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评价(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评价(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1月9日,拿破仑返回巴黎。10月16—19日,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莱比锡展开大规模会战,萨克森和符腾堡军队临阵倒戈,导致帝国军队战败,不得不向莱茵河方面狼狈退却,导致法国本土受到了威胁。7月4日,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布拉格举行了和平谈判会议,但会议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拿破仑不愿让步,反法同盟也不甘心继续屈从于拿破仑。谈判最终于次月10日无任何结果而散。8月12日,奥地利加入反法同盟,战事于是再起。8月26日,拿破仑在德累斯顿击败反法联军。
1813年
3月1月,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
5月2日,拿破仑统帅新军在卢岑击败反法联军。帝国军队随后占领德累斯顿,20日又在包岑取得胜利,把战事推进到易北河。
6月4日,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普列斯维茨签订了停战协定
7月4日,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布拉格举行了和平谈判会议,但会议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拿破仑不愿让步,反法同盟也不甘心继续屈从于拿破仑。谈判最终于次月10日无任何结果而散。
8月12日,奥地利加入反法同盟,战事于是再起。
8月26日,拿破仑在德累斯顿击败反法联军。
10月16—19日,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在莱比锡展开大规模会战,萨克森和符腾堡军队临阵倒戈,导致帝国军队战败,不得不向莱茵河方面狼狈退却,导致法国本土受到了威胁。
11月9日,拿破仑返回巴黎。
1814年
帝国四面受敌:英军从西班牙出兵,在威灵顿指挥下跨过比达索亚河,从比利牛斯山进入帝国;奥地利的施瓦岑贝格指挥十五万反法联军从瑞士进入帝国;普鲁士的布吕歇尔指挥十三万西里西亚军从法兰克福进入帝国;叛变帝国的贝尔纳多特指挥十万反法联军侵入荷兰,并出现在比利时。
1月25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开始指挥军队反击联军。
1月26日,那不勒斯国王缪拉背叛帝国,加入反法联军。
1月27日,拿破仑在圣迪埃击败约克军。
1月29日,拿破仑在布里埃纳击败布吕歇尔军。
1月30日,布吕歇尔军在拉罗埃蒂击败拿破仑。
2月10日,拿破仑在尚波贝尔全歼奥尔苏费耶夫军。
2月11日,拿破仑在蒙米赖击败萨肯军。
2月12日,拿破仑在夏托-蒂埃击败约克军。
2月14日,拿破仑在沃尚击败布吕歇尔军。
2月18日,拿破仑在蒙特罗击败施瓦岑贝格军。
3月7日,拿破仑在克劳内击败布吕歇尔军。
3月10日,布吕歇尔军在拉昂击败拿破仑。
3月21日,施瓦岑贝格军在阿尔西击败拿破仑。
3月22日,拿破仑派军队经圣迪济埃深入反法联军后方,企图封锁敌人的退路。但反法联军不为所动,在巴黎失去掩护的情况下,继续攻向无力自保的巴黎。
3月30日,反法联军抵达巴黎城下。
3月31日,在保王党的阴谋活动下,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4月1日,拿破仑放弃断绝反法联军后路的计划,驰援首都,抵达巴黎。
4月2日,元老院宣布废黜拿破仑的帝位,并废除其后代的帝位世袭权。
4月11日,拿破仑宣告无条件退位,法兰西帝国终结。
4月20日,拿破仑告别老兵,前往流放地厄尔巴岛。
4月23日,阿图瓦伯爵以摄政王的身份首先回到法国,与反法联军签订巴黎和约,将法国的疆土缩小到1792年1月1日的界限之内。根据这个条约,比利时、萨瓦、尼斯、日内瓦,以及大量军事物资都不再属于法国。
4月24日,路易十八在加来下船,返回法国。
5月2日,路易十八发表了承认代议制政府原则的圣多昂声明。
5月3日,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正式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波旁王朝于是复辟。
6月2日,路易十八颁布1814年宪章。
彩蛋:百日王朝
1815年
2月26日,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
3月20日,拿破仑返回巴黎,恢复帝制。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迅速组建了第七次反法同盟。
6月18日,反法联军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圣赫勒拿岛。
7月7日,反法联军第二次进入巴黎。
7月8日,路易十八第二次宣布即位。
1821年
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逝世。
1840年
12月25日,拿破仑的遗体被运回巴黎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