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什么要灭唐(朱温的首次背叛唐朝)
朱温为什么要灭唐(朱温的首次背叛唐朝)这一夜,河东军喝的很开心,毕竟在他们看来,朱温是盟友,是自己人,在这里,大家应该很安全。 上源驿事变,晚唐时期影响深远的一次事变。当李克用率领数万骑军南下助力击溃黄巢之后,被救的河南道节度使代表朱温同志,在汴梁的高级会所——上源驿,招待了河东军中高级领导层。而最终拔刀断了大唐国运的,恰恰是那位被盼着尽忠报国的朱全忠,朱温灭唐,最终将历史带入了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朱温当初是在绝望之中投降唐庭的,对于这种降将,唐僖宗给了他绝对的信任。按理来说,朱温此时应该感恩戴德、尽忠报国才对,但狡猾的朱温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皇庭,而他首次背叛唐朝的事件,就是著名的上源驿事变。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里,他故意放走了李克用,为唐朝放走了最大的隐患。
历史总是很戏剧,晚唐时期的两位父子皇帝——唐懿宗和唐僖宗,有一个共同嗜好,那就是喜欢给人改名字,他们分别给两个人改了两个非常吉利的名字,而这两个最终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唐懿宗给沙陀首领朱邪赤心改名为李国昌,国家昌盛之意;
唐僖宗给朱温改了个朱全忠之名,希望他能够为国全心全意,尽忠报国;
然而这两个人的日后表现,却让人感到,这两个名字简直是一个大大的黑色幽默。李国昌和儿子李克用的作乱,最终将唐懿宗的咸通梦打碎,成了晚唐北方最大的祸害。
而最终拔刀断了大唐国运的,恰恰是那位被盼着尽忠报国的朱全忠,朱温灭唐,最终将历史带入了五代十国。
我们都知道,朱温当初是在绝望之中投降唐庭的,对于这种降将,唐僖宗给了他绝对的信任。
按理来说,朱温此时应该感恩戴德、尽忠报国才对,但狡猾的朱温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皇庭,而他首次背叛唐朝的事件,就是著名的上源驿事变。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里,他故意放走了李克用,为唐朝放走了最大的隐患。
上源驿事变上源驿事变,晚唐时期影响深远的一次事变。当李克用率领数万骑军南下助力击溃黄巢之后,被救的河南道节度使代表朱温同志,在汴梁的高级会所——上源驿,招待了河东军中高级领导层。
这一夜,河东军喝的很开心,毕竟在他们看来,朱温是盟友,是自己人,在这里,大家应该很安全。
然而当大家酩酊大醉之后,朱温却趁着月黑风高,派兵围住了上源驿,并拔出屠刀,一口气砍了几百个河东军将士们。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个朱老三,真是个不厚道的家伙,而且史书也记载着,这次事变的原因,是因为酒宴上,朱温和李克用两人喝醉了,斗嘴,朱温最终气不过,才一冲动,想要剁了李克用等人。
这个说法,其实真有些搞笑,毕竟两人都是成年人,为了一句玩笑,最终兵刃相见?作为黄巢军高级将领,大齐国独当一面的名将,被唐僖宗、杨复光大唐高层看重的人,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怎么可能会是个冲动的莽夫?
那为什么朱温要剁了李克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个人恨死李克用了,而且分分钟都想让他消失。
这个人就是唐僖宗。
深刻的背景为什么唐僖宗那么恨李克用呢,要知道在后面的历史当中,李克用可是一直高举着唐朝旗帜,以唐朝孤臣的形象跟后梁朱温死磕的。
此一时彼一时,唐懿宗时期,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两人作乱,搅乱了北方,害的朝廷派重兵前去代北围剿,最终让黄巢趁机钻了空子,唐僖宗被迫跑路,但这笔屈辱帐,是记在李克用父子头上的。
虽然最后,朝廷为了平定黄巢,将逃到塞北的李克用又拉了回来,还许给了他河东道节度使之地。
但河东道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给出去,肉疼。
河东,大唐龙兴之地,历届在这个地方任职的一把手,不是皇族勋贵,就是朝廷宰辅重臣,都是死忠之士,才能担任。李克用这种有前科的能当上河东节度使,肯定和之前助力平黄巢时,跟朝廷狮子大开口有关,唐僖宗纵然想不想给,但没办法。
而且李克用上任之后,很不老实,不仅攻打昭义军还不停将手伸到了河朔之地,已经将称霸河北的目的摆出来了,这是想当安禄山呀!
朝廷出了这么一个祸害,唐僖宗能受得了?怎么办?干不过,只能玩阴的了。
最终唐僖宗给李克用设了个套,让他去河南道帮忙的时候,给朱温了一个命令,找机会,弄死他。
那么朱温是怎么做的呢?他最终背叛了唐僖宗。
狡诈的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接到朝廷旨令的朱温,最终执行了暗杀李克用的命令,但在攻打上源驿之时,天降暴雨,大雨雷电之际,双方厮杀激烈,此时的朱温却愈发冷静了。
朝廷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扶植自己,就是想培养一个能够与李克用抗衡的强藩。如今李克用已经成为瓮中之鳖,死亡在即,然而一旦李克用死了,自己也没太大用处了,此时的朱温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最终朱温放出了一个缺口,而见到李克用逃跑的朝廷将领杨彦洪却在策马追赶之时,被朱温的人趁乱一箭射翻在地,最后以暴雨混战没看清搪塞过去了。
李克用最终逃出了生天,而朱温也写了封信告诉了他,昨晚不是我的本意,朝廷想杀你,吓得李克用立马跑路。
汴帅报曰:“窃发之夜,非仆本心,是朝廷遣天使与牙将杨彦洪同谋也。”
李克用的逃出,最终让朝廷陷入了北方失控的局面,而为了抗衡李克用,朝廷也不得不加码朱温,最终给自己培养出了一个灭国的野心家。
唐朝的国运,从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黯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