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爷爷读书就是读书,现在咱们所谓的读书其实是看书,一目十行,都看在眼力记在心里。但爷爷读书就是大声诵读,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字正腔圆,饱含感情,遇到诗句还唱起来,场景感人至深。小时候,我每每看爷爷读书,就想到书中肯定有珍宝,要不他为何不像其他老头一样去下地棋呢?他是特别的一个,但也只有我懂他。不管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爷爷繁忙的劳动之余,就是喜欢读演义小孩,每当读书时,也就让我在一旁听他读书。五岁时开始听爷爷读书,算是对书籍懵懂的年纪,一般男孩都活泼好动,爬树玩水掏鸟窝,但我不是。我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小男孩,别的小孩在外面呼朋引伴玩耍,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树荫下听爷爷高声的读书。从爷爷算起,我们一家三代人,从爷爷到爸爸到我这一辈,也就出了我一个大学生。第四代好一些,目前为止,大姑家的一个孙女考上了郑州大学,而后又在武汉大学读研。大伯家的一个孙子,去年考上了沈阳的一个二本大学。其余之外,都是最高至高

作者 | 姑苏枕河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每当看到这本书,我都会想起爷爷读书的场景,可以说,这本书吸引我进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我大约五岁时跟着爷爷过生活,那时爸爸要除外做小生意谋生,妈妈要带两个小妹,也抽不出精力照顾我,另一方面家里房间少,居住条件也有限。爷爷奶奶把我接了去,自五岁到八岁上小学都住在了爷爷家。自住了爷爷家,爱看书的爷爷就对我有意无意间进行了读书和识数启蒙。


从爷爷算起,我们一家三代人,从爷爷到爸爸到我这一辈,也就出了我一个大学生。第四代好一些,目前为止,大姑家的一个孙女考上了郑州大学,而后又在武汉大学读研。大伯家的一个孙子,去年考上了沈阳的一个二本大学。其余之外,都是最高至高中学历,基本都是初中学历或以下。因为爷爷对我影响的缘故,历经艰辛,在文化程度上,我成了我那一辈的幸运儿。


我能考上大学,或者说能坚持读书求学十九载,从始至终没有放弃考大学的梦想,这和爷爷从小对我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爷爷已经去世十二个年头了,但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想起他坚持不懈,长年累月对我读书的教诲。我爷爷读过四书五经,在那个时代,是标准的文化人,但可惜后来家境中落,一辈子就与土地打起了交道。


爷爷启蒙我读书并不是四书五经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他读过,但当时八十年代中末期,老家农村那块根本找不到此类书籍。能找到的就是演义小说和武侠小说,爷爷年龄大了,对风云变幻,江湖恩怨的武侠小说了无兴致,演义小说就成了他的所爱,他决定利用演义小说来给我做读书启蒙。


不管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爷爷繁忙的劳动之余,就是喜欢读演义小孩,每当读书时,也就让我在一旁听他读书。五岁时开始听爷爷读书,算是对书籍懵懂的年纪,一般男孩都活泼好动,爬树玩水掏鸟窝,但我不是。我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小男孩,别的小孩在外面呼朋引伴玩耍,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树荫下听爷爷高声的读书。


爷爷读书就是读书,现在咱们所谓的读书其实是看书,一目十行,都看在眼力记在心里。但爷爷读书就是大声诵读,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字正腔圆,饱含感情,遇到诗句还唱起来,场景感人至深。小时候,我每每看爷爷读书,就想到书中肯定有珍宝,要不他为何不像其他老头一样去下地棋呢?他是特别的一个,但也只有我懂他。

我们兄弟四个,三个哥哥是大伯家的,包括一些堂兄弟,姐妹,一门的小孩就有十几个,但就我比较安静,比较愿意听爷爷读书。每当我在旁边,爷爷就满眼笑意,拉我在院里的大榆树下的小凳上坐好,然后自己又拎了一只大些的板凳,戴上老花镜,翻开《三国演义》,说:爷爷今天给你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这段故事我听的最多,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虽然喜欢读书,但读着读着一本书前面的情节就会遗忘,人不服老不行,一个人即将老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颜容和记忆。爷爷忘了前面的情节,过几天再读书的时候就会又从头读起,最终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都是以精彩开头,都是以草草收尾。这样看来,开头的桃园三结义就复述的最多,而我,对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也就记忆的最深。


记忆中,爷爷终其一生也没有读完整本《三国演义》,因为,每当爷爷读到诸葛亮星逝五丈原时都泣不成声,尊刘贬曹是《三国演义》的主旨,爷爷也被这一主题引导,不由自主之间就把情感放在了蜀汉一边。诸葛亮死去,以下的人物对他而言都不再有吸引力,他所熟悉的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在此之前都已经逝去。人老念旧,每当读到这一情节,爷爷都感慨不已,然后思绪稳定之后,又会不厌其烦的再从桃源三结义这一章节读起,循环往复,直至读不动书的那一天。


即便诸葛亮死去,爷爷除了悲伤之余,还津津乐道给我讲诸葛亮的智慧,就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典故。直到许多年之后,我对历史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才明白《三国演义》很多内容都不是历史事实,只不过是作者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文学加工而已。但幸亏的是,当爷爷还活着的时候,我从没给他谈起我的这个见识,因为我不想让他失望,对于爷爷最大的安慰,或许就是让他相信他所希望相信的故事。

爷爷给我讲《三国演义》时,我还是没上学的年纪,但有两个人的经历使我记忆犹新,不自觉的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一个是赵云赵子龙,忠心护主,勇猛无比,无私心无私利,战绩彪炳坦荡一生。一个是刘备,落魄的皇族,卖着草鞋心怀天下,历经磨难,终成一方帝王。成大事者不都是如此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一番磨难,又哪来花香扑鼻。


《三国演义》是我三十多年来看的最多的一本书,从小学到现在,至少粗读了五十遍不止,有时稍有闲暇就会看几段,床头、书架、酒柜上稀稀拉拉都摆着一本,不论是上册或下册,不论是什么版本,不论是哪个章节,翻开来就读,我对这本书真正是达到了碎片化阅读。


线上线下淘旧书比较便捷,我也特意存了《三国演义》的一些版本,除了一本较贵之外,其它也都是百几十价位,但对我,却都是无价最珍贵的宝贝。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1)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2)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3)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4)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5)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6)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7)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8)

三国演义1-120回读书笔记(在我众多的藏书中)(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