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真的好吗(颜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历史风云)
颜真卿祭侄文稿真的好吗(颜真卿祭侄文稿背后的历史风云)文史学者孙钦良介绍,《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写于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乱第3年的作品。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曾收藏它,将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行书第二”。最终,包括颜真卿《祭侄文稿》在内,有27件珍贵文物被拦了下来。早在去年11月前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给日方展出一事,就被台湾媒体曝光,随之而来的就是持续至今的争论。这并非是《祭侄文稿》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要筹备一场巡回文物展,要将一些重要文物运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当即引发岛内民众的抗争。时任台北“故宫”副院长的张临生后来回忆:大家就说我们不应该拿出去展览,怕受到损伤,万一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万一谁都不能够保证。但是你要抗争的时候,说理也是说不清楚的。
《祭侄文稿》(局部)
据媒体报道,1月16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出借馆藏颜真卿《祭侄文稿》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对于出借一事,近几个月来在台湾岛内一直争议不断,至今未歇。
这幅被书法界认为是“天下第二行书”的书帖,见证了安史之乱,也见证了上世纪海峡两岸风云。本期“史说”邀请到著名文史学者、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孙钦良,请他为我们讲述《祭侄文稿》背后的传奇故事。
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早在去年11月前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给日方展出一事,就被台湾媒体曝光,随之而来的就是持续至今的争论。
这并非是《祭侄文稿》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要筹备一场巡回文物展,要将一些重要文物运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当即引发岛内民众的抗争。
时任台北“故宫”副院长的张临生后来回忆:大家就说我们不应该拿出去展览,怕受到损伤,万一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万一谁都不能够保证。但是你要抗争的时候,说理也是说不清楚的。
最终,包括颜真卿《祭侄文稿》在内,有27件珍贵文物被拦了下来。
文史学者孙钦良介绍,《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写于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乱第3年的作品。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曾收藏它,将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行书第二”。
而因为《兰亭集序》被书法界鉴定为后世摹写,并非王羲之真迹,所以也有人称颜真卿的这幅作品实属“天下行书第一”。而在日本,即将展出该帖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也将这次展览定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这件文物如此珍贵,关于它的保存和展出,都有相关的规定。这次之所以引发争议,出借手续有没有按照相关程序按部就班地走,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岛内有“立委”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公开质疑,日方关于此次展览的广告中,并无出借单位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字样。该“立委”还质疑有关部门:《祭侄文稿》即便是在台湾岛内都已有很多年没有对外展出,为何偏偏要借展?
而据媒体报道,除颜真卿《祭侄文稿》外,此次出借的文物作品还有怀素《自叙帖》、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卷》,以及李公麟《五马图卷》。每一件文物都非常珍贵。
书帖背后是一段大唐传奇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哀愤之作。他将内心的哀愤都倾注在了书帖的字里行间。于他而言,这里有国恨,也有家仇。
文史学者孙钦良介绍,颜真卿是《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的后人,唐初名臣颜师古是他的五世祖。颜真卿25岁中进士,因受杨国忠排挤,753年被外放为平原太守。平原即现在的山东陵县,正处于安禄山的辖区之内。颜真卿到任后,察觉到安禄山有谋反的迹象,便借口防备雨灾,加固了城墙,疏浚了城壕,并私下招募年轻的壮丁,储存粮食等物资。为即将到来的战乱做足了准备。为了迷惑安禄山,颜真卿还装作一副不懂时局的文士样子,每日只顾与他人饮酒赋诗。
当安禄山起兵反叛之际,大唐兵败如山倒。《旧唐书·颜真卿传》中说:玄宗初闻禄山之变 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 岂无一忠臣乎!”得到报告说颜真卿在前线抵抗安禄山大军后,“大喜 顾左右曰: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 所为得如此!’”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被共推为统帅,集合了20万大军,成为安禄山的后方大患。
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死洛阳留守李登等三人,派段子光带着三人的人头到各地示众。颜真卿唯恐人心动摇,就说:我认识那三个人,这些人头都是假的。然后腰斩了段子光,将这三人人头密藏了起来。异日,他才重新将这三人厚殓。于是,“人心益附”。
然而,就在此时,镇守常山(河北正定县西南)的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起兵抗击安禄山,兵败了。
孙钦良说,颜真卿比颜杲卿小17岁左右。当初,颜真卿私募武士之时,就曾派人告诉时为安禄山属下的颜杲卿,相约一起发动义兵,成“犄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从那时候起,颜杲卿便谋划打开土门县(今陕西富平),形成从背面攻击叛军的行动。
当时,安禄山派蒋钦凑(新旧唐书说法不一,一说李钦凑)、高邈等人率五千士兵守土门。一天,高邈前往幽州未还,颜杲卿便派人请蒋钦凑议事。晚间又灌醉了他,令属下将他给宰了。当属下拎来蒋钦凑的首级,杲卿与属下喜极而泣,这事儿办成了。
当夜,颜杲卿又听报高邈要回来,已经到蒲城了,便让属下冯虔与安石埋伏在途中,天亮的时候,等到了高邈的前探人马,安石等人将他们都杀了。等高邈到了之后,安石跟他说:“太守在前面旅店备下酒乐,正等您呢。”高邈到地方刚下马,冯虔等人就将他捆了。当天,贼将何千年也到此地,也被冯虔捉住。
颜杲卿便派儿子颜泉明等人,将蒋钦凑的人头,还有二贼,都送往京师。
要塞土门的收复,使得河北的十七郡又都归附了朝廷。颜真卿一举切断了叛军西进长安之路。可是此时竟然出了岔子。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竟在颜泉明押俘报捷请求援兵的路上,把俘虏都截留了下来,自己送往朝廷冒功领赏。这便贻误了大好时机。
安禄山乘机指派史思明回兵常山。常山城陷,颜杲卿等人被贼人捉住,送到洛阳。当时安禄山已经建立伪政权,洛阳时为伪国都。安禄山见到杲卿,质问他说:昔日我对你有推举提拔之恩,你为何要背叛我?杲卿瞪大双眼,怒道: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然受你推举提拔,又怎能跟着你做反贼呢?!况且,你一个牧羊的羯奴,受了皇家恩宠才做到了节度使,天子又如何负了你而使得你造反呢?
安禄山怒极,让人把颜杲卿等人拖到天津桥,绑在柱子上,“节解之(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直到气绝,颜杲卿都大骂不止。
孙钦良说,天津桥为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安禄山之所以如此做,也有警告世人之意。
在此次事件中,颜杲卿一门三十余口被灭,包括他的另一个儿子颜季明。
随“中鼎轮”东渡台湾
颜真卿多方寻找亲人遗骸,最终只找到颜杲卿的一只脚,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
颜真卿悲从中来,提笔写下了《祭侄文稿》。文稿中,满纸纵横涂改,用笔连绵不绝,千余年后,我们仍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哀愤之情。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颜真卿用“贼臣”四字说明了常山郡城陷的一个原因。他心中对“贼臣”的愤恨可想而知。“父陷子死”四字下笔狠重,收笔迅捷,可见至此时颜真卿的哀愤之情已至最强点。
颜氏一门忠烈,不仅于此。784年,颜真卿被派去劝降李希烈,终被缢杀……
元代张晏观看《祭侄文稿》后,说:“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告”通“诰”,是官方正式文件; “书简”即书信;起草,指草稿。中国传世三大行书书法: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前两者均为“起草”。 “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颜真卿在758年写出此帖之后,藏于何人之手?现能查考到的最早的藏家为北宋的李士衡。此后,此帖入藏长安安师文家。再后来就进入了宋徽宗内府,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发现,《祭侄文稿》卷首“岁次戊戌”的“岁”旁,徽宗的圆形双龙印隐然尚存。
在靖康之乱中,此帖流散。进入宋末,此帖被山东郓城的医家曹大本收藏。鲜于枢在他家看到此帖后,很是喜欢,便用自己收藏的古书数种与曹大本交换。
到了明朝,明人吴廷收藏过,清人徐乾学、王鸿绪也先后收藏过。后来《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宫,珍藏在内府。
很快到了民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1933年1月,日军攻陷山海关,故宫博物院集中13427箱零64包文物开始南迁,其中就有《祭侄文稿》。另外,古物陈列所、太庙、颐和园、国子监,以及奉天、热河两行宫等处文物6066箱,也一同南迁。北平故宫运出的文物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可以容纳。太庙、颐和园等6066箱文物如何存放?1933年4月,经蔡元培倡议,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暂时接管这批文物。
1937年7月,日寇南下,这批文物又开始了一次大迁徙。数次辗转,最终落脚四川。
抗战胜利后,国宝迁回南京。可未几,内战爆发。2972箱故宫文物由海军“中鼎”轮、“昆仑”舰和招商局的“海沪”轮分别运台,从此故宫文物分隔两岸。而《祭侄文稿》,就在海军“中鼎轮”上。
丝路协会主席余浩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大陆,文物南迁前后历时16年,上百万件文物万里流徙,播迁十余省,经历了炮火的洗礼,穿越大半个中国,没有一件丢失,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迁台部分的故宫文物,前后转运至台中,后又向台中雾峰地主租地建屋,1965年全部运往台北新建库房,并成立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才得以在岛上有了正式的栖身之所。历史往往就这样吊诡,至此文物在台流徙了也是16年。
《祭侄文稿》,不但见证了唐朝的安史之乱,也见证了近代海峡两岸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