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的史实(烛之武忽悠退秦师)

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的史实(烛之武忽悠退秦师)现在你们两国来围攻郑国,我们知道我们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的秦国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你就来进攻吧。到了夜里,烛之武顺着城墙放下根绳子爬下来,直接选择心眼比较实在的秦穆公去忽悠。到了秦军大营,被人带着去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约上秦穆公一起去打郑国。晋文公这次打郑国呢,有三方面的考虑:一、郑文公在他当初流亡的时候对他很不礼貌;二、郑国一直跟楚国还是藕断丝连的(这个解释一下,郑国处于晋国和楚国中间,现在的形势很明朗,就是晋楚争霸,不玩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根本生存不了);三、郑国内讧中有个公子兰跑到了晋国,晋文公想扶植公子兰当国君,好让郑国死心塌地跟自己混。晋国和秦国一起进兵把郑国给包围了,要按军事实力来说,晋国和秦国哪个去打郑国都跟玩似的,现在一起来打,郑文公一筹莫展,手下人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说派他去跟晋国和秦国去谈判,一定能忽悠他们退兵,这个人就是烛之武。烛之武说我年轻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的史实(烛之武忽悠退秦师)(1)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约上秦穆公一起去打郑国。晋文公这次打郑国呢,有三方面的考虑:一、郑文公在他当初流亡的时候对他很不礼貌;二、郑国一直跟楚国还是藕断丝连的(这个解释一下,郑国处于晋国和楚国中间,现在的形势很明朗,就是晋楚争霸,不玩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根本生存不了);三、郑国内讧中有个公子兰跑到了晋国,晋文公想扶植公子兰当国君,好让郑国死心塌地跟自己混。

晋国和秦国一起进兵把郑国给包围了,要按军事实力来说,晋国和秦国哪个去打郑国都跟玩似的,现在一起来打,郑文公一筹莫展,手下人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说派他去跟晋国和秦国去谈判,一定能忽悠他们退兵,这个人就是烛之武。

烛之武说我年轻的时候都啥也不是,现在老了更不中用了,但郑文公就认准了他,说你必须去,要不咱郑国就叫人家给灭了,烛之武说那好吧,我去试试吧。

到了夜里,烛之武顺着城墙放下根绳子爬下来,直接选择心眼比较实在的秦穆公去忽悠。到了秦军大营,被人带着去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

现在你们两国来围攻郑国,我们知道我们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的秦国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你就来进攻吧。

不过我得跟你讲清楚哈,秦国跟郑国不接壤,把我们灭了,土地能归你们秦国吗,还不是便宜了晋国吗?晋国如果更强大了,对您的秦国真的好吗?

如果您放过我们郑国,我们会感激您,您把我们当作东道主(这个词就是打这儿来的),那以后秦国有使者到东方来办事出差的,我们鞍前马后的帮着招呼安排食宿什么的,对您的秦国也没什么坏处啊。

再说了,您对晋文公和晋国是有恩惠的,他报答您了吗,答应过给您的土地给了吗?晋国现在您还看不出来吗,就是贪得无厌,他今天在东面灭了郑国扩大了领土,明天就会向西面扩张,西面不就是你们秦国吗,您好好考虑考虑吧。

烛之武的这番话打动了秦穆公,他想想是这么个道理,晋国人好像是有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传统,这个重耳确实比夷吾强,但也并不是跟自己那么铁。还有一点,烛之武没说破,其实是心照不宣的事,秦国现在是仅次于晋国和楚国的强国,秦穆公也是雄才大略很有抱负的君主,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他也是想向东部发展进而争霸中原的。而他向东发展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晋国,所以从内心里他是不愿意看到晋国进一步成为一个超级强国的。

正是由于这些考虑,秦穆公答应了郑国人的要求,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秘密盟约,然后还留下了三员将领,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郑国国都的北门,为郑国戍守城门。这就是说,晋国如果攻打郑国,那就是秦国的敌人。

晋国的大夫们知道这事后非常气愤,都主张不管这些,干脆连秦国带郑国一起打。不过晋文公没这么冒失,他想了想跟大家说,不行,如果没有秦国当初的帮助,我们就没有今天,不能公然跟秦国闹翻。另外我们因为讨伐郑国跟秦国成为敌人也是非常不明智的,看来是老天不想灭亡郑国,咱们也就别勉强了。

但晋国并不甘心就这么退兵了,就跟郑国提了个条件,说逃亡到晋国的公子兰非常贤能,你们郑国要把他立为太子,那我们就撤兵。郑国考虑到实际情况,也确实觉得下一代的公子中就公子兰综合素质最高,就答应了晋国,派人到晋国把公子兰接回立为太子。就这样,郑国和晋国签署了和平协议,晋文公带着部队班师回了晋国。

这就是《左传》中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让我轻轻的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