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公元190年,年仅二十岁的郭嘉便已看出,汉朝即将大乱,届时群雄并起,自己必须早些做准备,为此他私底下广结英豪,不过在为人处世上却极为低调,是抱着“慧眼观世态”的态度静待时机。郭嘉于公元170年出生在颍川(今河南),年少时素有抱负。毛主席要想知道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先分析两人的生平。历史上的诸葛亮,其事迹广为流传,而郭嘉则是因为过早去世,导致他的事迹随着时间掩埋,故此笔者重点分析郭嘉的生平,再简单回顾诸葛亮的事迹,方能作出评断。

三国时期涌现的谋士众多,但大放异彩的却没有几个,最常被人提起的便是诸葛亮、司马懿之流,其中诸葛亮简直可称之为三国谋士的代表,谋士之中,地位爬得最高的一人。

但近几年来,网上流传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和诸葛亮确实是三国众多谋士中非常特殊的两位,诸葛亮对刘备而言,其意义就如同郭嘉对曹操,就连毛主席都曾把两人相作比较点评。

那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二人的呢?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1)

毛主席

郭嘉其人——慧眼识明主

要想知道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先分析两人的生平。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事迹广为流传,而郭嘉则是因为过早去世,导致他的事迹随着时间掩埋,故此笔者重点分析郭嘉的生平,再简单回顾诸葛亮的事迹,方能作出评断。

郭嘉于公元170年出生在颍川(今河南),年少时素有抱负。

公元190年,年仅二十岁的郭嘉便已看出,汉朝即将大乱,届时群雄并起,自己必须早些做准备,为此他私底下广结英豪,不过在为人处世上却极为低调,是抱着“慧眼观世态”的态度静待时机。

这一点,与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心态非常一致,果然聪明人都是有共同点的。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2)

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郭嘉终于找到机会,投到袁绍的麾下。

袁绍是早期东汉动乱初时就崛起的枭雄,崛起的时间比刘备、曹操要快,所以当时郭嘉才会认为投靠到他麾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没过多久他却离开了,原因很简单,用郭嘉的话来说就是:“袁公虽然效仿古人礼贤下士,但也只是一味模仿,并不懂得如何任用人才。他思虑虽多但不得要领,腹有谋略却缺少果断,与他共事难以建立霸业!”

没过多久,曹操军中的谋士戏志才死去,此人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他的死让曹操颇受打击,此时,与郭嘉认识且是同乡的荀彧将郭嘉推荐给曹操。

曹操见到郭嘉之后,与他一番长谈,论当今天下大势,郭嘉将自己心中的才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当下时事的分析深受曹操认同,两人谈完后,曹操宣布:“日后能助我建立霸业者,非郭嘉莫属!”

郭嘉也非常感激,当场也表示:“我终于找到真正的明主!”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3)

郭嘉选择曹操的理由非常简单,其实从他离开袁绍时所说的话,就能知道,郭嘉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主公。

郭嘉说过,袁绍只是模仿古人礼贤下士,其实不知如何任用人才,思虑虽多但不得要点,有谋略无决断。

所以,郭嘉的择主标准其实是:慧眼识英才,把拥有不同才能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有勇有谋,腹有韬略。

而历史上的曹操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正是郭嘉心中的理想明主啊!所以说,曹操慧眼识英才,任用郭嘉;而郭嘉慧眼识明主,让自己从此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郭嘉其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遇到曹操后,当真是鱼儿回到了江河里,开始展露他的腹中奇谋。

他擅长分析形势,把握敌人的心理,尤其是对于敌军内部各种形势的判断相当犀利、一针见血,帮助曹操多次获得不可思议的胜利。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4)

建安二年,曹操犹豫要不要与袁绍决裂,郭嘉向曹操分析,言明曹操有十条获胜的理由,而袁绍则有十条失败的理由,这就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他的分析彻底将曹操征服,为后来的官渡之战获胜埋下伏笔。

建安三年,刘备来投靠曹操,曹操犹豫要不要杀刘备,郭嘉向曹操分析了一番,表明一个观点:杀刘备,弊大于利。

当时曹操还没有统一北方,正需要吸引谋士和武将前来投靠,必须表明自己“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所以郭嘉认为:刘备还不能杀,但刘备心有抱负,不可不防。

曹操为之认同,可惜曹操妄图打动刘备追随自己,对刘备太过大意导致放虎归山,他自己也很后悔没有听郭嘉的建议。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5)

刘备(剧照)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攻打徐州,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吕布当起了缩头乌龟,曹操围城打了半年都没有打下来,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郭嘉又献奇谋,认为攻城的一方既已精疲力尽,那守城的一方必定也临近崩溃的边缘。曹操听取建议,发动最后的猛攻,果然攻占下邳,杀死吕布。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展开争霸之战,在官渡僵持不下,此时军心逐渐动摇,很多谋士建议曹操放弃,继续僵持有可能让江东的孙策偷袭自己的后方。

然而每逢关键时刻,郭嘉总是能站出来让曹操茅塞顿开,郭嘉力排众议:“孙策为人轻率不懂得防备,他若敢来中原,必定会被刺杀而死。”

没过多久孙策当真被刺客所杀,曹操称赞郭嘉神机妙算,而在随后的官渡战争中,郭嘉常用“十胜十败论”来激励曹操,帮助曹操击败袁绍。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6)

至建安七年,曹操追击袁绍残部,郭嘉献策,让曹操假意退兵,袁绍残部自会因为争权内乱。曹操听从退兵,袁家兄弟果然上当,立马内斗导致军心大乱,曹操半路上又遣兵回返,杀了个回马枪,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敌军剿灭。

至此,曹操几乎扫清统一北方的大部分障碍,北方统一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从投到曹操麾下开始,郭嘉可谓是奇谋频出,若是没有他的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必定会延缓,郭嘉最出名的就是“十胜十败论”,后世之人认为这理论之中几乎包括了当时各大兵法的精华之妙。

因为郭嘉的奇谋总是能收到奇效,故而被人称为神机妙算,而在他之后,同样被称为神机妙算的还有另外一人——诸葛亮

当真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吗?

郭嘉天纵奇才,深受曹操赏识,曹操与他关系甚是亲密,待他如“挚友亲朋”,二人常一起坐车,同席而坐。

在曹操的军队中,军纪向来严明,但郭嘉显然不受此束缚,他我行我素,不拘一格,在曹操面前更多的时候像是个朋友,而不是个臣子,曹操也非常喜欢他这一点。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7)

可见,郭嘉是以自己的智谋征服了曹操,才能享受到这种特权,曹操按照他的谋略,于建安十二年平定北方,初步建立霸业。

可以想象,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带着他南下征战刘备,攻打东吴,那曹操还会经历赤壁之战的惨败吗?

到时候诸葛亮加上周瑜,与郭嘉的智谋交锋又是何等精彩?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曹操平定北方的同年,郭嘉患病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在他死后,一个年轻人随同刘备出山,定下三分天下大计,联合东吴对抗曹操,帮助刘备白手起家建立蜀国,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8)

诸葛亮(剧照)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郭嘉一死,卧龙出山,而且锋芒毕露,举世几乎无人可比,是以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自知郭嘉是个劲敌,所以一直蛰伏到郭嘉病故,方才出山。

而在郭嘉死后,曹操对上刘备确实没有以往那么顺利,在新野之时原本能够抓住刘备,结果诸葛亮火烧新野,挫败曹操,帮助刘备顺利逃走。

随后诸葛亮联合孙权……一系列举措让曹操开始了惨败之旅,似乎郭嘉死后,曹操身边就没人能与诸葛亮抗衡了。

那么,真的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吗?

笔者斗胆认为,并不是。

诸葛亮与郭嘉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连他们的主公对两人各自的态度也非常相似。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9)

我们都知道,刘备与诸葛亮并不是一般的君臣,如同曹操对待郭嘉般,刘备对待诸葛亮同样非常器重,甚至犹有过之。两人坐则同席,甚至有时畅谈理想直至深夜,“卧则同榻”

但诸葛亮与郭嘉的处境又有不同,在蜀国的谋士中,诸葛亮是绝对的主心骨,刘备最器重的谋士没有之一,庞统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都不上诸葛亮,更别提其他人。

而郭嘉呢?他确实深受曹操器重,但在曹操的谋士中,他并不是主心骨,他是个受到曹操准许,可以“特立独行”的人。

说直白点,郭嘉在曹营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团队中的地位。

而诸葛亮的地位高,是因为他把自己“卖”得贵。

郭嘉是主动投靠曹营的,但诸葛亮是刘备亲自上门请的,一个是白给,一个是“卖”,地位自然不同,而诸葛亮能把自己“卖”得这么贵,是因为隆中对。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10)

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分析形势,提出天下三分,为刘备定下当下以及往后的长远策略,让刘备豁然开朗,所以才能把自己“卖”出高价。

天下形势风云变幻,诸葛亮决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构思出三分天下的计策,他一定是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后才得出的结论,可见他其实一直都在等待机会出山,但一直找不到“买主”。

所以郭嘉死活与否,都与卧龙出山无关。

卧龙早有出山之心,否则也不会经过长期研究定出三分天下的谋略,而谋略这种东西,施行得越快越好,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由此推断,诸葛亮早有出山之心,“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并不准确。

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毛主席作出评价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是非常喜欢读三国的,他对郭嘉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世上并不存在先知先觉的人,郭嘉屡出奇谋,是因为他善断善思,同时还留有余地。

毛主席称赞郭嘉“足智多谋”,曹操统一北方,郭嘉“谋功为高”,并且非常推崇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称郭嘉的理论“几乎涉及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古今罕成”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11)

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郭嘉的评价很高,认为曹操能够平定北方,郭嘉功不可没,对于郭嘉的形容是“足智多谋”,完全肯定了郭嘉在谋士这一身份上的能力,郭嘉的奇谋一出,如同藏锋之剑出鞘,又快又准,必定见血。

“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这就是毛主席对郭嘉的评价。

那毛主席又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这就颇为耐人寻味了,总的来说,是有贬有褒。

毛主席非常敬佩诸葛亮的品格,认为其名流千古是理所当然,号召党内干部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和人民群众走到一起,如同诸葛亮“勤政爱民”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12)

晚年的诸葛亮(剧照)

除此之外,毛主席非常肯定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在读到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一段时,毛主席甚是推崇,认为诸葛亮有远见,折服孟获可解决蜀国后方的长期忧患,一劳永逸。

但毛主席同时也认为诸葛亮有所欠缺。

其一,用人不当。

诸葛亮用人不当最致命的两个例子,就是让关羽守荆州,马谡守街亭。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后续一系列变化,对蜀国造成沉重打击。而马谡守街亭,让司马懿找到机会,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其二,首次北伐,亮宜自临阵。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远程指挥,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他亲自到现场指挥,马谡就算要违背指挥,改道上山前也会问询他的意见,他便可以阻止。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确实大意了,此后北伐,诸葛亮必定亲临战场。

其三,隆中对的战略并不完善。

毛主席并不认同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定下的战略,认为荆州和益州距离遥远,分兵占领这两个地方后,势必会造成兵力分散,刘备的军事实力原本就弱于曹操,分散兵力之后就更容易出问题。

虽然如此,毛主席仍然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治国能力,但对于他的缺点,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比较客观且辩证的,有种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思想去批判的味道。

三国里谁是第一谋士(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13)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毛主席评价诸葛亮,是从一个“国家统帅”的角度来评价,对于郭嘉,他是从“谋士”的角度来评价。

可见,在毛主席心里,诸葛亮是一个多面型人才,会的东西很多,能打仗能治理国家;而郭嘉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谋士,是专一型人才。

也就是说,论奇谋诡计,郭嘉要胜诸葛亮一筹;但是论治国和其他方面,郭嘉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诸葛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