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著名的三位皇帝(这爷俩都是皇帝)
北魏著名的三位皇帝(这爷俩都是皇帝)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去世。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假称圣旨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宫中。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献文帝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出生。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从小就有济救百姓的志向,仁孝纯至,礼敬师友。这是为什么呢?(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推动了中国民族的大融合。
但是,奇怪的是,这个王朝中的皇帝,大多死于非命。
这还是不奇怪的。
更奇怪的是,北魏曾经有两个同名皇帝,都叫做拓跋 hong。
这是为什么呢?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长子。
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一日,文成帝出巡阴山。七月初五日(8月14日),拓跋弘在阴山北部出生。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从小就有济救百姓的志向,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去世。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尊奉嫡母皇后冯氏(冯太后)为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假称圣旨杀害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宫中。五月十六日,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从汤泉入朝,乙浑又把他杀了。五月十七日,献文帝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献文帝不念情于世务,经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们坚决反对,献文帝只好作罢。
八月二十一日,献文帝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处理朝政,让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为献文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区别于汉高祖之父这样虽为皇帝之父却不统治天下的“太上皇”。八月二十三日,献文帝迁居崇光宫,宫中设备简陋,宫阶是土筑成,国家大事都告知献文帝。
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二月,太上皇帝献文帝戎装出京,在北郊带着将领们击退柔然的进攻;十一月,献文帝骑上战马,征讨柔然,一直杀到漠南,逼柔然后撤几千里。献文帝还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
延兴四年(474年)六月,献文帝再次下令:处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办事,以事实为依据,用刑要慎重。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于金陵。野史记载,拓跋弘是被冯太后下毒毒死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令人奇怪的是,拓跋弘和拓跋宏父子俩,虽然最后一个字不同,但是两者同音,都发声是hong 这是为什么呢?
1、两人用的都是鲜卑语起的名字,音很像,因为这两个字都是音译过来的,用鲜卑语可能还会略有区别。
2、拓跋弘当皇帝后,一直有归隐出家的念头,总希望有人能够顶替自己的皇位,所以把儿子起名时取个和自己同音的名字,让大臣们知道,儿子做皇帝就如自己做皇帝。
(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