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特效杀菌剂有哪些(这类杀菌剂有200年历史)
细菌特效杀菌剂有哪些(这类杀菌剂有200年历史)三是在花期和幼果期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二是无机铜制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容易引起螨类、蚧壳虫等猖獗发生。因为铜制剂的杀菌机理是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释放出铜离子杀菌,但对螨类害虫无杀伤作用,反而刺激螨类害虫大量产卵;随意混配和随意加大浓度,是国内种植户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而这种用药方式放在铜制剂上,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发生药害。传统的无机铜制剂主要有三点不足:一是一般不能和其他酸性农药混用,因为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呈强碱性,二者混配后,会发生中和反应,铜制剂无法发挥效果;
铜制剂最早作为杀菌剂使用,至今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全球的杀菌剂中铜制剂在世界杀菌剂品类中能排在第六位。
在欧美国家,铜制剂(以无机铜为主)是预防多数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第一选择。大面积使用,经济、实惠,效果突出。
可是似乎很多农民对它都是负面的影响,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铜制剂。
一、真菌细菌兼杀的铜制剂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铜制剂对众多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均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如柑桔溃疡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必须要用使用铜制剂。同时铜制剂对部分真菌病害如苹果褐斑病、葡萄霜霉病、芒果叶斑病等有良好的预防功能。
随意混配和随意加大浓度,是国内种植户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而这种用药方式放在铜制剂上,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发生药害。
传统的无机铜制剂主要有三点不足:
一是一般不能和其他酸性农药混用,因为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呈强碱性,二者混配后,会发生中和反应,铜制剂无法发挥效果;
二是无机铜制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容易引起螨类、蚧壳虫等猖獗发生。因为铜制剂的杀菌机理是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释放出铜离子杀菌,但对螨类害虫无杀伤作用,反而刺激螨类害虫大量产卵;
三是在花期和幼果期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
三“谈铜色变”的原因根据调查了解,引起部分农户“谈铜色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会产生药害:铜制剂是广谱型保护性杀菌剂,通过在叶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来阻隔细菌、真菌及其孢子的侵入和萌发。
在正常条件下使用铜制剂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是局部铜离子浓度过大,超过了植物细胞耐受阈值,从而产生斑点或其他药害症状, 导致药液中局部铜离子浓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铜制剂配制成药液后出现聚集沉淀,而出现铜制剂聚集沉淀通常有两种情况:
过去自行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易出现聚集沉淀;
劣质铜制剂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粒径过大,稀释后易聚集沉淀。
所以只要铜制剂的粒径足够的小,其施药后能均匀地分布在叶片表面是不易产生药害。
2、不敢混配:目前部分农户在使用铜制剂时一般都是单用,不敢将铜制剂与其他农药混用,主要是担心混用后使用会出现药害(混配后发生铜聚集和沉淀)。而在配置药液时需注意首先加入铜制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其他药剂,如能二次稀释配制更佳。在加入其他药剂前,铜制剂在药液中是处于悬浮状态的。
影响铜制剂混配性的主要原因有:1.悬浮率低,粒径过大,易聚集沉淀;2.pH偏强碱性,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絮凝沉淀;3.与不推荐混配的药剂混合发生置换或络合反应,如石硫合剂、三乙磷酸铝类。
所以铜制剂的悬浮率和pH值是关键;而悬浮率高、pH值偏中性的铜制剂混配性必然好。
四、有机铜被广泛认可
由于传统的无机铜制剂极在使用上受限。在此形势下,大多数呈中性、具有更好的亲和性和混配性、使用方便安全、便于操作的有机铜制剂逐渐受到市场重视。
“铜制剂已经使用了200年,无明显抗性,农药残留少。随着我国种植者用药水平的提高,铜制剂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作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性病会经常多发。
目前普遍认为能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铜制剂、农用抗生素类和叶枯唑等,其中以无机铜使用时间最早,这也是全球公认对细菌性病害防效最好的药剂,而且在农作物上使用了近200年仍未见明显抗性数据。
但是由于国内部分农户目前对铜制剂的认识仍停留在初级的劣质的铜制剂产品上,心里知道铜制剂效果好,但是还是害怕使用后出现药害、使用时混配很麻烦等因素而不敢使用铜制剂,这是对铜制剂最深的误解。
以上就是铜制剂的一些争议,你对铜制剂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点击“了解更多”,有机铜喹啉铜预防保护双重作用,今日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