹药的通道。
M7“牧师”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23吨,车长为6.02米,车宽为2.87米,车高为2.946米,显得“人高马大”。乘员为7人,有时6名乘员也能进行战斗。7名乘员中,除了车长和驾驶员外,其余为炮班人员。驾驶员席位于车体前部左侧,车长席位于火炮的左侧,炮长(瞄准手)位于火炮的左侧,4名炮班人员左右侧各两名。战斗室的6名乘员中,除了炮长有旋转座椅外,其余5名乘员都是折叠式座椅。必要时,车长还可以进入圆柱形“教坛”内操纵射击高射机枪。
M7“牧师”自行榴弹炮推进系统的部件和M3中型坦克或M4中型坦克的部件相同。动力装置为“大陆”9缸、风冷、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为350马力(247.4千瓦)。变速箱为带有同步器的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M7“牧师”自行榴弹炮行动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两两相连。虽然行驶的平顺性较好,但负重轮的动行程并不高。每侧履带有79块履带板,履带板的着地面以M4有橡胶垫块,可以在铺装公路上行驶。炮车的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只有138千米,越野平均速度为24千米/小时。总的看来,M7自行榴弹炮的机动性能一般般,但总比牵引式火炮要强得多。
整车是钢装甲焊接和铆接混合式结构,车体正面下部的装甲最厚,为50.8毫米,其余部位为12.7~38毫米,仅能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不过,M7自行榴弹炮为炮兵支援火力,一般布置在阵地的后方,防护性上暴露的问题并不大。最要命的是,它那顶部敞开式的结构,日晒雨淋不说,顶部完全暴露在敌机攻击之下,不能不说是它的重大缺点。
无疑,M7“牧师”自行榴弹炮的主要威力所在,是它那M1A2型或M2型105毫米榴弹炮。
这种105毫米野战炮的原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缴获的德军野战炮兵的105毫米炮。1920年,美军将这种炮拿回美国,进行了发射美制105毫米炮弹的试验。1928年1月,美军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M1型105毫米野战炮。1939年,又进一步改进为M2型和M2A型。这几种105毫米榴弹炮,仅在细微处有若干差别。装车后,也未作大的修改。例如,其后坐距离高达1067~1118毫米,而当今主战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由于炮塔内空间的限制,其后坐距离仅为400毫米左右。两相比较,可以认为,将这种105毫米火炮装上车,还是比较仓促的。
这几种105毫米火炮介于加农炮和迫击炮之间,是一种有较高射角的中初速火炮,身管长为22.5倍口径,带有半自动横闩式炮闩,火炮的高低射界为-5度~ 35度,方向射界为左15度~右30度。炮长以手动方式操纵高低机和方向机,赋予火炮一定的射角。火炮瞄准后,炮长甚至要用拉绳方式来击发,可见其“原始性”。
所用的弹种包括:M1型榴弹、M60型黄磷烟幕弹、M48型底排烟幕弹和M67型破甲弹。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1.16千米,榴弹的弹丸重量为13.6~15.9千克,由于采用分装式发射药,可装不同的发射药来改变射程,也可利用改变射角来改变射程。弹种的配比是:榴弹,45%~50%;破甲弹,35%~40%;烟幕弹,10%~20%。弹药基数为69发。最大射速为8发/分,持续射速为4发/分。火炮的瞄准装置为M16A1C型直接瞄准镜和M12A2型全景式直接/间接式瞄准镜。利用这两种瞄准镜,可以实施直接瞄准射击,也就是说,可以发射破甲弹来攻击德军的坦克。间接射击时,要利用M4象限仪和M4A1瞄准镜进行概略瞄准。辅助武器是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可高平两用,由车长操纵,弹药基数为300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的自行火炮种类多,生产数量较大,和二战中苏联及德国的自行火炮并驾齐驱。不过,美国研制的自行火炮中,以自行反坦克炮(即坦克歼击车型)居多,如M10、M18、M36坦克歼击车等,生产数量都在几千辆以上。
在自行的炮兵支援火力中,早期的称为“武器运载车”,有M3型75毫米武器运载车和T12/T19型105毫米武器运载车。T12/T19型为半履带式,以M3半履带式装甲车为底盘,总生产量在2000辆以上。这两种武器运载车,基本上就是把火炮装到装甲车上了事,比起
M7“牧师”要简陋得多。
二战中后期,美国研制出多种口径的自行榴弹炮。除了的M7“牧师”自行榴弹炮外,还有
75毫米的M8自行榴弹炮、155毫米的M12自行榴弹炮、T92型240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40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等。其中,M40型被美国大兵亲切地称为“远程汤姆”,共生产了304辆,二战后期用于进攻德国和冲绳战役中。M12和M40自行榴弹炮开创了世界上155毫米级自行榴弹炮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