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建筑艺术特色(埃及建筑的柱子)
古埃及的建筑艺术特色(埃及建筑的柱子)除莲花之外,一种名为“纸莎草(papyrus)”的植物对古埃及的影响同样意义深远。这种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古埃及人就地取材,将其作为造纸的原料,成功地制造了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纸张出口到了古希腊、欧洲内陆甚至西亚地区。莲花着随太阳的升起与落下而开放、闭合,这种自然的节律在相信重生的古埃及人眼中恰恰便是重生的隐喻,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莲花柱主要运用于陵墓之中。在建筑艺术上,莲花经常被用作古埃及柱子的装饰主题,莲花柱通常分花苞和绽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花苞状的莲花柱盛放的双层莲花柱
古埃及的领土包括上埃及的尼罗河中游峡谷和下埃及的河口三角洲,每年7月到11月,尼罗河定期泛滥灌溉两岸,同时,河水带来的矿物质在岸边沉积,形成肥沃的黑土地,为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方面,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古埃及,植物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峡谷与三角洲的棕榈树、纸莎草、莲花等自然景观也孕育了古埃及人独特的审美。一半是出于对植物柔韧优美形体的欣赏,一半是在生产生活中对植物的依赖,古埃及人掀起了一股沙漠绿洲文艺之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植物崇拜,并将植物崇拜广泛地运用到建筑装饰——尤其是柱式当中。
在夜猫君看来,古埃及柱式在整体上给人一种“虽然追求的是文艺范儿,结果却走上了卖萌之路”的奇妙感觉。
莲花(Lotus),是古埃及的国花。尼罗河曾是莲花的故乡,古埃及人将莲花视为圣洁高雅的象征,不但吟咏赞美莲花的诗歌,亲朋友好、热恋爱侣之间也常通过互赠莲花表达祝福与爱意。
在建筑艺术上,莲花经常被用作古埃及柱子的装饰主题,莲花柱通常分花苞和绽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花苞状的莲花柱
盛放的双层莲花柱
莲花着随太阳的升起与落下而开放、闭合,这种自然的节律在相信重生的古埃及人眼中恰恰便是重生的隐喻,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莲花柱主要运用于陵墓之中。
除莲花之外,一种名为“纸莎草(papyrus)”的植物对古埃及的影响同样意义深远。这种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古埃及人就地取材,将其作为造纸的原料,成功地制造了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纸张出口到了古希腊、欧洲内陆甚至西亚地区。
埃及绘画中的纸莎草
纸莎草实物图
纸莎草柱式的变形更加多样,无论是含苞待放的花蕾还是盛放的花朵,无论是一枝独秀,还是与其他植物图样相结合,纸莎草柱式都无一例外地展现出不同姿态下的植物之美。
在表现纸莎草花苞时,有时会雕刻出一瓣瓣的花瓣,外凸的花瓣之间深深的凹陷的线条展现着一缕缕分明的花束。
而另一种形式便更抽象,抹去了柱头与柱身的线条,淡化了花瓣、花茎、花萼等部分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圆润而柔和的造型。
哈布城的纸莎草柱式
整体偏于矮胖的比例使这种柱式显得沉重却又带着可爱,柱身上部稍有卷杀,更增添了几分活泼。
展开成钟形的柱头描绘的则是一丛密集的纸莎草茂盛生长的状态,洋溢着生命的动感。这种元素也经常和莲花、涡卷甚至是神象结合,从而演变出更加繁复华丽的复合柱式。
卡纳克神庙的纸莎草柱式
纸莎草柱式与哈托尔女神像相结合
在位于菲莱岛上的伊西丝神庙里,纸莎草柱式同样展现着身姿。远不止是盛放如此简单,随着技艺的纯熟与对更华美的建筑风格的追求,纸莎草柱头的花瓣也划分出了上下两层,更有甚至达到了五层之多。简化的纸莎草花瓣、柔韧藤蔓一般的涡卷、一束束花茎……古埃及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将与植物有关的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多而不杂的和谐之美。
而伊德夫神庙中的棕榈叶柱式展现的又是另一番绿洲风光了。
模仿棕榈叶的柱头
无论选用哪一种植物主题,无论是哪一种柱式,其圆润的线条、庞大的柱身与并不倾向于纤长的整体比例都给人一种萌萌达的感觉,即使在古埃及人看来,这些柱子是表达植物崇拜的神圣载体。
古埃及的柱式在选用的植物题材与表现形式上虽然不尽相同,但亦有共通之处——这些柱子无一例外的都相当巨大。这些超乎寻常体量的柱子作为神庙的重要承重结构,排列得整饬而紧密,空间虽高却显得压抑,其目的则是要通过营造神秘的氛围烘托神与法老的至高无上。建筑构件之庞大,与祭祀者、参观者之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人对神明油然而生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