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谢迁(1450-1531)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余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三年后,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宗即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因刘瑾专权,排斥忠良,曾一度致仕归乡。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沙人,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8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八年(1464)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任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李东阳为官五十年,任宰相十八载,在政治上表现,被世人称为“伙食宰相”,晚年曾多次辞官,皆被皇帝拒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时年69岁,赠太师,谥文正。

“文正”这一谥号在宋仁宗之前称作“文贞”,是历朝历代士子大夫们梦寐以求的谥号。在宋仁宗之后,为了避其名讳赵桢,将文贞改为文正。明朝以及明郑时期共有六人获得“文正”的谥号。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1)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亦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自幼聪明好学,cengq拜大儒宋濂为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经人推荐,授予其汉中教授,被蜀献王朱椿聘为世子教师;朱允文即位后,即遵朱元璋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先后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方孝孺奉命撰写平叛诏书檄文。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他宁死不屈,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结果被灭十族,共计八百余人。同年被凌迟处死,时年46岁。明神宗时,入祀旌表忠祠;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2)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沙人,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8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八年(1464)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任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李东阳为官五十年,任宰相十八载,在政治上表现,被世人称为“伙食宰相”,晚年曾多次辞官,皆被皇帝拒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时年69岁,赠太师,谥文正。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3)

谢迁(1450-1531)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余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状元。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三年后,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宗即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因刘瑾专权,排斥忠良,曾一度致仕归乡。

刘瑾死后,复职。嘉靖六年(1527年)复入内阁。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著有《归田稿》《湖山唱和诗》传世。谢迁为人秉节直谅,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与刘健、李东阳称为“天下三贤相”。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4)

刘理顺(1582-1644)字复礼,号湛六,河南杞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582年)中举人。曾会试九次不第,崇祯七年(1634年)第十次参加会试状元及第,备受崇祯帝器重“朕今日得一耆硕矣”,封为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官至左中允。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刘理顺在墙上写下“成仁取义”等句后,便喝毒酒自尽,时年62岁。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其子刘孝廉加上家丁十八人,全部自缢而死。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赠詹事,追谥文正。清顺治十年(1653年)改谥文烈。入祀五状元祠。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5)

倪元璐(1594-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以庶吉士授编修,后出主江西乡试。崇祯八年(1635年)任国子祭酒,因被控“妾冒妻封”而被革职。崇祯十五年(1642年)复起为兵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历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兼摄吏部。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顺军逼近北京,倪元璐奏请维修南京宫殿,以备不测,但未被崇祯采纳。

同年三月,北京失陷,倪元璐自缢殉国,时年50岁。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后清廷赐谥文贞。倪元璐与刘理顺、黄道周皆为名宦袁可立的门生。并且其书法造诣颇高,与黄道周、王铎,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代表作有《行草诗翰》《倪文贞集》。

明朝的20位文人(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6)

陈永华(1634-1680)字复甫,抗清名将,福建漳州人,明末举人陈鼎之子,郑克臧岳父。陈永华15岁时,其父任同安县教谕。清兵攻下福建时,陈鼎自杀。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23岁,经明郑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辅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

康熙十三年(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受耿精忠之约,率领大军进入东南沿海。郑经张子郑克臧监国,陈永华协助郑克臧总管台湾政务,所以遭权臣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康熙十九年(1680年)陈永华自解兵权,抑郁成疾,同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

猜您喜欢: