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样描述关羽的勇猛(忠义勇猛莽撞)

怎样描述关羽的勇猛(忠义勇猛莽撞)其实,关羽的性格中也有直率、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一面。这也是《三国志》裴松之注中新增加的部分,让人耳目一新。据《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蜀记》记载: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飘江诸,羽怒日:“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日:“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可见,裴松之是赞同这种说法的。“勇敢”是关羽性格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三国志》裴松之注为罗贯中塑造《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形象提供素材。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三十六中,曹操在关羽化解白马之围后,一直担心关羽会离开。于是,他让张辽去试探关羽的真心。裴松之引注《傅子》中的话语,记载了张辽在谈话后告曹操时的矛盾心情,并说“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这句话表现了关羽形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关羽深知曹操对他的尊重与重视,出于义气,想要报答曹操的恩情后再离开;另一

裴松之在任中部侍郎时,宋文帝以陈寿撰写的正史《三国志》过于简略为由,要求他为《三国志》作注,以丰富原本过于简洁的史事与资料。于是,裴松之广泛收集原始材料一百五十多种,增加了原书中没有的内容,使字数变成了原本的三倍,成为了后世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主要创作来源。

《裴松之注<三国志>》一书中除卷三十六外,还有15处提及了关羽,它们分散于不同人物的传记之中。有一些是为了衬托传主而进行简单地提及,但仍能从细枝末节中突出关羽性格的变化,增强人物个性。使关羽的形象更为丰富。

怎样描述关羽的勇猛(忠义勇猛莽撞)(1)

忠义品质的发展

“义,己之威仪也”。在现代社会中,义气多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关羽形象在历史长河中是不断变化的。关羽形象中“义”的特点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为人们所关注。《三国志》裴松之注曾引证《蜀记》中的记载:关羽和徐晃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畅聊人生,但因为两人属于不同阵营,从不谈军事。有一天,徐晃在与关羽聊天时,突然对士兵下令:得到关云长头颅的人赏千金。关羽听了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想到徐晃会下这样的命令。在关羽心中这份友情是纯粹的。即使是两军交战之际,关羽出于对徐晃的义气与信任,仍不顾个人安危前去会面,足以展现关羽重“义”的品质。

而在这一时期,关羽的忠诚形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三国志》裴松之注认同“忠义”是关羽性格的本质,并将这一品质不断强化。如裴松之根据《蜀记》的记载丰富了原本“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的情节,详细叙述了孙权在活捉关羽后,想让关羽归顺于自己,成为抵御刘备、曹操的得力干将。但忠义的关羽怎么可能归顺于孙权?回想当初,曹操为关羽封官爵、赐锦袍、赏黄金与美女,依然没能收买关羽的心。孙权手下的谋士担心此类事件重演,怕关羽再次成为东吴的敌人,劝孙权杀掉关羽,以绝后患。在其他人眼中,关羽是一个极其忠诚与固执的人。他的意志不会被任何事情改变。裴松之补充了《三国志》中的记载。通过深入分析他人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关羽对刘备乃至汉室都是忠心耿耿的。关羽即便是被敌人活捉,也不会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突出表现了他为人的忠诚、信义。

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三十六中,曹操在关羽化解白马之围后,一直担心关羽会离开。于是,他让张辽去试探关羽的真心。裴松之引注《傅子》中的话语,记载了张辽在谈话后告曹操时的矛盾心情,并说“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这句话表现了关羽形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关羽深知曹操对他的尊重与重视,出于义气,想要报答曹操的恩情后再离开;另一方面,曹操给了关羽诸多好处,但关羽仍然对汉室忠心耿耿,想要离开曹营,与刘备一起为兴复汉室而努力。这种“忠义”是让人感动的。曹操作为一代奸雄,也被关羽的忠心所触动。裴松之认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这从侧面展现了其对关羽“忠义”品格的认可,使关羽的“忠义”品质更为突出,有利于强化关羽的“忠义”形象。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还引用了《吴书》中的一段话: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日:“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日:“鸟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这段对话是从鲁肃的角度进行记叙的。根据《吴书》记载:刘备在平定益州后,孙权便命令鲁肃讨回长沙、零、桂三郡,但刘备不想归还,便派关羽驻守三郡,与东吴军队对峙。在剑拔弩张之时,鲁肃与关羽就三郡问题进行了谈话。在双方的对话中,关羽处处为蜀国利益着想,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明不想归还三郡的决心。关羽在危急时刻仍能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这一事迹使关羽忠于国家的品质得以彰显,也促使忠义成为关羽性格中的重要特点。

怎样描述关羽的勇猛(忠义勇猛莽撞)(2)

勇敢直率的增加

裴松之对《三国志》中的情节进行了适当地补充,使关羽的勇敢直率性格表现得更为明显,内容也更加详实。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之首,一生都在疆场驰骋,英勇杀敌,战功无数。关羽的勇敢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细节表现出来。如关羽“刮骨去毒”一节就是关羽勇敢的最佳例证。众所周知,刮骨是疼痛难忍的,但关羽却能勇敢地忍住,丝毫没有惧色。这种敢于承受苦难的忍耐力,是关羽勇敢的众多表现之一。裴松之在塑造关羽形象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蕴含了无尽的意蕴。如“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时羽遍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放盘器。”几句简单的话语,使关羽的勇敢形象呼之欲出。作为一代名将,关羽勇于征战沙场,敢于直面困难,具有无限魅力。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卷三十二中,裴松之直接引用了《傅子》中“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的评价。

可见,裴松之是赞同这种说法的。“勇敢”是关羽性格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三国志》裴松之注为罗贯中塑造《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形象提供素材。

其实,关羽的性格中也有直率、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一面。这也是《三国志》裴松之注中新增加的部分,让人耳目一新。据《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蜀记》记载: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飘江诸,羽怒日:“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日:“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根据《蜀记》记载:刘备在许都与曹操一起狩猎时,关羽曾劝刘备趁机杀死曹操,刘备没有听从。于是,关羽不顾刘备与自己的君臣之别在回夏口的船上指责刘备,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勇敢地向主公进言,这是关羽勇敢直率性格的表现。在书中裴松之认为这件事是“故托为雅言耳”,并对此事件进行了分析:当时曹操和刘备一起狩猎,关羽如果想要杀害曹操,那势必会伤害到刘备,因此刘备没有采用关羽的意见。裴松之认为这段记载是陈寿对关羽形象的“美化”,让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其实不然。

关羽一心为汉室着想的勇敢直率性格,以及他与刘备情同手足的交情,促使他完全可能做出敢于进谏的事情,这也是符合关羽形象的。裴松之通过引用其他著作中的事件,对关羽形象进行补充,增加了关羽的勇敢直率性情,为后人了解这一阶段的关羽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怎样描述关羽的勇猛(忠义勇猛莽撞)(3)

莽撞性格的点染

遇事稳重是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或军事家都希望具备的素质,然而不能人人如愿。关羽尽管在很多方面拥有优秀的才能,但他并不是一个“完人”,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性格莽撞就是关羽的缺点之一。关羽性格直率坦荡,很多事情一旦发生,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便急忙做出判断,由此促使他性格莽撞,办事缺少深谋远虑。当然,这样的性格特点势必会对他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裴松之引用《山阳公载记》中的内容描述了关羽对马超的态度: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日:“人穷来归我, 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于天下也!”

马超刚刚归顺刘备时,做事非常狂妄。他与刘备聊天时经常直呼“玄德”,很不礼貌。这件事让关羽和张飞非常生气。关羽认为:堂堂的蜀国主公,怎容许一个降将如此不敬,便要乘机杀掉马超。但刘备及时地制止了关羽,并说道:“马超归顺于我,你们因为他直呼我的字就要杀了他,那天下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通过两个人的行为对比,刘备的稳重与关羽的莽撞形象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了解忠义威武的关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优点的人,也存在性格弱点。

在《吕蒙传》中通过吕蒙与周瑜的对话,体现了关羽的的莽撞性情。 蒙日:“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

吕蒙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谋士,在与鲁肃的交谈中,准确地评价出了关羽的性格。也正是如此,他才顺利击败关羽,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而关羽“性颇自负”的性格造成他遇事比较莽撞,往往意气用事,不能思考周全后再行动,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裴松之引用了《典略》中关于关羽的记载: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敦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日:“格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这几句话突出强调了关羽的莽撞性格。关羽在包围樊城时,向孙权寻求帮助未果,心中满是愤恨。他又因刚刚消灭了于禁的兵马而实力大增,痛骂来使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关羽的莽撞性格直接引发了孙权对关羽的不悦,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为刘蜀带来了更多的敌人。长此以往,这种性格不利于关羽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